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書》~ 卷四 (25)
卷四 (25)
1. 跌撲損傷
凡跌打、磕壓、落馬、覆車、墜屋、閃肭諸傷。大小便通者輕,不通者重。初時不問老弱,有無瘀血停滯及昏憒氣絕不能言者,俱宜服熱童便一大甌以酒佐之。推陳致新,其功最大,且不動臟腑,不傷氣血,萬無一失。然後再看傷之輕重,按法治之。如皮肉未破,胸脅肚腹有作痞悶疼痛者,必是瘀血。
壯實人以復元活血湯攻之,老弱人以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穿山甲補而行之。外用生薑、蔥白同搗爛和麵炒熱,罨傷處,仍多用炒熱者續易之,止痛如神。如皮肉已破,損傷筋骨,血流不止而煩躁者,名曰亡血。急用花蕊石散或金瘡必效散乾摻止血。內以八珍湯加酒炒骨碎補、紅花、續斷補之。
其有痛傷胃氣作嘔,或不飲食者,以六君子湯加當歸、木香調之。其有傷輕,別無瘀血等證,而肌肉作痛者,以復元通氣散宣之。蓋有瘀血不先行散而加補劑,則成實實之禍;設無瘀血而妄行攻利,則致虛虛之禍。故凡治此證,須察其所患輕重,有無瘀血及元氣虛實,不可概行攻下,致成敗證焉。
凡所傷筋斷、骨碎等證,另有接骨專科,茲書不及詳載。
一、跌撲氣絕,用仙人柴(即九里香葉。)搗自然汁一杯灌下即蘇。只心中微熱,能受一點者無有不活。
一、骨節打斷離脫,急取大生蟹搗爛,熱陳酒衝入,連服數碗,即大醉無妨。外亦用敷傷處,半日覺骨內有聲。(按預收生蟹陰乾,炙末酒服亦可。)
一、跌撲筋斷,用金沸草根(即旋覆草。)絞取汁,以筋相對,以汁塗而封之即相續如故,百不失一。須禁勞動二十七日。
一、孕婦跌傷,用阿膠二錢、歸身一錢五分、艾葉一錢、生地黃三錢、續斷二錢、砂仁八分炒、川芎五分炒、紅花三分,酒水各半煎服。
一、跌打破傷風,發熱高腫,甚至牙關緊急者,用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白芷、川芎、甘草、黃芩、生地各一錢,細辛二分,加生薑三片,煎汁。外用杏仁搗爛入白麵少許,汲水調敷。
一、跌撲極重,大小便不通,乃危急之候,宜先用通導散行下蓄血,然後再進他藥。此證藥忌酒煎。
復元活血湯
柴胡(一錢五分),當歸(三錢),穿山甲(炒研),天花粉(各一錢),大黃(三錢,酒炒),桃仁(二十個),甘草(八分),紅花(八分)
上酒水各半煎,食前後服之,以利為度。
復元通氣散
木香,茴香(炒),穿山甲(炙研),陳皮,白芷,甘草,漏蘆,貝母(去心)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
通導散
大黃,生地黃,桃仁,枳殼,赤芍,當歸(各二錢),陳皮(三錢),木通,朴硝(各一錢),甘草(六分)
上水煎,熱服,以通利為度。切不可用酒煎,令人悶絕而死。
白話文:
跌撲損傷
各種跌打、碰撞、落馬、翻車、墜屋、閃到腰等傷害,大小便通暢者病情較輕,不通暢者病情較重。初期不論老少,有無瘀血停滯以及昏迷不醒、不能言語的情況,都應該先服用一大碗溫熱的童尿,並用酒送服。此法能促進新陳代謝,效果最佳,而且不會傷及內臟和氣血,絕對安全可靠。然後再根據傷勢的輕重,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如果皮肉沒有破損,但胸脅腹部有脹悶疼痛,一定是瘀血。體格強壯者可用復元活血湯治療,年老體弱者則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穿山甲來活血補益。外敷用生薑、蔥白搗爛,和麵後炒熱,敷在患處,並不斷更換熱敷的藥物,止痛效果極佳。如果皮肉已破損,傷及筋骨,出血不止且煩躁不安,稱為失血。應急用花蕊石散或金瘡必效散外敷止血。內服八珍湯,並加入酒炒過的骨碎補、紅花、續斷來補益。
如果因疼痛傷及胃氣而嘔吐,或不願進食,則用六君子湯加當歸、木香調理。如果傷勢較輕,沒有瘀血等症狀,只是肌肉疼痛,則用復元通氣散疏通氣血。需要注意的是,如有瘀血卻不先散瘀而盲目補益,會導致病情加重;如果沒有瘀血卻濫用攻下之藥,則會導致氣血虛弱。因此,治療此類疾病,必須仔細觀察病情輕重,有無瘀血以及元氣的虛實,不可一概而論,以免導致治療失敗。
至於筋斷骨碎等情況,屬於接骨的專業範疇,本書不再詳述。
以下是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
-
跌撲昏迷:用仙人柴(即九里香葉)搗爛取汁一杯灌服,即可甦醒。只要病人還有輕微的體溫,能稍微承受一點刺激,就能救活。
-
骨節斷裂脫位:迅速取大螃蟹搗爛,用熱黃酒沖服,連服幾碗,即使醉了也沒關係。同時也外敷患處,半天後就能感覺到骨頭有聲音(註:也可預先將螃蟹陰乾,炙成粉末,用酒送服)。
-
跌撲筋斷:用金沸草根(即旋覆草)絞汁,將斷裂的筋腱對齊,塗上藥汁並包紮,就能使斷裂的筋腱癒合,成功率百分之百。但必須禁絕勞動二十七天。
-
孕婦跌傷:用阿膠、當歸、艾葉、生地黃、續斷、砂仁、川芎、紅花,用酒水各半煎服。
-
跌打破傷風:發熱腫脹,甚至牙關緊閉者,用羌活、防風、蒼朮、白芷、川芎、甘草、黃芩、生地、細辛,加生薑煎服。外敷杏仁搗爛,加入少量麵粉,用水調和後敷患處。
-
跌撲極重,大小便不通,這是危急的情況,應先用通導散通導大便,排出瘀血,然後再服用其他藥物。此症忌用酒煎藥。
藥方:
復元活血湯:柴胡、當歸、穿山甲(炒研)、天花粉、大黃(酒炒)、桃仁、甘草、紅花。
復元通氣散:木香、茴香(炒)、穿山甲(炙研)、陳皮、白芷、甘草、漏蘆、貝母(去心)。
通導散:大黃、生地黃、桃仁、枳殼、赤芍、當歸、陳皮、木通、朴硝、甘草。 此方忌用酒煎,否則會導致昏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