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金匱方歌括》是清代陳念祖編撰的一部經典醫書,以歌訣形式記述《金匱要略》中方劑的組成及應用要點。該書旨在簡化學習過程,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仲景經方的理論與實踐要領,並提供了詳細的方解與使用建議。本文將從書籍內容結構、經方特點、歌訣形式與實用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書籍結構與內容概覽
全書以仲景經方為核心,按照疾病的分類及治療原則分門別類,重點包括痙濕病、瘧病、中風、虛勞、肺痿等。每個方劑均以歌訣的形式總結其藥物組成與功效,並附以詳細的方解。例如:
- 栝蔞桂枝湯:適用於痙病,歌訣概述了「栝蔞、桂枝、生姜、芍藥、甘草、大棗」等藥物的協同作用。
- 白虎加人參湯:用於清熱生津,特別針對陽明病高熱煩渴等症。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調和陰陽,用於失精家陰陽不和的治療。
這種編排方式不僅方便讀者快速查找和應用方劑,也體現了仲景經方在臨床上的普遍適用性。
二、經方的特點與應用原則
書中對經方的應用進行了深入解析,總結了仲景經方的幾大特點:
- 辨證施治:方劑的使用必須建立在辨證的基礎上。例如,桂枝湯適用於太陽中風表虛,而麻黃湯則適用於太陽表實。
- 藥物配伍的科學性:經方的藥物組成嚴格遵循「君臣佐使」原則,充分考慮到藥物之間的協同與制衡。
- 靈活加減:書中對多個方劑的加減運用進行了指導。例如,桂枝湯加附子以固陽,或加葛根以解肌。
陳念祖強調,經方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必須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靈活調整,這是中醫「因人制宜」思想的體現。
三、歌訣形式的優勢
《金匱方歌括》的最大特色在於用歌訣形式傳授方劑知識。這些歌訣文字簡潔、通俗易懂,富有韻律,便於記憶。例如:
栝蔞根、桂枝、生姜芍,二甘十二棗合湯。
陰陽化和微汗出,勝邪消熱效綿長。
歌訣後配以詳細的方解,進一步說明藥物作用與配伍原則,兼顧了實用性與學術性。
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書中不僅記錄了經方的理論依據,還對其臨床應用進行了具體指導。例如:
- 痙濕病:書中指出,痙病常因血虛筋燥或濕氣內郁所致,並提供了針對不同病機的治療方案,如栝蔞桂枝湯滋陰潤燥,麻黃加術湯發汗驅濕。
- 瘧病:詳細分析了瘧疾寒熱往來的病理,提出如柴胡桂姜湯、鱉甲煎丸等經方,強調「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
- 虛勞與補益:小建中湯、黃建中湯等方劑的使用強調了「緩中補虛」與「陰陽調和」的重要性。
這些臨床經驗的總結為醫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五、實用價值與現代啟示
《金匱方歌括》對現代中醫學的啟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教育價值:歌訣形式降低了學習難度,是醫學教育的優秀教材。
- 靈活應用的典範:書中對方劑的加減使用提供了實踐指南,對於現代中醫臨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傳承與創新:本書既忠實於仲景經方的原意,又結合時代背景進行了適應性的創新,展現了中醫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總結
《金匱方歌括》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中醫經典著作,以其簡明易記的歌訣形式,幫助學醫者快速掌握經方的精髓。書中對經方的詳細解析及臨床應用指導,不僅體現了仲景醫學的博大精深,也為現代中醫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小引
序
凡例
- 卷一
- 痙濕暍病方
- 卷二
- 瘧病方
- 附外臺秘要三方
- 中風歷節方
- 附方
- 血痹虛勞方
- 卷三
-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方
- 奔豚氣病方
- 胸痹心痛短氣方
- 腹滿寒疝宿食方
- 卷四
- 五臟風寒積聚方
- 痰飲咳嗽方
-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方
- 水氣病方
- 卷五
- 黃癉病方
-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方
- 嘔吐噦下利方
- 瘡癰腸癰浸淫病方
- 卷六
- 跌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方
- 婦人妊娠病方
- 婦人產後病方
- 婦人雜病方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一 (8)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一 (9)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三 (1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一 (10)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五 (1)
卷四 (15)
卷五 (2)
卷四 (16)
卷五 (3)
卷二 (11)
卷三 (15)
卷五 (4)
卷一 (11)
卷五 (5)
卷五 (6)
卷四 (17)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一 (12)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六 (1)
卷五 (13)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五 (14)
卷一 (13)
卷三 (16)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五 (15)
卷六 (10)
卷四 (18)
卷六 (11)
卷四 (19)
卷六 (12)
卷六 (13)
卷二 (12)
卷四 (20)
卷六 (14)
後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