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一 (6)
卷一 (6)
1. 發不出
麻症初起,必現發熱、咳嗽、噴嚏、嘔吐、目赤流淚等證,然後察其耳旁、鼻端、頭頸、胸背、腰腹,遍及手足心為齊;總以頭面多者為佳;麻頂尖長形小而勻淨者為吉也;若干嘔悶亂,欲出不出,危亡立至,一出即沒,死在反掌間矣。
麻疹將發,風寒暴襲,寒鬱熱毒不能外出,症見氣粗喘促、腹中脹痛、煩躁不寧,急以新定麻石消毒飲治之,輕則宣毒發表湯主之(方見驗麻)。
皮膚堅厚,腠理閉塞而無汗者,明是麻症卻不見出,胡荽四兩切碎,先以好酒三杯,壺內煎滾,入胡荽於內蓋定,勿煎,勿令泄氣,以苧麻蘸酒,遍體抹之。但勿令感風,衣被稍暖,自然出快。
如自發生麻疹症狀後不大便者,毒盛於胃,阻伏不出,宜涼膈散。
凡有麻出不快者,宜宣毒發表湯主之(方見驗麻)。
新定麻石消毒飲,治麻出暴收,毒攻肺胃,喘息煩悶,以此解之。
石膏(一錢),杏仁,牛蒡子,荊芥(各八分),麻黃(蜜酒炙黑,五分)
水煎服。
明按:此就麻杏石甘湯、三味消毒飲俱去甘草而定之方也。麻既由胃而出於肺,肺合皮毛,皮毛為風寒逆襲,邪毒壅塞肺部不得外解,發生喘急氣粗等狀,肺受圍困也;甚則腹中脹痛,肺難容毒,反欲攻胃也。故以麻黃、荊芥辛之,輕則達膚腠,疏在表之風寒;石膏辛寒,清展在肺之鬱熱;杏仁利肺氣;牛蒡宣肺毒。藥只五味,斂肺甚速,余屢試屢驗者也,因定名麻石消毒飲。
涼膈散,治疹疫行,表裡俱熱,胃火亢盛,目赤便秘。
大黃(酒潤,二錢),連翹,牛蒡子(炒),黃芩,山梔(炒,各一錢),枳殼(八分),薄荷(四分),淡竹葉(十片)
水煎服。
白話文:
【發不出】
麻疹剛開始時,必定會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嘔吐、眼睛紅腫流淚等症狀,然後要檢查耳邊、鼻子周圍、頭頸、胸部背部、腰部腹部,直到手腳心都出現疹子纔算齊全;疹子如果主要出現在頭臉部是最好的;麻疹頂端尖銳,形狀細小且均勻乾淨是吉祥的跡象;如果出現乾嘔、胸悶混亂,疹子想出又出不來,危險馬上就要來臨,一旦疹子出現又立刻消失,死亡就在瞬間。
當麻疹即將爆發,突然受到風寒侵襲,寒冷壓抑了熱毒無法排出,症狀可能包括呼吸急促、腹部脹痛、焦躁不安,這種情況下,應該立即服用新定的麻石消毒飲治療,病情較輕者可服用宣毒發表湯(詳見驗麻部分)。
如果皮膚堅韌厚重,毛孔閉塞沒有出汗,明明是麻疹卻疹子不顯現,可以取四兩胡荽切碎,先用三杯好酒,在壺中煮沸,再把胡荽放進去蓋好,不要煮,也不要讓蒸汽洩漏,用薴麻沾酒,塗抹全身。但是要注意不要著風,保持衣服被褥溫暖,疹子就會自然出現。
如果麻疹發作後,持續沒有大便,代表毒素在胃中聚集,阻止疹子發出,應服用涼膈散。
對於疹子發得不順暢的情況,宜服用宣毒發表湯(詳見驗麻部分)。
新定麻石消毒飲,適用於麻疹突然收縮,毒素攻擊肺和胃,導致喘息煩悶,用這個配方來緩解。
所需材料包括:石膏(一錢)、杏仁、牛蒡子、荊芥(各八分)、麻黃(蜜酒炙黑,五分)
用水煎煮服用。
進一步解釋:這是根據麻杏石甘湯和三味消毒飲去掉甘草後確定的配方。麻疹是由胃經肺部發出,肺部與皮毛相連,皮毛被風寒逆襲,邪毒堵塞肺部無法排出,導致呼吸困難等症狀,這就是肺部受到包圍的表現;更嚴重的話,腹部會有脹痛,肺部難以承受毒素,反而想要攻擊胃部。因此使用麻黃、荊芥辛香之物,輕微情況下能通達皮膚毛孔,疏解表面的風寒;石膏性寒,能清肺部鬱熱;杏仁有利肺氣的作用;牛蒡子能宣肺排毒。只有五種藥材,但能迅速收斂肺部,經過多次實踐驗證,因此命名為麻石消毒飲。
涼膈散,適用於麻疹流行期間,身體表裡都過熱,胃火旺盛,眼睛紅腫,便祕的情況。
所需材料包括:大黃(酒潤,二錢)、連翹、炒牛蒡子、黃芩、炒山梔(各一錢)、枳殼(八分)、薄荷(四分)、淡竹葉(十片)
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