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五 (7)
卷五 (7)
1. 痘科諸方
(百廿五)除慝丸
黃連,蘆薈,使君子,白蕪荑,乾蟾(燒灰),川楝
共為末,烏梅洗淨搗爛,和丸。米飲下。
(百廿六)陰陽散
黃連,乾薑
共為末。敷之。
(百廿七)朱礬散
硃砂,白枯礬
為末。敷之。
(百廿八)洗心散
黃連,歸尾,生地,木通,薄荷,牛子,連翹,桔梗,甘草(等分),燈芯
煎服。
(百廿九)綠袍散
黃芩,黃連,石膏,寒水石,硼砂,甘草,青黛
共為末。敷之。
(百三十)參蘇飲
陳皮,法夏,桔梗,茯苓,紫蘇,乾葛,全胡,甘草,人參
宜加麻黃、薑、蔥。
(百卅一)消風散
羌活,獨活,殭蠶,防風,天麻,白附子,蟬蛻,柴胡,花粉,川芎,人參,炙草,生薑
(百卅二)枳殼湯
枳殼,生地,紫草,酒大黃
(百卅三)四聖散
紫草,黃耆,木通,甘草
(百卅四)理中湯
人參,白朮,黃耆,附子,炮姜,炙草,茯苓
(百卅五)黃連止蛔湯
黃連,黃柏,炒烏梅,人參,白朮,棗(引)
(百卅六)清解丸
連翹,牛子,川連(酒炒),枳殼,防風,荊芥,淮木通,前胡,桔梗,紫草茸,蟬蛻,川芎,升麻,人中黃,麥冬,元參,酒芩
共為末,米糊丸,青黛為衣。痘出齊,忌用。
(百卅七)散花丸
防風,楂肉,當歸,紫花地丁,牛子,慈菇,荊芥,前胡,青皮,赤芍,蟬蛻,紅花,茯神,通草,人中黃
制同上。弱者,加生耆,煎水為引。
(百卅八)陳氏木香散
木香,大腹皮,赤苓,前胡,青皮,法夏,丁香,訶子肉,炙草,官桂
或加紫蘇葉。
(百卅九)麻黃桂枝湯
麻黃,桂枝,乾薑,炙草
(百四十)加味升麻湯
升麻,防風,牛子,連翹,赤芍,當歸,川芎,紅花,紫草,甘草
以人中黃易甘草,更妙。
(百四一)清地退火湯
地骨皮,地膚子,牛子,柴胡,紫草,乾葛,連翹,赤芍,紅花,木通,蟬蛻
次服去乾葛。
(百四二)涼血解毒湯
紫草,生地,赤芍,紅花,防風,荊芥,黃連,牛子,前胡,木通,人中黃,天麻,丹皮,川芎,生薑,糯米(引)
弱者,加人參、生耆。
(百四三)大成散
穿山甲(酒炒),甘草,雄黃,硃砂,麝香
共為末。熱症,紫草、燈芯湯下;冷症,溫酒下,最能攻毒,一方,有人中黃,無甘草。
(百四四)烏金丸
殭蠶(酒洗),炒全蠍(去尾),甘草,紫草,白附子,麻黃,穿山甲,蟬蛻,木通,桔梗,柴胡,石膏,白芍,犀角
共為末,另用紫草、紅花,好酒一碗,慢火熬酒至半碗,去渣,將酒入蜜,共熬至滴水成珠,和前藥作丸,龍眼大,硃砂為衣。量兒大小與之。
(百四五)小無比散
滑石(六兩,飛過),石膏(煅,一兩),甘草(五錢),寒水石(煅,五錢),鬱金,甘草(水煮透,焙乾,五錢)
白話文:
痘科諸方
(百廿五)除慝丸:黃連、蘆薈、使君子、白蕪荑、乾蟾蜍灰、川楝子研磨成粉,再將洗淨搗爛的烏梅與藥粉混合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百廿六)陰陽散:黃連、乾薑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百廿七)朱礬散:硃砂、白礬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百廿八)洗心散:黃連、當歸尾、生地黃、木通、薄荷、牛蒡子、連翹、桔梗、甘草(等量)、燈芯草煎服。
(百廿九)綠袍散:黃芩、黃連、石膏、寒水石、硼砂、甘草、青黛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百三十)參蘇飲:陳皮、法半夏、桔梗、茯苓、紫蘇、葛根、川芎、甘草、人參,宜加麻黃、生薑、蔥白。
(百卅一)消風散:羌活、獨活、殭蠶、防風、天麻、白附子、蟬蛻、柴胡、花粉、川芎、人參、炙甘草、生薑。
(百卅二)枳殼湯:枳殼、生地黃、紫草、酒制大黃。
(百卅三)四聖散:紫草、黃耆、木通、甘草。
(百卅四)理中湯:人參、白朮、黃耆、附子、炮薑、炙甘草、茯苓。
(百卅五)黃連止蛔湯:黃連、黃柏、炒烏梅、人參、白朮、大棗(引藥)。
(百卅六)清解丸:連翹、牛蒡子、酒炒川黃連、枳殼、防風、荊芥、淮木通、前胡、桔梗、紫草茸、蟬蛻、川芎、升麻、人中黃、麥冬、玄參、酒制黃芩研磨成粉,用米糊做成藥丸,再以青黛為外衣。痘疹全部長出後,禁止使用。
(百卅七)散花丸:防風、山楂肉、當歸、紫花地丁、牛蒡子、慈菇、荊芥、前胡、青皮、赤芍、蟬蛻、紅花、茯神、通草、人中黃。製法同上。體質虛弱者,加生黃耆,煎水送服。
(百卅八)陳氏木香散:木香、厚朴皮、赤苓、前胡、青皮、法半夏、丁香、訶子肉、炙甘草、官桂,可加紫蘇葉。
(百卅九)麻黃桂枝湯:麻黃、桂枝、乾薑、炙甘草。
(百四十)加味升麻湯:升麻、防風、牛蒡子、連翹、赤芍、當歸、川芎、紅花、紫草、甘草。用人中黃代替甘草更佳。
(百四一)清地退火湯:地骨皮、地膚子、牛蒡子、柴胡、紫草、葛根、連翹、赤芍、紅花、木通、蟬蛻。服用幾劑後停用葛根。
(百四二)涼血解毒湯:紫草、生地黃、赤芍、紅花、防風、荊芥、黃連、牛蒡子、前胡、木通、人中黃、天麻、丹皮、川芎、生薑、糯米(引藥)。體質虛弱者,加人參、生黃耆。
(百四三)大成散:酒炒穿山甲、甘草、雄黃、硃砂、麝香研磨成粉。熱證用紫草、燈芯草煎劑送服;寒證用溫酒送服,最能攻毒,有些方劑用人中黃代替甘草。
(百四四)烏金丸:酒洗殭蠶、炒全蠍(去尾)、甘草、紫草、白附子、麻黃、穿山甲、蟬蛻、木通、桔梗、柴胡、石膏、白芍、犀角研磨成粉,另用紫草、紅花,以好酒一碗,慢火熬至半碗,去渣,加入蜂蜜,熬至滴水成珠,與藥粉混合製成龍眼大小的藥丸,硃砂為外衣。根據兒童年齡大小服用。
(百四五)小無比散:滑石(六兩,飛煉過)、煅石膏(一兩)、甘草(五錢)、煅寒水石(五錢)、鬱金、水煮透焙乾甘草(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