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一 (2)
卷一 (2)
1. 驗麻
麻疹多發於冬至以後,而盛行於春季(秋後發疹是感非時逆氣,患者極少)。蓋冬至,陽升溫風始,至蘆管飛灰,紙鳶騰空,嬰孩肺胃中潛伏之火毒乘積發動。其初發也,先必身發熱,指頭涼,咳嗽連聲,噴嚏多涕,眼中出淚,面浮腮赤狀,類傷風。
即順其情,以辛輕疏解法,如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杏仁、浙貝母、牛蒡子、枳殼、前胡、橘紅、薄荷等味,服一兩劑,熱輕咳減則為傷風;若身熱不退,咳聲仍密,二三日後須留心視其耳旁、鼻旁、項頸、胸背等處,隱隱有紅點者便是麻疹。當繼續辛涼宣解,不使邪戀肺胃,宣毒發表湯主之。
宣毒發表湯,治麻發熱欲出時,各症俱宜。
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浙貝母,牛蒡(炒),枳殼,前胡,連翹,木通(各八分),杏仁(去皮尖,一錢),薄荷(四分)
水煎服。
明按:麻症流行之際,如見嬰孩初潮,可服此方,縱非麻候,用之無害。
白話文:
[驗麻]這段文字談的是麻疹的季節性與初期症狀,以及一種用於治療的草藥配方。
麻疹通常在冬至後開始發生,在春季達到高峯(如果在秋季出現疹子,那可能是因為感染了不合時宜的病氣,這種情況很少見)。從冬至開始,隨著陽氣的上升,溫暖的風開始吹拂,此時嬰兒的肺和胃裡潛藏的火毒會被引發。在麻疹剛開始發作時,孩子會有身體發熱,手指冰涼,連續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眼淚不斷,臉部浮腫,兩頰泛紅,看起來像是感冒的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一些辛香且能疏散風邪的草藥來調理,例如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杏仁、浙貝母、牛蒡子、枳殼、前胡、橘紅、薄荷等,服用一兩劑。如果熱度減輕,咳嗽也減少了,那就是普通的感冒;但如果身體持續發熱,咳嗽仍然頻繁,那麼在兩三天後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耳朵周圍、鼻子旁邊、脖子、胸口和背部,如果有隱約的紅點出現,那就表示這是麻疹。這種情況下,應該繼續使用辛涼的草藥來散發體內的邪氣,防止它們滯留在肺和胃中,可以用「宣毒發表湯」來治療。
「宣毒發表湯」是在麻疹剛開始發燒,各種症狀都出現的時候適用的藥方。
配方如下: 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浙貝母、炒牛蒡、枳殼、前胡、連翹、木通(各8分)、杏仁(去皮去尖,1錢)、薄荷(4分)
將這些草藥用水煎煮後服用。
根據明代的記載,當麻疹開始流行的時候,如果看到嬰兒初次出現發燒的徵兆,可以服用這個藥方,就算最終證明不是麻疹,服用它也沒有任何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