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輯要》~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痘科諸方

(一)加味升麻葛根湯

粉葛,升麻,赤芍,甘草,桔梗,防風(去蘆尾),蘇葉,小川芎,山楂肉,牛子,生薑(引)

水煎熱服,取汗。

(二)加味參蘇飲

人參,蘇葉,小川芎,桔梗,全胡,陳皮,甘草,茯苓,粉葛,法夏,牛子,山楂,生薑

水煎,熱服取汗。

(三)敗毒和中散

連翹,牛子,黃連(酒炒),枳殼,防風,荊芥,桔梗,紫草茸,蟬蛻(去頭足),小川芎,全胡,木通,升麻,甘草,麥冬

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微利之,不秘勿加。

(四)升消平胃散

小川芎,香附(炒),蒼朮,紫蘇,厚朴(薑汁炒),藿香,砂仁,陳皮(去白),炙草,麥芽,炒山楂,生薑

水煎,帶熱服。

(五)參砂和胃散

人參,砂仁,法夏,白朮,茯苓(去皮),藿香,陳皮,炙草,煨姜(去皮)

煎服。

(六)術苓調脾散

白朮,茯苓(去皮),白芍(酒炒),神麯(炒),炙草,白扁豆(薑汁浸去殼),炒砂仁,香附,炒厚朴,制煨姜,大棗(去核)

煎服,或加人參。

(七)清解散

防風,荊芥,蟬蛻,桔梗,小川芎,全胡,粉葛,升麻,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紫草,木通,牛子,連翹,山楂,甘草,生薑

水煎溫服。

(八)蘇解散

前方去芩、連,加紫蘇、白芷、羌活。

生薑,水煎熱服。

(九)溫中益氣湯

人參,白朮,生黃耆,當歸身(酒洗),茯苓,炙草,川芎,白芷,防風,南木香,官桂,山楂肉,生薑

大棗煎服,中病即止。

(十)調元化毒湯

人參,生黃耆,生白芍(酒洗),當歸(酒洗),牛子,連翹,黃芩,黃連(各酒炒),防風,荊芥桔梗,前胡,木通,紫草茸(酒洗),紅花(酒洗),生地黃(酒洗),甘草,蟬蛻,山楂,生薑

水煎溫服。腹痛,去參、耆,加枳殼(炒);大便久秘,去參、耆,加酒炒大黃微利之,大便通仍除之;若血氣與毒氣俱旺,脈洪數者,歸、芍減三之一,去參、耆。

(十一)加減參蘇飲

蘇葉,人參,陳皮,小川芎,羌活,防風,荊芥,桔梗,白芷,甘草

冬,加麻黃、生薑。水煎,帶熱服,但不可出汗。

(十二)平和湯

人參,當歸,桔梗,白芍,紫蘇,黃耆,防風,白芷,甘草,官桂,沉香,檀香,乳香,藿香,生薑

水煎溫服。

(十三)姜附湯

白附子,老生薑

濃煎服。

(十四)清毒活血湯

紫草茸,當歸(各酒洗),前胡,牛子,木通,生地黃,生白芍(各酒洗),連翹,桔梗,黃芩,黃連(俱酒炒),甘草,山楂肉,人參,生黃耆,生薑

煎服。煩渴者,去參、耆,加麥冬、花粉(酒炒)。

(十五)參歸鹿茸湯

鹿茸(酒塗,炙去毛,酥炙,恐其膻也),嫩綿黃耆(蜜炙),當歸身,炙草,人參,生薑,龍眼肉

白話文:

痘科諸方

(一)加味升麻葛根湯:粉葛、升麻、赤芍、甘草、桔梗、防風(去蘆尾)、蘇葉、川芎、山楂肉、牛子、生薑(引)。水煎熱服,取汗。

(二)加味參蘇飲:人參、蘇葉、川芎、桔梗、全胡、陳皮、甘草、茯苓、粉葛、法夏、牛子、山楂、生薑。水煎,熱服取汗。

(三)敗毒和中散:連翹、牛子、黃連(酒炒)、枳殼、防風、荊芥、桔梗、紫草茸、蟬蛻(去頭足)、川芎、全胡、木通、升麻、甘草、麥冬。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微利之,不秘勿加。

(四)升消平胃散:川芎、香附(炒)、蒼朮、紫蘇、厚朴(薑汁炒)、藿香、砂仁、陳皮(去白)、炙甘草、麥芽、炒山楂、生薑。水煎,帶熱服。

(五)參砂和胃散:人參、砂仁、法夏、白朮、茯苓(去皮)、藿香、陳皮、炙甘草、煨薑(去皮)。煎服。

(六)術苓調脾散:白朮、茯苓(去皮)、白芍(酒炒)、神麴(炒)、炙甘草、白扁豆(薑汁浸去殼)、炒砂仁、香附、炒厚朴、制煨薑、大棗(去核)。煎服,或加人參。

(七)清解散:防風、荊芥、蟬蛻、桔梗、川芎、全胡、粉葛、升麻、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紫草、木通、牛子、連翹、山楂、甘草、生薑。水煎溫服。

(八)蘇解散:前方去黃芩、黃連,加紫蘇、白芷、羌活。生薑,水煎熱服。

(九)溫中益氣湯:人參、白朮、生黃耆、當歸身(酒洗)、茯苓、炙甘草、川芎、白芷、防風、南木香、官桂、山楂肉、生薑。大棗煎服,中病即止。

(十)調元化毒湯:人參、生黃耆、生白芍(酒洗)、當歸(酒洗)、牛子、連翹、黃芩、黃連(各酒炒)、防風、荊芥、桔梗、前胡、木通、紫草茸(酒洗)、紅花(酒洗)、生地黃(酒洗)、甘草、蟬蛻、山楂、生薑。水煎溫服。腹痛,去人參、黃耆,加枳殼(炒);大便久秘,去人參、黃耆,加酒炒大黃微利之,大便通仍除之;若血氣與毒氣俱旺,脈洪數者,當歸、白芍減三之一,去人參、黃耆。

(十一)加減參蘇飲:蘇葉、人參、陳皮、川芎、羌活、防風、荊芥、桔梗、白芷、甘草。冬天,加麻黃、生薑。水煎,帶熱服,但不可出汗。

(十二)平和湯:人參、當歸、桔梗、白芍、紫蘇、黃耆、防風、白芷、甘草、官桂、沉香、檀香、乳香、藿香、生薑。水煎溫服。

(十三)姜附湯:白附子、老生薑。濃煎服。

(十四)清毒活血湯:紫草茸、當歸(各酒洗)、前胡、牛子、木通、生地黃、生白芍(各酒洗)、連翹、桔梗、黃芩、黃連(俱酒炒)、甘草、山楂肉、人參、生黃耆、生薑。煎服。煩渴者,去人參、黃耆,加麥冬、花粉(酒炒)。

(十五)參歸鹿茸湯:鹿茸(酒塗,炙去毛,酥炙,恐其膻也)、嫩綿黃耆(蜜炙)、當歸身、炙甘草、人參、生薑、龍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