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順險逆

麻症原有順、險、逆三種症狀之辨別,順症不治自愈,逆症治之無益,惟險症非醫治不足以濟事,在醫師臨診時明通善變也。茲分述症狀於下:

或熱或退,五六日而後出者,順;身有漿漿微汗,氣息平和者,麻出必順;疹色淡紅滋潤,頭面勻靜而多者,順;透疹三日而漸收者,順。

口鼻出血者,毒重,險;二便出血者,毒更重,險;初起手足心如火灼熱者,險;初起腳冷如冰者,險;頭面不出者,險;氣喘鼻乾鼻煽、嘔吐、驚搐、狂躁無汗者,最險;疹色紅紫暗燥者,險;咽痛不食者,險;收早者,險;移毒大腸變痢者,險;舌出血者,險。

黑暗、乾焦、一出即沒者,逆;喘急胸前吸者,逆;遍身紅,與肌膚平者,當發表,表後復如故者,逆;鼻煽、口張、目無神光者,逆;鼻青糞黑者,逆;當面牙齒黑者,逆;走馬牙疳者,逆;舌長過寸者,逆;口氣極穢,胃爛者,逆;麻後泄瀉不止者,逆;尋衣撮空者,逆;疹收之後飲食如常,卒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冰冷者,此元氣虛而中惡也,朝發夕死。

白話文:

關於麻疹,原本就有順利、危險、逆轉三種狀況的區別。順利的狀況,即使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逆轉的狀況,就算治療也無法改善;只有在危險的情況下,非經由醫生的治療纔能有所幫助,這時候,醫生的臨牀判斷和應變能力就非常重要了。以下分別說明各種狀況:

如果患者有時發燒,有時退燒,約五到六天後疹子纔出現,這是順利的跡象;身體有微微出汗,呼吸平穩,麻疹出現必定順利;疹子顏色為淡紅且滋潤,臉部和頭部平靜且疹子多,也是順利的跡象;疹子透出三天後逐漸消退,也是順利的表現。

如果出現口鼻出血,表示毒素較重,屬於危險情況;大小便出血,毒素更重,非常危險;剛開始手腳心像被火燒一樣熱,或腳冷得像冰,都是危險的徵兆;頭部和麪部沒有出疹子,亦是危險;呼吸困難、鼻子乾燥、抽搐、狂躁且無汗,是最危險的;疹子顏色紅紫且乾燥,咽喉疼痛不能進食,疹子過早消退,毒素影響大腸導致痢疾,舌頭出血,這些情況都屬於危險。

如果疹子呈現黑暗、乾焦,一出來就消失,這就是逆轉;呼吸急促且胸口凹陷,全身皮膚呈現紅色且與肌膚平齊,即便服藥後仍舊未見改善,這也是逆轉;鼻翼翕動、嘴巴張開、眼睛無神,鼻樑青色且排泄物黑色,牙齒突然變黑,口腔內發生嚴重潰瘍,舌頭伸長超過一寸,口氣異常臭,胃部腐爛,麻疹後持續腹瀉,行為怪異,抓空衣服,疹子消退後飲食正常,卻突然心腹劇烈疼痛,全身冒冷汗,這是元氣虛弱且中毒的現象,早晨發病可能晚上就會死亡,以上都屬於逆轉的現象。

2. 部位

麻疹出自肺胃,屬於火毒,所以向陽部分宜多,向陰部分宜少。然麻疹密盛,陰部多亦無妨。頭面背與四肢向外者皆陽,如疹多而透表則無後患;胸腹腰與四肢向內者皆陰,若陰部透表,陰部雖不盡透,仍屬順候。若陽部少而陰部多者,須防後患,以宜宣毒發表湯透之(方見驗麻)。陰陽兩部俱少者,乃麻毒輕微也。

張路玉曰:凡發自頭至足為齊;先從頭面胸腹暖處起,漸發四肢者,順;若從手足起漸發胸腹背者,逆。

白話文:

[部位]

麻疹主要源自肺和胃,是火毒所導致,因此,通常在身體向陽的部位會較多,向陰的部位會較少。然而,即使麻疹密集,即使陰部多也無妨。頭、臉、背以及四肢外側都屬於陽,如果疹子多且能順利透出皮膚表面,就不會有後遺症;胸、腹、腰及四肢內側都屬於陰,即使這些部位的疹子透出,就算不是全部透出,也屬於正常反應。但如果陽部疹子少,陰部疹子多,就必須防範後續問題,應使用宣毒發表湯來促進疹子透出(此藥方可參考驗麻部分)。如果陽部和陰部疹子都很少,表示麻毒較輕。

張路玉說:通常疹子從頭到腳全面發出算是一種平衡;如果先從頭臉、胸腹等溫暖的地方開始,再逐漸向四肢擴散,這就是順應的過程;但如果是從手腳開始,再慢慢往胸腹背蔓延,那就是逆反的反應。

3. 形色

麻疹色貴紅潤,形貴尖聳。故色紅鮮者吉,色深赤者重,色黃者危,色黑者死。

色白不分肉地,唯點粒高聳,晬時即沒者,邪熱本輕也,不治而愈。

表氣本虛而色白者,但調護溫暖,過一二日,自變紅活也。

麻正出時,為風寒阻遏,而色白如膚,必毛竅慄起,手足不溫。當發之,以宣毒發表湯(方見驗麻)。

麻色紫赤而暗,火毒熾盛頂粒起者可治,宜涼血飲;枯燥不起者難治。

麻雖紅潤而不起,二便艱澀者,邪火遏於肺也,清熱透肌湯主之。

麻雖透表,而粒頭焦者,無論紅淡,皆屬熱劇,並宜白虎解毒湯(方見色苔),無汗,加防風;冬月,加蜜酒、炙麻黃以發之;大便秘者,加酒蒸大黃以導之。

麻出成片,風寒被襲,變白,身不發熱,毒反內攻,煩躁、腹痛、痰喘氣息者,危。

涼血飲,治麻疹火毒熾盛,紫赤而暗。

生地黃(錢半),玄參,連翹(各一錢),黃芩,荊芥,山梔(炒),丹皮,紫草,木通,牛蒡子(炒。各八分),紅花(四分)

水煎服。

清熱透肌湯,治麻疹未透,熱甚而咳。

石膏(一錢),玄參,牛蒡子(炒),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去皮尖。各八分),薄荷(四分)

水煎服。

白話文:

【形色】

麻疹的顏色最好呈現紅潤,形狀則應尖挺。因此,顏色鮮紅的表示病情較輕,深紅色的表示病情較嚴重,黃色的代表病情危急,黑色的則可能致命。

若顏色為白色且與皮膚無明顯界限,只要疹粒突出,一小時內就消失,這表示熱毒原本就較輕,通常會自然痊癒。

若因體質本來就虛弱,疹色為白色,只需調整護理方式和保持溫暖,一兩天後顏色自然會轉為紅潤。

麻疹剛發作時,如果受到風寒的影響,導致疹色像皮膚一樣白,身體一定會有毛髮豎立、手腳冰冷的現象,此時應用宣毒發表湯來治療。

疹色為暗紅紫色,且疹粒堅硬的可以治療,可用涼血飲;若疹粒乾燥不凸起的則難以治療。

即使疹色紅潤,但疹粒沒有突起,且大小便困難的,這是因為邪火在肺部受阻,可用清熱透肌湯治療。

即使疹子已長出,但疹頭焦黑,無論顏色深淺,都屬於熱毒劇烈,應使用白虎解毒湯,無汗可加防風;冬天可加蜂蜜酒和炙麻黃促進發汗;若便祕,可加酒蒸大黃以幫助排便。

若麻疹長成一片,又遭風寒侵襲,變成白色,身體不發熱,毒素反而向內攻入,出現煩躁、腹痛、痰喘等症狀,這是危險的情況。

涼血飲,用於治療麻疹火毒旺盛,顏色為暗紅紫色的狀況。

藥材包含:生地黃(錢半),玄參,連翹(各一錢),黃芩,荊芥,山梔(炒),丹皮,紫草,木通,牛蒡子(炒),紅花。

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熱透肌湯,用於治療麻疹尚未完全長出,熱度高且咳嗽的狀況。

藥材包含:石膏(一錢),玄參,牛蒡子(炒),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去皮尖),薄荷。

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