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一 (4)
卷一 (4)
1. 麻疹宜忌
麻毒發源於胃。胃為水穀出納的機關,一旦有緊急,當戒嚴飲食,不能妄進。在麻疹未出、初出之際,寒涼當禁,如瓜、果、生、冷等類。若誤食之,寒遏火毒於胃,以致疹不得透。服藥亦不可先投苦寒,以抑迫其邪於裡。須待邪已出肺,疹已透齊,而現熱燥症狀,方可兼用山梔、黃芩等於辛涼劑中,自無過失。
燥烈藥品,如乾薑、細辛、桂枝、蒼朮等味,始終禁勿亂投;食物中椒、薑、蔥、蒜皆在禁列,恐益邪火而焚肺胃;雞、豚、魚、面俱能遏邪滋熱,禍變橫生。至於酸味斂邪、甘味滯毒、咸性下行,過用亦能拒疹透發,延咳生喘,致虛肺胃,皆當切忌。最宜進以軟質的食料,如稀粥、牛乳、藕粉、百合粉等,少食多餐,始易消化(要有一定的限制)。乾飯不可沾唇,恐呆滯脾胃的消化,阻撓肺胃的邪火。
須俟麻疹出透,約待六個星期,咳已嗽平,糞色已正,方可少食煮爛白飯,小試撇盡肥油的豬肉湯以養胃津。哺乳嬰孩未可嘗試,必如此方免害咎也。飲食一道豈可忽諸?
風寒亦當痛禁。疹子未出、將出之交,誤觸風寒,汗孔閉塞,皮膚乾焦,疹子不得外透,或一現即收,以及疹後感冒風寒,直入肺胃,俱足變生險逆症狀也。與麻疹調護互閱。
白話文:
[麻疹的飲食宜忌]
麻疹的毒素源自胃部。胃是負責水和食物的吸收與排泄,一旦出現危急狀況,應嚴格控制飲食,不能隨意攝取食物。在麻疹尚未顯露或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應避免食用寒涼的食物,如瓜果、生冷食物等。若不慎食用,寒涼的食物會在胃中抑制火毒,導致疹子無法順利透發。服藥時,也不應先使用苦寒的藥物,這樣會將病邪壓制在身體內部。必須等到病邪已經從肺部排出,疹子已完全透發,並出現熱燥的症狀,這時纔可在辛涼的藥物中加入山梔、黃芩等,就不會有問題。
像乾薑、細辛、桂枝、蒼朮等燥烈的藥物,從頭到尾都應禁止隨便使用;食物中的辣椒、薑、蔥、蒜等也都在禁止的名單上,因為這些食物會助長病邪,損傷肺胃;雞肉、豬肉、魚、麵食等都可能抑制病邪,引發熱氣,導致各種突發的災難。至於酸味的食物會收斂病邪,甜味的食物會滯留毒素,鹹味的食物會讓病邪往身體下部發展,過度食用這些食物也會阻止疹子透發,延長咳嗽,引發哮喘,虛弱肺胃,都應嚴格禁止。最適合攝取的是軟質食物,如稀飯、牛奶、藕粉、百合粉等,少量多餐,比較容易消化(但要適量)。乾飯不可以吃,因為它可能會阻礙脾胃的消化,妨礙肺胃排除病邪。
必須等到麻疹完全透發,大約六個星期後,咳嗽已經停止,大便顏色正常,才能少量食用煮熟的白飯,可以嘗試喝去油的豬肉湯來滋養胃部。哺乳期的嬰兒不可以嘗試,一定要遵守這些原則,纔不會有危害。對於飲食的管理,怎麼可以忽視呢?
風寒也應該嚴格禁止。在麻疹尚未顯露或即將出現的期間,如果不幸受到風寒的影響,汗孔會被堵塞,皮膚變得乾燥,疹子無法透發,或者一出現就立刻消退,以及疹子後期受到風寒的侵襲,直接進入肺胃,都可能導致病情急轉直下,產生危險的情況。請參考麻疹的照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