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五 (2)
卷五 (2)
1. 痘科諸方
煎去渣,入好酒一杯,能飲者藥汁與酒相伴和服。
(十六)千金內托散
人參,當歸身,黃耆(蜜炙),酒芍,大川芎,官桂,甘草(炙),山楂肉,南木香,防風,白芷,厚朴(炒),生薑,龍眼肉
水煎,入好酒和服。一方有桔梗。
(十七)參耆湯
人參,黃耆(蜜炙),甘草(炙),官桂,生薑
水煎溫服。
(十八)參麥清補湯
人參,麥冬(去心),花粉(二味酒蒸,曬乾),生黃耆,前胡,牛子(炒),甘草(生炙各半),白芍(酒炒、生用各半),當歸,紅花,生地黃(各酒洗),大川芎,桔梗,山楂,生薑,龍眼肉
水煎溫服。
(十九)梔連二陳湯
黃連,梔子(俱薑汁炒),白茯苓,製半夏,陳皮(去白),甘草(炙),生薑
水煎緩緩服,吐止即勿服。
(二十)加味四苓散
豬苓,木通,澤瀉,赤苓,車前(略炒),黃連,黃芩(俱乾炒),牛子(炒香,研),燈心(一團)
水煎,食前服。
(二一)參朮散
白朮(去皮),人參,茯苓(去皮),砂仁,甘草(去皮,炙),米仁(炒),家蓮子(去心),真神麯(炒),山楂肉,肉豆蔻(麵裹煨熟去面,用火紙包,打去油,忌鐵),訶子(煨,取肉去核),廣陳皮(去筋膜),南木香
共為極細末。每用二錢,清米飲調,食前溫服,兒有不肯服者,入稀粥內和服。
(二二)七味豆蔻丸
肉豆蔻,訶子(制俱同上),砂仁,南木香,白龍骨(煅),赤石脂(煅),枯礬
麵糊丸,綠豆大。每用清米飲下,三十丸或二十丸,兒有不能吞者,將丸研碎入粥內服之。
(二三)歸耆湯
當歸身,黃耆(蜜炒),酸棗仁(炒)
研。水煎服。一方加白朮、茯苓;一方加麥麩。
(二四)養胃開痰湯
人參,白朮,甘草(炙),白茯苓,山楂肉,山藥(炒),家蓮子(去心,炒),陳皮(去白),製半夏,桔梗,生薑
水煎溫服。渴者,去半夏,加麥冬、北五味;吐逆者,加藿香、砂仁。
(二五)建中湯
人參,蜜耆,白朮,當歸身,大川芎,大附子(制),乾薑(炒黑),肉桂,炙草,丁香,生薑
水煎溫服。
(二六)溫表調中湯
蜜耆,人參,白朮,茯苓,官桂,大川芎,當歸身,乾薑(炒),炙草,防風,白芷,丁香,附子,生薑
水煎溫服。
(二七)清表解毒湯
地骨皮,麥冬,花粉(酒炒),牛子,連翹,當歸,豬苓,澤瀉,酒芩,木通,甘草
水煎溫服。
(二八)消毒散血湯
牛子,生白芍(酒洗),桃仁(炒去皮尖,研爛),大黃(酒炒),紅花(酒洗),沒藥,乳香(俱用燈心同研細)
煎藥將熟,投入乳沒,略煎溫服。
(二九)大連翹飲
連翹,牛子,柴胡,當歸,赤芍,防風,木通,車前,荊芥,黃芩,山梔(各酒炒),滑石,甘草,蟬蛻,生薑
白話文:
痘科諸方:
(十六) 千金內托散:人參、當歸、黃耆(蜜炙)、酒炒芍藥、川芎、官桂、甘草(炙)、山楂肉、南木香、防風、白芷、厚朴(炒)、生薑、龍眼肉,水煎後加入適量好酒一起服用。有些方劑會加入桔梗。
(十七) 參耆湯:人參、黃耆(蜜炙)、甘草(炙)、官桂、生薑,水煎溫服。
(十八) 參麥清補湯:人參、麥冬(去心)、花粉(二味酒蒸曬乾)、生黃耆、前胡、牛膝(炒)、甘草(生炙各半)、白芍(酒炒、生用各半)、當歸、紅花、生地黃(各酒洗)、川芎、桔梗、山楂、生薑、龍眼肉,水煎溫服。
(十九) 梔連二陳湯:黃連、梔子(俱薑汁炒)、白茯苓、製半夏、陳皮(去白)、甘草(炙)、生薑,水煎後慢慢服用,若嘔吐停止則停止服用。
(二十) 加味四苓散:豬苓、木通、澤瀉、赤苓、車前(略炒)、黃連、黃芩(俱乾炒)、牛膝(炒香,研)、燈心(一團),水煎,飯前服用。
(二一) 參朮散:白朮(去皮)、人參、茯苓(去皮)、砂仁、甘草(去皮,炙)、薏苡仁(炒)、蓮子(去心)、神麴(炒)、山楂肉、肉豆蔻(麵裹煨熟去面,用火紙包,打去油,忌鐵器)、訶子(煨,取肉去核)、廣陳皮(去筋膜)、南木香,研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飯前溫服,兒童不肯服用者,可加入稀粥中服用。
(二二) 七味豆蔻丸:肉豆蔻、訶子(制法同上)、砂仁、南木香、白龍骨(煅)、赤石脂(煅)、枯礬,製成麵糊丸,綠豆大小。每次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十或二十丸,兒童不能吞服者,將丸藥研碎加入粥中服用。
(二三) 歸耆湯:當歸、黃耆(蜜炒)、酸棗仁(炒),研磨後水煎服。有些方劑會加入白朮、茯苓;有些方劑會加入麥麩。
(二四) 養胃開痰湯:人參、白朮、甘草(炙)、白茯苓、山楂肉、山藥(炒)、蓮子(去心,炒)、陳皮(去白)、製半夏、桔梗、生薑,水煎溫服。口渴者,去掉半夏,加入麥冬、五味子;嘔吐者,加入藿香、砂仁。
(二五) 建中湯:人參、蜜炙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炮附子、乾薑(炒黑)、肉桂、炙甘草、丁香、生薑,水煎溫服。
(二六) 溫表調中湯:蜜炙黃耆、人參、白朮、茯苓、官桂、川芎、當歸、乾薑(炒)、炙甘草、防風、白芷、丁香、附子、生薑,水煎溫服。
(二七) 清表解毒湯:地骨皮、麥冬、花粉(酒炒)、牛膝、連翹、當歸、豬苓、澤瀉、酒制黃芩、木通、甘草,水煎溫服。
(二八) 消毒散血湯:牛膝、生白芍(酒洗)、桃仁(炒去皮尖,研爛)、酒炒大黃、紅花(酒洗)、沒藥、乳香(俱用燈心同研細),煎藥將熟時放入沒藥、乳香,略煎後溫服。
(二九) 大連翹飲:連翹、牛膝、柴胡、當歸、赤芍、防風、木通、車前、荊芥、黃芩、山梔(各酒炒)、滑石、甘草、蟬蛻、生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