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書》~ 卷五 (3)
卷五 (3)
1. 洗滌法
凡癰疽潰後,膿水腥臭,不洗滌之則毒遏延膚,或穢積生蛆,氣血不能融舒,安望其生新肌膚,故洗滌亦為要事。其洗也或用解毒散,或用集芳散,或用蛇椒神效散。洗藥不一,惟在臨證措宜。重者一日一洗,輕者間日一洗。每次用淘米第二次泔水糯米者尤妙。六、七碗投藥於內,入鍋煎至湯醇,瀝去渣。
以新綿蘸湯淋洗患處,湯冷再易。並輕手捺患旁,令宿膿隨湯而出,以淨為度。洗訖,用軟綿紙挹干,隨敷貼以應用之藥。蓋洗之以藥湯者,疏暢榮衛,一舉兩得也;煎之以米泔水者,以泔之逐穢生新,惠而不費也。人之氣血得香則行,得臭則逆,故洗藥中又當以集芳散為最。
解毒散(洗一切潰久惡腐。甚者先用此藥後用集芳散。)
白礬(四兩),雄黃(一兩),貫眾(二兩)
研細末,和滾水,待溫洗之。
集芳散(洗一切潰爛癰疽。)
官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風(各三錢),甘草(三錢五分),蔥(一大把)
蛇椒神效散(洗風陰濕諸瘡。)
白話文:
[清潔方法]
凡是瘍疽破潰後,傷口若有濃稠且有腥臭味的分泌物,如果不進行清洗,毒素會持續影響皮膚,甚至可能導致污垢堆積而滋生蛆蟲,進而使氣血運行不暢,這樣如何期待新的皮膚能夠生成呢?因此,清洗傷口是個重要的步驟。使用的清洗藥物可能是解毒散,或者是集芳散,或是蛇椒神效散。選擇哪種清洗藥物並無定論,需視實際情況而定。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每天清洗一次,較輕微的則可以每兩天清洗一次。每次清洗時,最好使用第二次淘米的水,尤其是糯米的淘米水效果更佳。將六到七碗的淘米水倒入鍋中,加入藥材煮沸,待湯汁濃厚後,將藥材渣濾掉。
使用新的棉布沾取湯汁來清洗傷口,如果湯汁變冷就換新的。同時,輕柔地按壓傷口周圍,讓舊的膿液隨著湯汁一起排出,直到清洗乾淨為止。清洗完畢後,使用柔軟的紙巾吸乾水分,然後根據需要塗上適當的藥膏。使用藥湯清洗傷口的好處是,可以幫助血液和營養物質流通,同時達到治療的效果。而用淘米水煮藥的原因是,淘米水具有去除污垢和促進新生的作用,且成本低廉。人的氣血遇到香味就會順暢,遇到臭味則會受阻,所以清洗藥物中,集芳散的效果最佳。
解毒散(適用於長期潰爛且惡化的傷口。若情況嚴重,應先使用此藥,再使用集芳散。)
成分:明礬(四兩)、雄黃(一兩)、貫眾(二兩)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熱水調和,待溫後清洗傷口。
集芳散(適用於所有潰爛的瘍疽。)
成分: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風(各三錢)、甘草(三錢五分)、蔥(一大把)
蛇椒神效散(適用於因風濕所引發的各種瘡。)
2. 備用法(計六法)
3. 神燈照法
凡癰疽輕證初起,七日前後神燈照法最宜,能使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實有奇驗。其法用雄黃、硃砂、真血竭、沒藥各一錢,麝香二分,共研細末。每用三分,綿紙卷裹為捻,約長尺許。以真麻油潤透點照,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圈周圍徐徐照之,以漸照入瘡口上,所謂自外而內也。更須將捻猛向外提,以引毒氣,使藥氣從火頭上出,內透瘡中則毒隨氣散,自不內侵臟腑。
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熱漸消,可漸減之。照罷隨用後敷藥,如大膿已出,則不必敷藥,只用膏藥貼之。
敷藥方
用車前草、豨蘞草、金銀花、五爪龍草各等分,鮮者搗爛加陳米粉兩許,飛鹽二、三分,共打為稠黏敷瘡上,中留一頂,以膏蓋貼避風。如冬月無鮮草,預採陰乾為末,醋調敷亦妙。倘五爪龍草一時難得,即單用四味亦能奏功,不必一定拘執也。
白話文:
[神燈療法]
只要是初期的膿腫或惡性腫瘤,在症狀出現的七天內,使用神燈療法是最適合的。它能夠讓未成熟的腫塊消失,已經成熟的則能促使其破裂,效果非常顯著。具體的方法是:取雄黃、硃砂、真正的血竭、沒藥各一錢,麝香二分,全部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三分之一,用綿紙包裹成繩狀,長度約一尺。用純正的芝麻油充分浸濕後點燃,保持距離傷口半寸左右,從紅色邊緣開始,慢慢向中心照射,這就是所謂的由外而內。在照射過程中,還需將繩狀的藥材快速往外拉,引出毒素,使藥氣從火焰處散出,內透傷口,這樣毒素就會隨著氣體散去,不會進入體內。
剛開始可以使用三條,然後逐漸增加到五條或七條。如果發現傷口的熱度逐漸降低,就可以減少用量。照射完畢後,可以使用後續的敷藥,如果已經有大量膿液排出,就不需要再敷藥,僅需用膏藥覆蓋即可。
敷藥配方
使用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各等份,新鮮的要搗碎,加上大約兩的陳年米粉和二到三分的細鹽,攪拌成糊狀敷在傷口上,中間留一個小孔,用膏藥覆蓋防風。如果冬天找不到新鮮草藥,可以提前採集晾乾,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用也很有效。如果一時找不到五爪龍草,單用其他四種草藥也能見效,不必過於拘泥。
4. 騎竹馬灸法
其法令病人以手肘憑几而坐,男左女右,將手臂豎起要直,用竹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間量起,貼肉上至中指尖盡處截斷為則,不量指甲。另用竹竿一條,令病人脫衣正身騎定,前後用二人扛起,令病者腳不著地,仍使人扶定,勿令傴僂,卻將前量臂篾,從竹槓上尾骶骨坐處,直貼脊背量至篾盡處記之。此取中之處,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節兩橫紋處,截為同身寸法。將此寸篾即安前脊中點記處,兩邊各開一寸盡處即是灸穴。各灸五、七壯,疽發左則灸右,疽發右則灸左,兩邊俱甚則左右皆灸。此穴乃心脈所過之處。凡癰疽皆心火留滯,灸此則心脈流通,則毒自散矣,有起死回生之功。
屢效。
白話文:
[騎竹馬灸法]
這個方法要求病人用手肘靠在桌上坐下,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然後將手臂垂直抬起,用一根竹條從手腕彎曲處的橫紋開始,沿著皮膚測量到中指的尖端,切記不要包括指甲的長度,這就是測量的標準。
再取另一根竹竿,讓病人脫掉上衣,端正地跨坐在上面,由兩個人在前後抬起,確保病人的雙腳不接觸地面,同時有人扶穩,避免病人彎腰或駝背。然後,將先前測量手臂長度的竹條,從病人坐在竹槓上的尾骶骨位置,緊貼脊背測量,直到竹條的末端,並做上標記。這個標記的地方,只是參考點,並不是灸療的穴位。
再用較薄的竹條,量男性左手中指或女性右手中指的兩個橫紋之間的距離,截取同樣的長度作為個人的「同身寸」測量法。將這個「同身寸」的竹條放在先前脊背中點的標記處,兩側各離開一寸的位置,就是灸療的穴位。每個穴位灸療五到七次,如果腫瘍出現在左側,就灸療右側;出現在右側,就灸療左側;如果兩側都嚴重,那麼兩側都要灸療。這個穴位是心臟經絡經過的地方。所有膿腫都是因為心火滯留,灸療這個穴位可以促進心臟經絡的循環,毒素自然就能消散,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這種方法已經被多次驗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