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十 (5)
卷十 (5)
1. 楊梅疳瘡
楊梅疳瘡,生於龜頭之上者多,生於穀道玉莖上者少,生於鼻內者更少,皆熱毒之氣也。風流子弟何忽生此瘡?平日所食者肥甘,所衣者輕暖,何傷此熱毒乎?蓋得之於嫖妓與有毒之女,兩相酣戰而中毒也。妓女何毒重如此?亦遇毒感毒耳。泄精之時,自覺馬口之間如針刺痛,此毒氣來犯矣。
重則生魚口,輕則生疳瘡,疳瘡乃楊梅先兆也。當酣戰之時,本難中毒,然而鼓勇而鬥,內火沸騰,乃至泄精,元氣虧損,毒氣即乘虛而入,內火與毒氣之火,兩相和合而不化,故生疳瘡。不補虛而惟事敗毒,則已虛益虛,無異下石,未有不滿身生瘡者矣。治法內用二生湯,外用保身散,治之即愈。
苟或不然,變出非常,非玉莖爛落,即鼻柱塌陷,破壞面目,可畏哉!
二生湯,岐天師傳。治初生疳瘡。
生黃耆(三兩),土茯苓(三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外用藥敷之。
保身散,巫彭真君傳。外治疳瘡。
輕粉(一錢),黃柏(五錢),乳香(一錢),水粉(三分),孩兒茶(三錢),百草霜(一錢),冰片(三分),各為末,豬膽調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