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十一 (4)
卷十一 (4)
1. 內丹
內丹者,生赤色於皮毛之內,而外不十分顯出也,點燈照之,若用紗裹硃砂而透明,故以內丹呼之。此等之丹,得於胎熱。其母受胎之後,不忌熱物,信口貪食,或感夏天風熱,或好色浪戰,皆能助火,火邪內攻,胎受其毒,而傳氣於小兒,乃發為丹毒也。此火欲出而不得遽出,隱隱外突於皮毛。
倘發於腰臍而作痛,或大小便閉結不通,皆死症也。苟生於淵液、京門等穴,或左或右,尚非死症,以熱在膽經而不在腎經也。方用荊芥祛風湯,實可救治。然救之亦必須早,蓋內丹不早治,亦必死耳。
荊芥祛風湯,伯高太師傳。治內丹。
荊芥(二錢),甘草(一錢),半夏(五分),麥冬(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水煎服,數劑愈。
散丹湯,岐天師傳。治火丹。
當歸(三錢),生甘草(一錢),赤芍藥(三錢),大黃(一錢),丹皮(二錢),柴胡(八分),黃芩(一錢),水煎服,二劑愈。
白話文:
【內丹】
所謂內丹,是指一種紅色的病狀出現在皮膚之下,但從外表看來並不明顯,只有在點燈照耀下,才會像紗布包裹著硃砂般透出光亮,因此被稱為內丹。這種病症,通常源於胎兒在母體內時受到的熱毒影響。母親懷孕後,若不忌口,過度食用熱性食物,或是夏季感受風熱,或是過度房事,都可能助長體內的火氣,當火氣旺盛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胎兒,使其帶有毒素,並在出生後引發丹毒。這種火氣想要透過皮膚散發出來,卻無法立即做到,只能隱隱地在皮膚下突顯。
如果丹毒發生在腰部或肚臍周圍,並伴隨劇烈疼痛,或者大小便閉塞不通,這都是極為危險的病情,很可能導致死亡。但如果丹毒出現在淵液、京門等穴位,無論左側或右側,就不一定會致命,因為這表示熱毒在膽經絡而非腎經絡。治療此病,可用「荊芥祛風湯」,這是古時伯高太師所傳下的方子,對於治療內丹頗有效果。然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因為若內丹不及早治療,同樣會有生命危險。
「荊芥祛風湯」的配方如下:荊芥二錢,甘草一錢,半夏五分,麥冬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多喝幾次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子是「散丹湯」,這是岐天師傳下的祕方,主要用於治療火丹。其配方包括:當歸三錢,生甘草一錢,赤芍藥三錢,大黃一錢,丹皮二錢,柴胡八分,黃芩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只需兩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