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一 (4)
卷一 (4)
1. 透表
麻疹透表,方免後患。如粒頂尖大,或細小者,離肉收根,俱為透表也。
扁闊焮赤成塊,塊上覆有小粒,平塌不起者,熱邪留伏於肺,宜竹葉、石膏、麥冬、連翹、牛蒡子以滋化之。
一片如風毒,遍身燥癢,偏高紅腫,但粒頭不尖者,熱邪留伏於胃,宜化毒清表湯主之。縱有餘熱,從此渙散矣。
化毒清表湯,治麻疹已出,紅腫太甚。
葛根,知母,前胡,連翹(各八分),玄參,地骨皮,瓜蔞根(各一錢),牛蒡子(炒),木通(各七分),黃芩(酒炒),山梔(炒),防風(各五分),黃連(酒炒),薄荷(各三分),淡竹葉(十片)
水煎服。
白話文:
麻疹疹子冒出表面,就能避免後患。如果疹子頂端尖銳且大,或細小但從皮膚上隆起,都表示麻疹已透出表面。
如果疹子扁平且紅腫成塊,塊上覆蓋著小粒,而且平坦不起,表示熱邪停留在肺部,可以用竹葉、石膏、麥冬、連翹、牛蒡子來滋潤化解。
如果疹子像風毒一樣遍布全身,伴隨乾燥瘙癢,而且偏高紅腫,但疹子頂端不尖銳,表示熱邪停留在胃部,可以用化毒清表湯來治療。即使還有餘熱,也會逐漸消散。
化毒清表湯是用來治療麻疹已經出現,但紅腫過度的情況。
葛根、知母、前胡、連翹(各八分)、玄參、地骨皮、瓜蔞根(各一錢)、牛蒡子(炒)、木通(各七分)、黃芩(酒炒)、山梔(炒)、防風(各五分)、黃連(酒炒)、薄荷(各三分)、淡竹葉(十片)
用水煎服。
2. 不透表
麻疹隱於皮膚中,欲出不透,其因有三,治當詳審。
皮膚乾燥,毛孔疏立,因風寒鬱遏者,法當疏托,宣毒發表湯主之(方見驗麻)。如表虛不勝疏托者,以香蔥白煎湯頻服,得微汗而疹透。
麻疹根地混成一塊,其色紅紫顆粒,因火毒內熾,熱極不能透表者,急以消毒化熱,白虎解毒湯(方見舌苔)加荊芥、玄參、連翹、牛蒡子治之。
白話文:
麻疹隱於皮膚中,欲出不透,其因有三,治當詳審。
麻疹潛藏在皮膚裡,想發出來卻透不出來,其原因有三個,治療時需仔細審查。
一、皮膚乾燥,毛孔疏立,因風寒鬱遏者,法當疏托,宣毒發表湯主之(方見驗麻)。
如果皮膚乾燥,毛孔豎立,是因為風寒鬱結在體內,導致麻疹無法發散,就需要疏通經絡,讓麻疹透出來。此時可以用宣毒發表湯治療(方劑見於驗麻)。
二、如表虛不勝疏托者,以香蔥白煎湯頻服,得微汗而疹透。
如果患者體表虛弱,無法承受疏通經絡的治療,可以用香蔥白煎湯頻頻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幫助麻疹透發。
三、麻疹根地混成一塊,其色紅紫顆粒,因火毒內熾,熱極不能透表者,急以消毒化熱,白虎解毒湯(方見舌苔)加荊芥、玄參、連翹、牛蒡子治之。
如果麻疹疹塊混成一片,顏色紅紫,這是因為內熱過盛,熱毒無法透出體表。此時需要急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例如白虎解毒湯(方劑見於舌苔),再加荊芥、玄參、連翹、牛蒡子來治療。
皮膚不燥,唇色淡白,二便如常,因中氣本虛,麻出不透者,雖有蘊熱,不可輕用寒涼,但宜清化,以新定蟬衣宣毒飲治之。
惟見胸腹腰背一二處現疹,粒頭紅赤,頭面手足乍有乍無,此症必纏綿難已。
且有收後數日,復發如前,兩三日而愈者,此乃氣候變異關係,非不透也,只宜辛涼宣解,以清熱透肌湯(方見行色)去石膏治之,漸次求安。
新定蟬衣消毒飲,治中氣虛弱,麻出不透。
蟬蛻(去頭足,一錢),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炒),瓜蔞殼(各八分),木通(六分),薄荷(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患者皮膚不乾燥,嘴唇顏色淡白,大小便正常,因為脾胃虛弱,疹子長出來卻不透發,雖然有內熱,但不能輕易使用寒涼藥物,應該以清熱化濕的方法治療。可以用新定蟬衣消毒飲來治療。
患者胸腹腰背等處出現疹子,疹子呈紅色,頭面手足時有時無,這種病症會反覆發作,難以根治。
如果疹子消退後幾天又復發,兩三天後才能痊癒,這是氣候變化的緣故,並非疹子不透發,只需用辛涼宣解的藥物治療,可以用清熱透肌湯去掉石膏來治療,逐步恢復健康。
新定蟬衣消毒飲,治療脾胃虛弱,疹子不透發。
用蟬蛻(去除頭足,一錢)、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炒)、瓜蔞殼(各八分)、木通(六分)、薄荷(三分)煎水服用。
3. 沒早
麻疹出沒,當在三日漸出漸收,其毒必輕。若疹出未經三日,而一日半日即沒者,必屬風寒外襲,或為熱毒內陷,或誤食酸鹹物品,周身絕無紅影,終變危候也。若肌膚暖處尚未全沒,乘時急與發表,或審其觸犯何種食物而與內解。
風寒外襲而沒早者,皮乾無汗,指涼咳密,宣毒發表湯主之(方見驗麻)。冬月,加蘇葉發之,發不出加蜜酒、炙麻黃三四分,以助發之。不急治則發喘脹而死。
遍身青紫熱腫,喘脹氣急,乃毒滯血凝,半匿肌表,急以涼膈散(方見發不出),加玄參、熟石膏、紫草茸、蜜酒炙麻黃、薄荷以發越之。若腹脹喘促,溺澀臍突,加葶藶子,庶或挽救一二。
白話文:
麻疹通常會在三天內逐漸出現並逐漸消退,毒性較輕。如果疹子還沒出現三天就消失,在一兩天內就退了,可能是因為風寒入侵,或是熱毒內陷,或是誤食酸鹹食物,導致全身沒有紅疹,最終會變成危重情況。如果發熱部位的疹子還沒完全消失,要趁機趕緊用藥幫助發汗,或者根據患者接觸的食物來選擇內服藥物解毒。
風寒外襲導致疹子提前消失的,患者皮膚乾燥無汗、手指冰冷、咳嗽頻繁,可以用宣毒發表湯治療。冬天治療時,可以加入蘇葉幫助發汗,如果仍然發不出來,可以加入蜜酒和炙麻黃來幫助發汗。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喘息脹滿而死。
全身青紫色腫脹、喘息氣急,是毒素滯留導致血凝,部分隱藏在皮膚表面,要趕緊用涼膈散治療,並加入玄參、熟石膏、紫草茸、蜜酒炙麻黃、薄荷來幫助發散。如果肚子脹滿、喘息急促、小便困難、肚臍突出,可以加葶藶子,希望能挽回一些情況。
內加痰熱火毒,抗拒伏匿,煩躁脹喘、不省人事者,以白虎解毒湯(方見舌苔)加玄參、牛蒡子、連翹、瓜蔞霜等消化之。
誤食酸鹹物品,肺竅忽閉,麻疹伏匿,壯熱喘咳,煩悶者,先以豬膽汁、炙甘草煎成,繼續與服,探吐,再用三味消毒飲煎服之。
誤食豬肉,喘脹氣促而疹忽沒,以三味消毒飲加枳殼、楂肉、萊菔子、杏仁等味,便閉加酒蒸大黃下奪之。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痰熱火毒,抵擋著麻疹不發,導致患者煩躁、呼吸急促、昏迷不醒,可以用白虎解毒湯加玄參、牛蒡子、連翹、瓜蔞霜等藥物來化解。
如果誤食酸鹹的食物,導致肺部閉塞,麻疹隱藏不發,伴隨發燒、喘咳、胸悶,可以用豬膽汁和炙甘草煎成湯,先服用後催吐,再用三味消毒飲煎服。
如果誤食豬肉,導致呼吸急促、胸悶,麻疹突然消失,可以用三味消毒飲加枳殼、山楂肉、萊菔子、杏仁等藥物治療,如果便秘,可以用酒蒸大黃來通便。
誤識桃李生冷等物,喘咳聲音,以新定蟬衣宣毒飲(方見不透表),加枳殼、杏仁、馬兜鈴以展化之,必熱退身安,氣息漸調,方可無慮。
大病之後或素患洞瀉而出麻者,中氣本虛,其邪不得發越而沒早,惟當健運中氣兼解表清熱之劑,以新定培中清表湯。
明按:誤食致變,當從細問始明,切勿粗疏兒戲生命也。
三味消毒飲,治麻出一日,風寒所襲而收,麻毒內攻急用之。
牛蒡子(炒),荊芥穗,防風(各一錢)
白話文:
如果誤食了桃李等寒涼的食物,導致喘咳,可以用新定蟬衣宣毒飲來解毒(這個方子不透徹,需要加枳殼、杏仁、馬兜鈴來幫助化解毒素),這樣才能退熱、身體舒適,呼吸逐漸平穩,才能消除病患的憂慮。
大病之後或者原本就患有腹瀉、並且出現麻痺症狀的人,通常是中氣虛弱,導致病邪無法發散,而潛藏在體內。這種情況下,應該要服用能夠健運中氣並且兼具解表清熱功效的藥物,例如新定培中清表湯。
明按:誤食導致身體變化,一定要仔細詢問病患的情況,才能弄清楚病因,千萬不要粗心大意,拿生命開玩笑。
三味消毒飲可以治療麻痺症狀出現一天,是由於風寒襲體導致的收斂,麻毒內侵,需要緊急服用。
牛蒡子(炒)、荊芥穗、防風(各一錢)
水煎服。
新定培中清表湯,治中虛久瀉,麻出不徹。
薏苡米,茯苓(各錢半),葛根,北沙參(各一錢),連翹,牛蒡子(炒),荊芥,防風,蟬蛻,貝母(去心),麥冬(去心。各八分),廣陳皮(五分)
水煎服。
明按:薏苡米、茯苓、陳皮培胃氣之虛也;沙參、麥冬、貝母培肺氣之虛也;葛根、荊芥、防風、蟬蛻以疏表;連翹、牛蒡子以宣毒,不犯苦寒傷中之禁,永為中氣虛人麻出早收之正劑也。
白話文:
新定培中清表湯
功效: 治療中氣虛弱、久瀉不止,麻疹發出不透的症狀。
藥方:
- 薏苡米:半錢
- 茯苓:半錢
- 葛根:一錢
- 北沙參:一錢
- 連翹:八分
- 牛蒡子:炒製,八分
- 荊芥:八分
- 防風:八分
- 蟬蛻:八分
- 貝母:去心,八分
- 麥冬:去心,八分
- 廣陳皮:五分
用法: 水煎服。
藥理分析:
- 薏苡米、茯苓、陳皮:補益脾胃之氣。
- 沙參、麥冬、貝母:滋補肺氣。
- 葛根、荊芥、防風、蟬蛻:疏散表邪。
- 連翹、牛蒡子:清熱解毒。
此方不含寒涼藥物,避免損傷脾胃,適合中氣虛弱患者麻疹發出時的服用,具有清熱解毒、疏散表邪、培補中氣的功效,有助於麻疹早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