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昌

《外科證治全書》~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2.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3. 疔瘡

疔瘡者,言其瘡形如丁蓋之狀也。古方論疔有十種,華元化論,疔有五色,《千金方》說疔有十三種,以至《外臺秘要》治法神巧,而其論相同。然無非毒氣客於經絡及五臟內蘊熱毒。初起或如小瘡,或如水泡,紫黃青黑無定色,癢、痛、麻木亦無定候。多生於頭面肩臂手足等處,令人煩躁悶亂,或憎寒頭痛,或嘔吐噁心,或肢體拘急。

治宜針刺,擠出惡血,見好血而止。取拔疔散紝入,以膏掩之。其有瘡頭陷凹而針刺不痛無血者,則針瘡四旁必令血出,藥從針孔紝入,內服奪命丹或奪命湯汗之。夫疔毒險症也,其害最速。生頭面耳鼻之間,顯而易見;生臂足衣遮之處,隱而難明。知覺早者,朝醫夕愈,遲者枉死甚多。

每每婦女而患暗疔者,初時誤作傷寒,至毒陷發腫,神昏牙緊,遂成走黃,多致不救。黃即毒也。疔毒內走攻心,如在將昏之際,急用回疔散二錢,白湯送服。或以奪命丹五丸為末,蔥汁調灌之,少傾大痛,痛則毒化黃水,痛止病愈。

一、手、小臂,足、小腿生有紅線,如絲一條延走者名紅線疔。走至心腹或至喉內者難救治。宜在紅絲始末兩端,用針刺破出血以泄其毒,亦以膏貼之,服藥如前。此疔皆因大喜大怒,氣血逆行所致。急刺出血後,用浮萍草根敷之立愈。謹按:醫宗金鑑作紅絲疔,不作紅線,遵改。

一、疔瘡用針刺出毒血後,服拔疔散,(治紅絲疔尤效。)紫花地丁、甘菊花各(一兩),水煎服二劑而疔毒散,三劑全愈。若已潰爛,亦用此方,但加當歸二兩,服之立愈。

一、刀鐮疔:形闊如韭葉,長有寸余,肉色紫黑,忌行針刺,用生礬三錢、蔥白七根,共搗爛作七塊,另以蔥湯逐塊送下,蓋被取汗。再飲蔥湯催之,汗出為度。外取爛雞矢塗患上即愈。遲治,走黃致命。

一、人患疔,須臾半面腫,不知疔患何處。用蔥白七根、蜜一兩,同搗敷之神效。

奪命丹

乾蟾酥(酒化),輕粉,麝香(各五分),枯礬,寒水石(煅),銅綠,制乳香,制沒藥(各一錢),硃砂(三錢,飛),蝸牛(二十一個,連殼研為膏,如無即不用)

上各研為細末,取蝸牛、蟾酥研勻,入諸藥,杵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五寸搗爛,安手心內,裹丸於中。另煎蔥湯送下,蓋被取汗。如無汗,約人行五里許再進一服,多飲蔥湯催之,汗出為度。

奪命湯

銀花,草河車,赤芍(各二錢),蟬蛻,殭蠶,防風,羌活,獨活,青皮,澤蘭(各一錢五分),黃連,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熱服,暖臥取汗。

回疔散

土蜂窩(有子者一兩),蛇蛻(一條)

上用泥裹,火煅存性,為末研和聽用。

拔疔散

硫黃,蟾酥(等分)

上為細末,蔥汁和蜜搗丸小米大,宜帶長,以便插入疔瘡內。

白話文:

【疔瘡】

疔瘡之所以被稱爲疔瘡,是因爲其瘡形如同釘蓋的形狀。古時的醫書描述,疔瘡有十種類型,華元化的論述中,提及疔瘡有五種顏色,《千金方》則說有十三種類型,至於《外臺祕要》中的治療方法雖然巧妙,但其描述的病症大致相同。這些無不是因爲毒素侵入經絡及五臟內蘊熱毒。初期可能只像個小瘡,或者像水泡,顏色不定,可能是紫色、黃色、青色或黑色,癢、痛、麻木的感覺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它通常生長在頭、面、肩、臂、手、腳等部位,使人感到煩躁、混亂,可能會有怕冷、頭痛、嘔吐、噁心,或者肢體僵硬等症狀。

治療應先以針刺擠出惡血,直到見到好的血液爲止。然後將拔疔散填入瘡口,用膏藥覆蓋。如果瘡口凹陷且針刺無痛無血,那麼應該在瘡口四周扎針,必須讓血流出,藥物從針孔填入,內服奪命丹或奪命湯來發汗。疔毒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其危害速度非常快。如果生在頭、面、耳、鼻之間,明顯可見;如果生在手臂、腳等衣物遮蓋的地方,則可能隱蔽難以察覺。早期發現並治療的人,早晚可以痊癒,如果延遲治療,死亡率非常高。

尤其是婦女患暗疔,起初可能誤診爲傷寒,等到毒性深陷引發腫脹,神志不清,牙齒緊咬,就可能變成走黃,導致無法救治。黃就是毒。疔毒向內攻擊心臟,如果在將要昏迷的時候,應立即服用回疔散二錢,用白開水送服。或者將奪命丹五丸磨成粉末,用蔥汁調和灌入,稍後會有劇烈疼痛,疼痛則表示毒化爲黃水,疼痛停止則病情好轉。

  1. 手、小臂,足、小腿出現紅絲狀線條,如同一條線延伸,名爲紅線疔。如果紅絲延伸到心腹或喉嚨內,很難救治。應在紅絲的開始和結束兩端,用針刺破出血以釋放毒素,也貼上膏藥,服用藥物如前。這種疔瘡都是由於大喜大怒,氣血逆流所引起的。急刺出血後,使用浮萍草根敷上即可立即治癒。按照醫宗金鑑的記載,應稱爲紅線疔,而非紅絲,因此做修改。

  2. 疔瘡用針刺出毒血後,服用拔疔散,對治療紅線疔特別有效。紫花地丁、甘菊花各一兩,水煎服二劑疔毒散,三劑全愈。如果已經潰爛,也用這個方法,但需加入當歸二兩,服用後立即痊癒。

  3. 刀鐮疔:形狀寬如韭菜葉,長度超過一寸,肉色呈紫黑色,忌諱針刺,用生礬三錢、蔥白七根,一起搗爛分成七塊,用蔥湯逐塊送下,蓋被取汗。再喝蔥湯催汗,汗出即可。外塗爛雞糞在患處即可痊癒。如果治療延遲,可能導致走黃致死。

  4. 人患疔瘡,片刻間半邊臉腫脹,不知道疔瘡在何處。用蔥白七根、蜂蜜一兩,一同搗爛敷上效果神奇。

【奪命丹】

幹蟾酥(酒化)、輕粉、麝香(各五分)、枯礬、寒水石(煅)、銅綠、制乳香、制沒藥(各一錢)、硃砂(三錢,飛)、蝸牛(二十一個,連殼研爲膏,如果沒有可以不用)

以上各種藥材研成細末,取蝸牛、蟾酥研勻,加入其他藥材,攪拌成綠豆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三丸。用蔥白五寸搗爛,放在手心裏,包裹丸子在中間。另外煎蔥湯送下,蓋被取汗。如果沒有出汗,大約步行五里後再服用一次,多喝蔥湯催汗,汗出即可。

【奪命湯】

銀花、草河車、赤芍(各二錢)、蟬蛻、殭蠶、防風、羌活、獨活、青皮、澤蘭(各一錢五分)、黃連、甘草(各一錢)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熱服,暖臥取汗。

【回疔散】

土蜂窩(有子者一兩)、蛇蛻(一條)

以上藥材用泥包裹,火煅存性,研成粉末備用。

【拔疔散】

硫磺、蟾酥(等分)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蔥汁和蜜搗成小米大小的丸,應制成長條,以便插入疔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