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昌

《外科證治全書》~ 卷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8)

1.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上研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若牙關緊急,腰背反張者,每服三錢,童便調服,雖瘀血亦愈。

護心散(四十一),治瘡毒內攻,口乾煩躁,噁心嘔吐,服此護心解毒。

綠豆粉(一兩),制乳香(五錢,淨末),辰砂(一錢五分,飛過)

上研末,和以生甘草煎濃湯,每調下三錢,時時呷咽,要使藥常在膈間。凡大癰發在三日後,宜連進十餘服,使毒氣出外,可免變證。即四、五日後,宜間服,解毒止痛護心。

槐花蕊(四十二),治楊梅、下疳、痔疾神方。

新槐蕊(揀淨生用。)

上一味,每食前用清酒吞下三錢許,早午晚每日三服。楊梅、下疳初感,或毒盛經久難愈者,及痔瘡、腸風下血等證,服至二、三升則熱毒盡去,可免終身之患,亦無寒涼敗脾之慮。如不能飲酒,即用滾水或鹽湯送下。

六味地黃丸(四十三),治腎水虧損,小便淋漓,頭目眩暈,腰腿痠軟,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倦,失音失血,水泛為痰,病為腫脹等證。此壯水制火之劑也。

熟地黃(八兩,蒸搗),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炒),丹皮(三兩),澤瀉(三兩),白雲苓(三兩)

上為細末,和地黃膏加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此方用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下八味丸同。

加減六味丸(四十四),治腎虛夢遺,關元不閉。

六味地黃丸方內去澤瀉、茯苓,加蓮鬚、龍骨、線膠各一兩。

八味地黃丸(四十五),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或下元冷憊等證。

六味地黃丸方內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

加減八味丸(四十六),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寢汗憔悴等證。

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炒,用澤瀉切片蒸五次倍用。

醒消丸(四十七),治一切癰毒壅腫,血凝氣滯,紅熱疼痛。其效如神。

制乳香(一兩),制沒藥(一兩),雄精(五錢),麝香(三分)

上研和,取黃米飯一兩搗爛,入藥末再搗為丸,蘿蔔子大,曬乾,忌烘。每服三錢,熱陳酒送下,醉蓋取汗。待酒醒則癰消痛止矣。

犀黃丸(四十八),治乳岩、瘰癧、痰核,橫痃、流注、肺癰、腸癰等證。

於醒消丸內去雄精加犀黃三分,如前法為丸。每服三錢,熱陳酒送下。患生上部臨臥服,下部空心服。

三黃丸(四十九)專治紅腫熱毒,瘀痛大癰,楊梅廣瘡,結毒懸癰等證。

制乳香(一兩),制沒藥(一兩),雄精(五錢),麝香(一錢五分),熟大黃(二兩),犀黃(三分)

上以熟軍酒浸透,入碗隔湯蒸,俟軍軟熟搗爛,然後以乳、沒、雄、犀、麝五分和,再搗千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或三錢。

白話文: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一般藥粉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如果牙關緊閉,腰背反弓,則每次服用三錢,童子尿送服,即使是瘀血也能治愈。

護心散(四十一):治療瘡毒內侵,口乾煩躁,噁心嘔吐,服用此藥可保護心臟解毒。

綠豆粉一兩,制乳香五錢(研成細末),辰砂一錢五分(飛煉過)。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生甘草煎成濃湯調服,每次服用三錢,隨時少量服用,務必使藥物停留在膈間。凡是大癰在發病三天後,宜連續服用十幾劑,使毒氣排出體外,以免病情變化。如果是在四五天後,則應間斷服用,以解毒止痛保護心臟。

槐花蕊(四十二):治療楊梅瘡、下疳、痔疾的特效藥方。

新鮮槐花蕊(挑選乾淨生用)。

每次飯前用清酒吞服約三錢,早、中、晚每日三服。楊梅瘡、下疳初期感染,或毒性較重久治不愈者,以及痔瘡、腸風下血等症狀,服用至二三升,則熱毒即可去除,可避免終身受苦,也沒有寒涼敗壞脾胃之虞。如果不能飲酒,則可用滾水或鹽湯送服。

六味地黄丸(四十三):治療腎水虧損、小便淋漓、頭暈目眩、腰腿酸軟、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消瘦、精神疲倦、聲音嘶啞、失血、水液停滯成痰、水腫等症狀。此方為滋陰降火之劑。

熟地黄八兩(蒸後搗碎),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炒制),丹皮三兩,澤瀉三兩,白茯苓三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和地黃膏加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八十丸,飯前用滾燙的白開水或淡鹽水送服。此方若用煎湯服用,則稱為六味地黃湯。下文所述八味丸劑同此。

加減六味丸(四十四):治療腎虛遺精,關元穴氣虛不固。

在六味地黃丸的藥方中,去除澤瀉、茯苓,加入蓮子心、龍骨、牡蠣各一兩。

八味地黄丸(四十五):治療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飲食減少,或下焦虛寒等症狀。

在六味地黃丸的藥方中,加入肉桂、制附子各一兩。

加減八味丸(四十六):治療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口渴,口舌生瘡,盜汗消瘦等症狀。

在六味地黃丸的藥方中,加入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炒制),澤瀉切片蒸五次,用量加倍。

醒消丸(四十七):治療一切癰疽腫毒,血凝氣滯,紅腫熱痛。療效神奇。

制乳香一兩,制沒藥一兩,雄黃五錢,麝香三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混合,取黃米飯一兩搗爛,加入藥末再搗成丸劑,大小如蘿蔔子,曬乾,忌烘烤。每次服用三錢,熱黃酒送服,使其醉臥出汗。待酒醒後,癰腫消退,疼痛即止。

犀黃丸(四十八):治療乳癰、瘰癧、痰核、橫痃、流注、肺癰、腸癰等症狀。

在醒消丸的藥方中,去除雄黃,加入犀角粉三分,按前法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熱黃酒送服。患病部位在上部的,應臨睡前服用;在下部的,應空腹服用。

三黄丸(四十九):專門治療紅腫熱毒,瘀腫疼痛的大癰,楊梅瘡,結毒懸癰等症狀。

制乳香一兩,制沒藥一兩,雄黃五錢,麝香一錢五分,熟大黃二兩,犀角粉三分。

將以上藥物用熟軍酒浸泡透,放入碗中隔水蒸,待藥材軟熟後搗爛,然後將乳香、沒藥、雄黃、犀角粉、麝香五味藥粉混合,再搗一千下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錢或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