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昌

《外科證治全書》~ 卷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0)

1.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上共為細末,煉蜜丸重三錢,硃砂為衣,瓷器收貯。視年老壯,病勢緩急斟酌用之。如風寒濕痹,濕痰流注及瘡疽初起,狀若傷寒,頭痛惡寒,肢體拘急,四時感冒,傳變疫證,憎寒發熱俱宜用之。用蔥白九莖煎湯,調服一丸,蓋被出汗為效,如汗遲,以蔥湯催之,其汗必淋淋而出,令其自收不可露風。若病無表邪,不必發汗,但用熱酒化服,多飲無妨。

服後避風,忌冷物,戒房事。孕婦忌服。

大棗丸(五十五),凡潰爛不堪之證將見內膜者,先用洞天救苦丹等藥托盡毒氣,以此丸補益收功。

山羊矢(不拘多少,取曬乾入鍋炒存性,磨粉),大棗(去皮、核)

上藥先將棗搗爛如泥,然後入羊矢末,捶至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錢,仍用黑棗煨湯送服,日二次。

子龍丸(五十六)

甘遂,大戟(各按法精製為末),白芥子(炒為末)

〔批〕(甘遂:每斤用甘草四兩煎湯浸三日,清水再淘浸數日,去心瀝乾,麵裹煨熟,取曬炒研用。大戟:去旁枝,水煮透,去骨切曬。)

上末各等分,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三分,淡薑湯送下,日三次,忌與甘草之藥同日服。

以下外治方

抑陽散(五十七),一名紅寶丹,治癰毒紅腫焮熱疼痛。

天花粉(三兩),薑黃,香白芷,赤芍(各一兩)

上生研細末,雞子清調敷或醋調搽。

附集驗方,治一切陽癰

赤小豆,天花粉(等分)

上為末,米醋調敷。

抑陰散(五十八),治陰疽漫腫不紅,堅硬木痛或不痛,及筋攣骨痛,一切陰寒凝滯冷證。

草烏(二兩),南星,獨活(去節),香白芷,狼毒(各一兩)

上為細末,蔥汁調塗。

沖和散(五十九),一名陰陽散,治陽中有陰之證,初起不甚大腫,微紅微疼,發熱,積日不消。

紫荊皮(五兩,炒),獨活(去節),香白芷,石菖蒲,赤芍(各二兩)

上為細末,蔥汁調敷。

烏龍膏(六十),治一切癰疽瘰癧,無名腫毒,初發焮熱未潰者神效。

陳小粉(不拘多少以鍋炒之,初炒如餳,炒久則成黃黑色,冷定放地上出火毒研末。)

上用陳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貯。用時量毒大小攤紙上,剪孔貼之,即如冰冷,其痛即止。少頃再癢不可揭動,久則腫自消,藥亦脫落。此方果驗,易而有功。

(按小粉能和血絡,米醋能消瘀滯,瘀破血和,故癰疽初起,可消而愈。然溯癰疽所由發,一因熱壅,一因寒凝。不兼治其寒熱之病源,而徒仗破瘀和血,未為盡善。不若遇陽癰等證,以此膏調抑陽散敷用,遇陰疽等證,以此膏調抑陰散敷之,則源流俱清,其效更速,特表於此。)

咬頭膏(六十一)治癰癤膿熟不潰。

制乳香,制沒藥,杏仁,木鱉粉(生),蓖麻仁,銅綠(等分)

白話文: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煉蜜製成每丸重三錢的藥丸,用硃砂包裹,儲存在瓷器中。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和病情輕重,調整用藥。例如風寒濕痺、濕痰流注、瘡疽初起、症狀類似傷寒(頭痛、惡寒、肢體拘緊)、四季感冒、傳染病等,伴有畏寒發熱的症狀,都適合服用。用九根蔥白煎湯,調服一丸,蓋上被子使之出汗,汗出即為藥效。如果出汗緩慢,可用蔥湯催汗,汗液會大量排出,待汗自行收斂,不可受風。如果病情沒有表邪,不必發汗,可以直接用熱酒化服,多喝無妨。

服藥後要避風,忌食寒涼食物,戒絕房事。孕婦禁用。

大棗丸(五十五)

凡是潰爛嚴重,將要侵蝕內膜的症狀,應先用洞天救苦丹等藥物排出毒氣,再用此丸藥補益,以達到療效。

藥材:山羊糞便(不限多少,曬乾後炒至存性,研磨成粉)、大棗(去皮去核)

使用方法:先將大棗搗爛成泥,然後加入山羊糞末,充分混合揉搓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四錢,用黑棗水送服,每日二次。

子龍丸(五十六)

藥材:甘遂、大戟(按法精製成粉)、白芥子(炒成粉)

(備註:甘遂:每斤用甘草四兩煎湯浸泡三日,再用清水淘洗浸泡數日,去除內心,瀝乾水分,用麵粉包裹煨熟,曬乾後炒研成粉。大戟:去除旁枝,水煮至透,去骨切片曬乾。)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研磨成粉,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分,用淡薑湯送服,每日三次,忌與甘草類藥物同日服用。

以下為外治方

抑陽散(五十七),又名紅寶丹,治療癰毒紅腫熱痛。

藥材:天花粉(三兩)、薑黃、香白芷、赤芍(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敷或醋調塗搽。

附集驗方,治療一切陽性癰疽

藥材:赤小豆、天花粉(等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用米醋調敷。

抑陰散(五十八),治療陰疽腫脹不紅,堅硬疼痛或不痛,以及筋攣骨痛,一切陰寒凝滯的冷證。

藥材:草烏(二兩)、南星、獨活(去節)、香白芷、狼毒(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蔥汁調塗。

沖和散(五十九),又名陰陽散,治療陽中有陰的症狀,初期腫脹不嚴重,略微紅腫疼痛,發熱,久治不愈。

藥材:紫荊皮(五兩,炒)、獨活(去節)、香白芷、石菖蒲、赤芍(各二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蔥汁調敷。

烏龍膏(六十),治療一切癰疽、瘰癧、無名腫毒,初期紅腫熱痛未潰者效果顯著。

藥材:陳米粉(不限多少,用鍋炒至 initially like maltose, then to yellow-black, cool down and grind into powder after removing fire toxicity)

使用方法:用陳米醋調成糊狀,熬製成黑色膏狀,儲存在瓷罐中。使用時,根據腫毒大小攤在紙上,剪孔貼上,立即感到冰冷,疼痛即止。片刻後會再次發癢,不可揭下,久則腫消,藥物自行脫落。此方療效確切,簡便有效。

(備註:米粉能和血絡,米醋能消瘀滯,瘀血破散,所以癰疽初期,可以消腫痊癒。但是癰疽的發生原因,一是熱壅,一是寒凝。如果不兼治寒熱病因,只依靠破瘀和血,並非盡善盡美。最好是遇到陽性癰疽等症狀,用此膏調和抑陽散敷用;遇到陰疽等症狀,用此膏調和抑陰散敷用,則標本兼治,療效更快,特此說明。)

咬頭膏(六十一),治療癰癤膿成未潰。

藥材:制乳香、制沒藥、杏仁、木鱉子粉(生)、蓖麻仁、銅綠(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