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麻疹原起

麻疹受病,由於天時不正之氣,從口鼻中吸收進去,蘊蓄肺胃兩部分,乘陽氣鼓動的機會,暴發出來,系流行病之一種。

嬰孩臟腑嫩脆,抵抗力薄,容易發生此種證候,大人間亦有之。苟病孩呼吸之氣,散布空氣當中,與病飲食之具,移作他兒去用,皆足以傳染其他未病之嬰孩。故一孩病麻必要傳遍一家之嬰孩,一家嬰孩病麻,必要傳遍一村、一市,完全是穢濁氣候的傳染。因為鼻孔呼吸之空氣,直接達肺;口舌納進之食料,直接通胃。

嬰孩體氣純陽,無形中最易感召時行穢濁的毒素,潛伏肺胃,一旦生陽萌動,天氣轉溫(每發於冬至節後,衰於立夏以前),它就在肺胃部分活動起來,肺部方面就發生咳嗽、噴嚏等症;胃部方面就發生嘔吐、泄瀉等症。肺主皮毛,胃生肌肉,其蘊熱從裡面宣布出表,就要憎寒發熱,或但發蒸熱,遂由肺胃鬱蒸氣血,漸漸透出肌膚上面,成為疹子,粒粒勻淨而小,其形如疥,其色如丹。三數日內,麻毒完全透化,肺胃自安。

白話文:

麻疹病因及傳染途徑

麻疹的發生,是由於天時不正,帶有病氣的空氣,從口鼻進入人體,累積在肺胃兩個器官。當陽氣旺盛,天氣轉暖時,這些病氣就會突然發作,造成麻疹,這是一種流行病。

嬰孩的臟腑嬌嫩,抵抗力較弱,更容易患上麻疹。大人也可能感染,但較少見。患病的嬰孩在呼吸時,會將病氣散佈到空氣中,同時,他們的飲食用具也會沾染病氣,這些病氣都可能傳染給其他健康的嬰孩。因此,一旦家中有一個孩子患上麻疹,幾乎所有孩子都會被傳染,甚至會擴散到整個村莊、城市,完全是病氣的傳染。

因為鼻孔吸入的空氣直接到達肺,口舌所食的飲食直接進入胃。嬰孩體質純陽,容易受到空氣中病氣的侵襲,這些病氣潛藏在肺胃,當陽氣生長,天氣轉暖(通常在冬至之後,立夏之前)時,就會在肺胃中活動。

肺部會出現咳嗽、噴嚏等症狀;胃部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肺主皮毛,胃生肌肉,病氣的熱氣從內部向外擴散,就會發燒怕冷,或者只發熱,然後從肺胃中積聚的熱氣和血氣,逐漸滲透到皮膚表面,形成麻疹,疹子細小均勻,形狀像疥瘡,顏色像丹砂。

三到五天內,麻疹毒素完全排出體外,肺胃就會恢復正常。

若乳母哺乳失當;或慮其受飢,無節制地給予食物,以致呆化胃部消化機能;或感受風寒,疹郁不得透越,以致惡化,肺部呼吸機能每令抑迫,邪毒不得透解,攻陷臟腑,而變生種種危險症候,如疹焦黑不出、喘促搐痢等狀者極多。此固育嬰者之過失,然醫師臨診時,所宜注意尋源,急於謀治者也。

白話文:

如果乳母在哺乳時照顧不周,例如過度擔心嬰兒飢餓,不加節制地餵食,導致嬰兒脾胃消化功能受損,變得呆滯;或者嬰兒受寒,疹子鬱積無法透出,病情惡化,肺部呼吸功能受到壓抑,邪毒無法排出,進而侵犯臟腑,產生各種危險症狀,例如疹子焦黑無法消退、喘不過氣、抽搐、腹瀉等,這樣的案例非常多。這些問題固然是照顧嬰兒者疏忽造成的,但醫師在診治時,也應該注意探究病因,著急尋找治療方法。

2. 麻名

麻疹名稱各省不同:河北呼為「溫疹」,河南呼為「粰瘡」,晉陝俱呼「糠瘡」,魯粵桂滇黔蜀皆呼「疹子」,江南呼為「痧子」,浙江呼為「厝子」,湖廣江西俱呼「麻子」,福建呼為「膚疹」。雖四方命名不同,實一麻也。調治之法無異耳。

白話文:

麻疹在不同省份的叫法各不相同:河北稱之為「溫疹」,河南稱之為「粰瘡」,山西、陝西都稱之為「糠瘡」,山東、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皆稱之為「疹子」,江浙一帶稱之為「痧子」,浙江稱之為「厝子」,湖北、湖南、江西都稱之為「麻子」,福建稱之為「膚疹」。

儘管各地的稱呼不盡相同,但實際上都是指同一樣疾病——麻疹。治療麻疹的方法也都是一致的。

3. 預解麻毒

春日之溫,夏日之熱,秋日之涼,冬日之寒,四序之正氣也。冬應寒而反溫,謂之逆冬,氣潛陽暴泄火,令早行人不知節。房勞內損,腎精暗竭;或更紅爐暖酒,益露真元。當春之交,木未升而火先升,腎陰不能涵濟,至春而溫病生焉。

小兒精血未充,體屬純陽,同感非時之氣,毒火蘊郁肺胃,麻患應生,一時傳染,遠近皆然。為父母者如見境里麻疹盛行,急當設法為兒女避免隔絕;已病之嬰孩,預服消毒保嬰丹以滌化肺胃,可使毒澈而不為己甚也。

消毒保嬰丹

纏豆藤(一兩五錢。不拘黃豆、綠豆根上纏繞細紅絲藤,於八月內揀取,陰乾),黑大豆(三十粒),赤小豆(七十粒)

白話文:

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熱度,秋天的涼爽,冬天的寒冷,這是四季的正常氣候。冬天應該是寒冷的,如果反而變暖和,我們稱之為「逆冬」,這樣會讓身體的陰氣潛藏,陽氣過度發散,造成火氣旺盛,讓人容易失去節制。如果在房事上操勞過度,會傷害到腎精,導致腎精暗淡無力;或者在室內用紅色的爐子加熱飲酒,會暴露真正的生命力。當春季來臨時,木氣尚未上升,但火氣已經上升,腎陰無法涵蓋調節,到了春季就容易出現溫熱病。

小孩的精血尚未完全充盈,體質屬於純陽,若接觸到不合時令的氣候,毒火會在肺胃中積聚,麻疹這樣的病症就會產生,且容易通過接觸迅速傳播,無論遠處還是近處都可能發生。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周圍麻疹流行,應立即採取措施保護孩子,避免他們接觸;對於已經患病的嬰兒,可以預先服用消毒保嬰丹來清潔肺胃,這樣可以讓毒素清除而不會過於嚴重。

【消毒保嬰丹】

纏豆藤(一兩五錢。不拘黃豆、綠豆根上纏繞的細紅絲藤,於八月內選取,陰乾),黑大豆(三十粒),赤小豆(七十粒)

牛蒡子(炒),飛辰砂,生地黃,山楂肉(各一兩),荊芥,防風,獨活,當歸,黃連,山豆根,黃芩(各五錢),連翹,赤芍(各七錢五分),老絲瓜(隔年經霜者二個,連藤帶蒂五寸,燒灰成性)

白話文:

炒牛蒡子、飛辰砂、生地黃、山楂肉各一兩,荊芥、防風、獨活、當歸、黃連、山豆根、黃芩各五錢,連翹、赤芍各七錢五分,老絲瓜(隔年經霜者二個,連藤帶蒂五寸,燒灰成性)。

共研細末,砂糖為丸,如核桃大。濃煎金銀花湯分期化服。

明按:此方主以纏豆藤,輔以黑大豆、赤小豆者,凡豆皆能解毒也,纏豆藤得豆之餘氣而生性極輕清,尤能解肺胃蘊之毒,於八月採取陰乾,正得金秋之氣,入肺而宣也;黃連、山楂清胃之毒,黃芩、連翹搜肺之毒,牛蒡、豆根、絲瓜絡提肺胃之毒於經絡,荊芥、防風、獨活提經絡之毒於膚表,次第引出;生地、當歸、赤芍防護其血,辰砂寧靜其心,使毒化於無形,而不侵擾其心與血也;金銀花為解毒要品,煎汁化丸,取清芬善透之意,共成消毒之功。妙用心生,斯無愧耳。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砂糖做成丸藥,每個丸藥的大小像核桃一樣。用金銀花湯濃煎後,分次服用。

這個方子主要以纏豆藤為主藥,輔以黑大豆和赤小豆,因為所有的豆類都有解毒的作用。纏豆藤從豆類中吸取了餘氣,所以性狀極輕清,尤其能解肺胃中積聚的毒素。八月採集並陰乾,正好吸收了金秋之氣,能入肺宣發。黃連、山楂清胃毒,黃芩、連翹搜肺毒,牛蒡、豆根、絲瓜絡將肺胃之毒引導至經絡,荊芥、防風、獨活將經絡之毒引導至皮膚表面,一步步地將毒素引出。生地、當歸、赤芍保護血液,辰砂鎮定心神,使毒素化解於無形,不侵擾心臟和血液。金銀花是解毒的要藥,用金銀花煎汁製成丸藥,取其清香透達的效果,共同發揮解毒功效。這方子用藥巧妙,用心良苦,實屬無愧。

4. 驗麻

麻疹多發於冬至以後,而盛行於春季(秋後發疹是感非時逆氣,患者極少)。蓋冬至,陽升溫風始,至蘆管飛灰,紙鳶騰空,嬰孩肺胃中潛伏之火毒乘積發動。其初發也,先必身發熱,指頭涼,咳嗽連聲,噴嚏多涕,眼中出淚,面浮腮赤狀,類傷風。

即順其情,以辛輕疏解法,如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杏仁、浙貝母、牛蒡子、枳殼、前胡、橘紅、薄荷等味,服一兩劑,熱輕咳減則為傷風;若身熱不退,咳聲仍密,二三日後須留心視其耳旁、鼻旁、項頸、胸背等處,隱隱有紅點者便是麻疹。當繼續辛涼宣解,不使邪戀肺胃,宣毒發表湯主之。

白話文:

麻疹通常在冬至之後開始流行,而春季最為盛行。(秋季發疹通常是因為逆氣所致,患者非常少見。)這是因為冬至時陽氣開始上升,溫風開始吹拂,到蘆葦桿飛灰、風箏飛上天空的時候,嬰孩肺胃中潛藏的火毒就會積聚發作。

麻疹初期,患者通常會先發熱,手指冰冷,咳嗽頻繁,打噴嚏流鼻涕,眼睛流淚,臉頰浮腫發紅,看起來很像傷風。

此時應該順著病情,用辛涼疏解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杏仁、浙貝母、牛蒡子、枳殼、前胡、橘紅、薄荷等等藥材,服用一兩劑後,如果熱度減輕、咳嗽減輕,則為傷風;但如果發熱不退,咳嗽仍然頻繁,那麼在兩三天後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耳旁、鼻旁、頸部、胸背等處,如果有隱隱的紅點出現,就是麻疹。此時需要繼續使用辛涼宣解的方法,避免邪氣停留在肺胃,可以使用宣毒發表湯來治療。

宣毒發表湯,治麻發熱欲出時,各症俱宜。

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浙貝母,牛蒡(炒),枳殼,前胡,連翹,木通(各八分),杏仁(去皮尖,一錢),薄荷(四分)

水煎服。

明按:麻症流行之際,如見嬰孩初潮,可服此方,縱非麻候,用之無害。

白話文:

宣毒發表湯,適用於麻疹初發、發熱欲出、各種症狀都適合。方劑包含葛根、荊芥、防風、蟬蛻、浙貝母、牛蒡(炒)、枳殼、前胡、連翹、木通(各八分),杏仁(去皮尖,一錢),薄荷(四分),水煎服。明代醫家指出,麻疹流行時,若見嬰孩初發麻疹,可服用此方;即使不是麻疹,服用此方也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