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回本書目錄

1. 附錄

2. 答友人秋傷於燥之疑問

老聰應診方暇,客有同道劉君過訪。坐間,述其治一婦人,年甫二十,病咳嗽,脈來彈指,胸脹口乾,咳則頭汗出,目如脫。余遵喻嘉言秋傷於燥之旨,屢以清燥救肺法進退投之,而病反劇,痰中帶血,其理何居?老聰笑曰:此君盡信書之過也。夫燥者,秋令之主氣也,肺所司也,安得為病?《內經》:春傷於風,夏生餐瀉;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喻氏改: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乾燥,冬生咳嗽。

以六氣分配四時,於理極合。然承襲東垣清肅之氣為濕所傷,秋令不及,所勝妄行,故火得以炎上而剋金,心火刑肺,肺氣逆而為咳之說,遂謂冬月之咳嗽,悉由秋令之燥火。故其所制清燥救肺湯,誤燥為病氣,專取甘寒潤肺,壅滯嬌臟。若夾一絲客邪於肺部,此法一行,則邪結窠囊,必轉肺癆而死。

要知燥本秋令之主氣,或風、或寒、或火、或濕之客邪,當秋而傷燥令,必然影響本臟受病也。殆冬令移權於腎,本臟無有保障,則伏機漸起,咳嗽並作。譬如人之政權在握,未敢輕議,及至交卸,則平日處事之錯,定有指責也。故仲景小青龍湯為治咳嗽主方,其能驅散客邪,開合肺氣,所以為經。

君今所治,無非謂其胸脹口乾,脈來彈指,以為秋燥害肺,同室抄戈,遵用清燥救肺法。殊知其所表現之病象,俱是濕邪傷害燥令。歷代名醫皆以《內經》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濕,冬傷於寒。為春令傷風、夏令傷暑、秋令傷濕、冬令傷寒,隨文順釋,不加詳究。

試思春果傷風,當病頭痛發熱,惡風自汗,奚待夏生飧瀉哉?夏果傷濕則應病濕熱,冬果傷寒則病傷寒,又奚必待秋而為痎瘧,待春而為溫病哉?即舉溫病一端,多生於膏粱之家,以其紅爐暖閣,醉而入房,內藏發露,溫邪竊入,傷殘寒水之本氣。冬令失權,溫病乃發,與秋傷於燥同一理也。

劉君復問:君所言誠是,然則有秋燥傷肺而咳嗽者乎?老聰應之曰:有此燥令太過,本臟自病,為內傷,絕非秋傷於燥、冬生咳嗽之例。虛虛實實,尤宜分別辨之。劉君唯唯。

白話文:

老聰在看診空檔時,劉先生,一個同行朋友來訪。坐下來後,他跟我分享了一個病例,他治療的一位二十歲的女性,她有咳嗽問題,脈搏跳動有力,胸部脹悶且口乾,咳嗽時額頭會冒汗,眼睛像是要突出來一樣。他遵循了喻嘉言對於秋天因燥氣受傷的理解,多次使用清燥救肺的療法,但病情反而加重,痰中甚至帶有血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老聰笑著回答:這是因為你過度依賴書本知識了。燥氣,是秋天的主要氣候,由肺部主管,怎麼可能成為病因呢?

《內經》中提到:春天如果受到風邪的傷害,夏天就會有飲食不適;夏天如果受到暑邪的傷害,秋天一定會得瘧疾;秋天如果受到濕邪的傷害,冬天就會咳嗽;冬天如果受到寒邪的傷害,春天就會得溫病。喻氏改為:夏天受到暑邪的傷害,長夏受到濕邪的傷害,秋天一定會得瘧疾;秋天受到乾燥的傷害,冬天就會咳嗽。

這種將六氣分配到四季的理論,非常合理。然而,李東垣認為清肅之氣被濕邪傷害,秋天的氣候不足,所勝的氣候肆意妄行,所以火氣上炎而剋制金氣,心火侵害肺部,肺氣逆流導致咳嗽。因此,他認為冬天的咳嗽都是由秋天的燥火引起的。他創立的清燥救肺湯,誤將燥氣視為病氣,專門採用甘寒潤肺的方法,使得肺部變得脆弱。如果肺部夾雜一點外邪,這種方法一旦實施,就會使邪氣凝聚,最終轉為肺結核而死亡。

要知道,燥氣本是秋天的主要氣候,無論風、寒、火、濕等外邪,只要在秋天傷害了燥氣,必然會影響到肺部,導致疾病。到了冬天,權力轉移到腎臟,肺部失去保護,潛在的危機就會逐漸浮現,咳嗽也就開始發生。這就像一個人手握政權時,不敢輕易批評,等到交出政權,過去的錯誤就會被人指責。所以,張仲景的小青龍湯是治療咳嗽的主要方劑,它能驅散外邪,調節肺氣,所以被奉為經典。

你現在治療的病人,只是因為她胸部脹悶,口乾,脈搏跳動有力,就認為是秋天的燥氣傷害了肺部,選擇使用清燥救肺的療法。然而,這些症狀其實都是濕邪傷害了燥氣的結果。歷代名醫都以《內經》中的描述作為依據,認為春天受風邪、夏天受暑邪、秋天受濕邪、冬天受寒邪,只是順著文字解釋,並沒有深入研究。

仔細思考,如果春天真的受風邪的傷害,應該會有頭痛、發燒、怕風和自汗等症狀,為什麼要等到夏天才會出現腹瀉呢?如果夏天真的受濕邪的傷害,應該會有濕熱的症狀;如果冬天真的受寒邪的傷害,應該會有傷寒的症狀,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秋天才會得瘧疾,等到春天才會得溫病呢?就拿溫病來說,大多數發生在富貴人家,因為他們住在暖和的房間裡,醉酒後進入房間,體內的熱氣暴露在外,溫邪趁機侵入,傷害了體內的寒水之氣。冬天失去控制,溫病就會發作,這和秋天因燥氣受傷的道理是一樣的。

劉先生再次提問: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真的有秋天燥氣傷害肺部導致咳嗽的情況嗎?老聰回答:確實有這樣的情況,當燥氣過度,肺部本身就會生病,這是內傷,絕對不是秋天因燥氣受傷,冬天咳嗽的例子。虛虛實實,更應該分別辨別。劉先生連聲稱是。

3. 預測瘟疫病之盛行

(見九江《民國日報》專欄二十四年)

甲戊冬令失權,當寒而溫,冰雪不見,九天之陽入地不深。迨春木升時,火胎於內,隨之而升,故人多溫病。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是也。歷代醫家釋為冬月受寒淺矣,不知經言「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為四時正氣之序。是則「冬傷於寒」為或風、或火、或燥、或濕之客邪,傷犯寒水之令,可知矣。

故冬月冰雪愈嚴,則井泉愈暖,坎中之陽氣能潛,春木之本源必厚,人無夭扎,物無疵癘。反此則為逆冬氣,翌年草木必華而易萎,禾稻必秀而不實,斷斷然也。人稟天地四序之氣以生存,感此浮薄、時行之逆氣,又焉得而不病?

夫瘟疫之發,斷在夏初,盛於長夏。初起頭痛如劈,面赤如醉,即其候也。三五日內,輕則衄血,重則發斑,遍體如蚊跡,目赤譫妄,下利頻作,最為危篤。其邪始終胎於肝木,蘊於胃土。其發也,首先害肺,次傳心包,乘春之升,交夏,得勢內外,合邪燔灼無忌,濁氣流行,傳染必盛。

或曰夏月病人當多,如君所言,得非投機之語耶?老聰笑曰:夏月病多時感(如霍亂、痢疾等)。症余所云者,《傷寒論》:無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壯熱為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則時行之氣也。一段而預測之。

若謂不然,試觀小兒麻疹,盛行於冬至以後。蓋小兒體質柔脆,陽熱之氣內蘊,外裹重棉,圍火爐,所以一觸即發,勢不可遏,木未升而火先升,不待行春之令也。苟治法失宜,夭殤立至。此皆陽氣入地不深,坎中不滿,邪發胃而犯肺,故其表現症候多關肺胃也。大人體氣堅而榮衛密,火鬱不易暴發,必藉春木之升以升,火令得勢之時而病乃作,其傳染之廣,危機之大,未可與時感等症同日而語。

預防之法,首重節欲。夫既陽氣不潛,陰精復耗,腎失閉蟄封藏之職,更易吸引其邪,為害尤烈,譬如失慎之家無儲水以熄其焰,立見燎原之禍矣。次重清潔。蓋冬無冰雪之年,積水易生蟲垢穢濁,尤易觸鼻。同類相招,誠傳染瘟疫之媒介,譬諸火藥盈庫,一燃即發也。至於慎起居,節飲食,尤屬生活中常宜注意者。

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老聰誠味乎斯言,遂於應診之暇表而出之。

白話文:

[預測瘟疫病之盛行]

(參考九江《民國日報》專欄二十四年)

在冬天如果天氣不該暖卻暖了,沒有冰雪,天空的陽氣沒能深入地下,等到春天來臨,樹木開始生長,內在的火氣也跟著上升,因此很多人會得溫熱病。古書上說「冬天受了寒,春天就會得溫病」,這就是道理。過去的醫生們解釋說冬天受到的寒氣比較輕微,但他們不知道古書裡講的「春天溫暖,夏天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纔是四季正常的氣候循序。所以「冬天受寒」指的是風、火、燥、濕這些外來的邪氣侵犯了冬天的寒冷氣候,這就顯而易見了。

因此,冬天的冰雪越嚴重,地下水就越暖和,因為地下的陽氣能夠藏得住,春天樹木的根基必然更加深厚,人不會早死,作物也不會有疾病。反之,如果違反了冬天的氣候,第二年植物雖然開花但容易枯萎,稻穀雖然抽穗但結不出實,這是一定的結果。人類依賴天地四季的氣息生存,感受這種輕薄、不穩定的反季節氣息,怎麼可能不生病呢?

瘟疫的爆發,通常是在夏季初,到了夏季中期達到高峯。初期的症狀像是頭痛欲裂,臉色紅得像喝醉酒,這就是徵兆。在三到五天內,輕微的可能會鼻出血,嚴重的則會出疹子,全身皮膚就像被蚊子叮咬過一樣,眼睛紅,胡言亂語,拉肚子頻繁,這是最危險的狀態。這種病的邪氣始終存在於肝臟和胃部。發病時,首先影響肺部,接著傳到心包,利用春天的上升趨勢,在進入夏天後,得到內外的配合,邪氣肆虐無忌,混濁的氣息流動,傳染一定會很嚴重。

有人問,夏天病人應該很多,你這麼說是不是為了迎合大家呢?老聰笑道,夏天的病人多是因為當時的感染(如霍亂、腹瀉等)。我所說的,根據《傷寒論》,如果天氣不是極端寒冷,也沒有冰雪,卻有人高燒不退,這屬於春季的陽氣在冬季發作,潛伏的寒冷轉變成溫病,所以一年當中,無論老少,他們的病大多相似,這是因為當時流行的氣息造成的。這一段就是對瘟疫的預測。

如果不相信,看看小孩子得麻疹的情況,通常在冬至後開始盛行。因為小孩子的身體柔弱,體內的陽熱氣息旺盛,外面又被厚重的棉衣包裹,靠近火爐取暖,所以一旦接觸到病毒,病情就會迅速爆發,無法抑制,樹木尚未生長,火氣卻先上升,不需要等到春天的命令。如果治療方法不適合,孩子很可能很快就去世。這都是因為陽氣沒有深入地下,地下的能量不足,邪氣從胃部發作,侵犯肺部,所以他們的病徵多半與肺部和胃部有關。成年人的身體比較強壯,防禦系統更緊密,火氣不容易突然爆發,必須依靠春天樹木的生長來提升,當火氣得到支持的時候,病才會發生,它的傳染範圍之廣,危險程度之大,不能和一般的流行病相提並論。

預防瘟疫的方法,首先要節制慾望。如果陽氣不能藏住,陰氣又消耗過多,腎臟失去封閉和儲存的功能,更容易吸引邪氣,造成的危害更嚴重,就像一個不小心的家庭,沒有儲備足夠的水來滅火,立刻就會引發大火。其次要注重清潔。因為冬天沒有冰雪的年份,積水容易滋生蟲子和污垢,特別容易引起鼻塞。同類相吸,確實是傳染瘟疫的媒介,就像一個堆滿火藥的倉庫,一點就著。至於謹慎生活,節制飲食,更是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

古書上說:必須先了解季節的氣候,不要破壞自然的和諧。老聰深深理解這句話,所以在空閒時間,將它寫出來。

4. 腦膜炎與盲腸炎之認識

(見九江《民國日報》專欄二十四年)

余自渡江懸壺應診以來,屢承潯江人士,或以「腦膜炎」為何等病、應如何救治為問,或以「盲腸炎」為何等症、應如何診斷為問。

余初不知何謂「腦膜炎」、何謂「盲腸炎」。去年秋,有本埠蔣氏子,腹痛裡急,腰脊傴僂,情甚迫切,求治於余。其父告以:曾至生命活水醫院診斷為盲腸炎,盲腸脹爛,非施行手術割治其腸,別無辦法。但施用手術時,必須親屬簽字,雖死不能歸咎於該醫院。余因懼治術之險,又感金錢之窘,始易治於君。

余診其脈,尺部沉滑,右兼弦勁,舌苔黃厚,目睛黃,唇色白,腹痛拒按,頭汗淋漓,溲赤痛如沙石,大便裡急不通。余曰:此「腸癰」也,濕熱結於小腸,腸部生癰,傳化失職,故二便不利,濕熱鬱蒸,故頭汗目黃,痛急則唇白,邪實則拒按,法當清腸化氣,宣熱導濕,方擬白芍、當歸、飛滑石、檳榔、木香、車前仁、赤茯苓、吳茱萸、黃芩、黃連、青皮、陳皮、茵陳、山梔、川楝子、枳實、桔梗、甘草等味出入以治。甫二劑,大便排出膿血極多,痛減其半,四劑痛止,諸症隨釋,調理半月即恢復康健。

因知社會人士互相驚訝之「盲腸炎」者,即「腸癰」也。

近有劉惠民者,其子十歲,頭覺昏痛,初未介意,至晚目瞀直視,項強脊脹,咽脹,嘔苦,頭痛如劈,壯熱足冷,神識昏亂。惠民聞系「腦膜炎」,急危急險症候,奔乞余治。余視之乃「痙病」也,察其脈來沉緊,腹部拒按,及考所見症狀太陽、陽明所受病。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皆從頭絡腦下項循背,抵腰至足。

陽明經脈起鼻循喉,下膈繞臍,入膝下足。陽明實熱內郁,太陽表氣不通,火焰循經脈上炎,勢欲燎原,頃刻腦膜焦裂,亦必然之勢,上熱甚,故足冷。所現諸症,不越二陽之範圍。為今之計,法當撤太陽之表,攻陽明之實。本仲景運樞之旨,以溫膽湯去甘草,加羌活、大黃、白芍、左金丸等治之。

夜半索桶,解下黏穢膿血甚多,蛔出已腐,兩劑而諸象平。釜底抽薪,其焰自殺,少用羌活,正以撤太陽狼狽之勢耳。

曩者余治鄉人陶莊武侄女,兩日來頭痛,頗密瞬變,角弓反張,腳攣口噤,齘齒有聲,六脈俱伏,以手按腹,反張更甚。乃悟《金匱》云:痙為病,腹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恰相符合,遂用厚朴、枳實各錢半,煎水,泡大黃、元明粉各三錢,抉齒灌之。

須臾,身肢反復,大便排出膿穢,五色悉具,臭惡逼人,一服痙止人蘇,再服而愈。夫當時斷齒齘腳攣者,乃頭腹痛極之表現,亦即所謂「腦膜炎」也。

余按:「腦膜炎」、「盲腸炎」皆屬腸胃濕熱積滯為病。上下郁遏者,為「盲腸炎」——「腸癰」是也;表裡郁遏者,為「腦膜炎」——「痙病」是也。我國醫界當守國醫原則而探索其究竟,精研其治法,若徒知好奇炫異,逐末忘本,國醫前途何堪設想?余以識見所及、臨症所得,爰為紀錄,就正同道,並書之以代答問。

白話文:

(見九江《民國日報》專欄二十四年)

自我過江開業行醫以來,經常受到來自潯江地區的人們詢問,有人問「腦膜炎」是什麼病,應該如何治療;也有人問「盲腸炎」是什麼病,應該如何診斷。

起初,我並不清楚「腦膜炎」和「盲腸炎」是什麼。去年秋天,有位姓蔣的本地居民,他的兒子腹痛難忍,腰背彎曲,情況十分緊急,向我尋求治療。他的父親告訴我,他們曾經去過生命活水醫院,醫生診斷為盲腸炎,盲腸腫爛,唯一解決方法就是進行手術切除盲腸,但手術風險高,且需要親屬簽字,即使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死亡,也不能追究醫院責任。我因為害怕手術風險以及經濟壓力,開始考慮其他治療方式。

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尺部脈象沉滑,右手脈象兼有弦勁,舌苔黃厚,眼睛泛黃,嘴脣色澤蒼白,腹痛抗拒按壓,頭汗淋漓,小便呈現紅色且伴有疼痛,類似砂石感,大便困難。我說:這就是「腸癰」,是由濕熱在小腸積聚,導致腸部發炎,影響了腸道正常運作,所以大小便不順,濕熱蒸騰,導致頭汗和眼黃,痛苦緊迫時嘴脣會變得蒼白,邪氣旺盛時會抗拒按壓,治療應當清腸理氣,宣泄熱毒,導除濕氣,藥方包括白芍、當歸、飛滑石、檳榔、木香、車前仁、赤茯苓、吳茱萸、黃芩、黃連、青皮、陳皮、茵陳、山梔、川楝子、枳實、桔梗、甘草等,根據病情變化調整藥物。服用兩劑後,大量膿血被排出,疼痛減輕了一半,四劑後疼痛完全消失,所有症狀隨之緩解,經過半個月的調理,他恢復了健康。

由此可知,社會上人們驚訝的「盲腸炎」,實際上就是「腸癰」。

最近有一位名叫劉惠民的人,他的十歲兒子感到頭部昏沉疼痛,起初並沒有在意,到了晚上,他開始目光呆滯,頸部僵硬,背部脹痛,咽喉腫脹,嘔吐苦水,頭痛劇烈,高燒不退,雙腳冰冷,意識混亂。劉惠民聽說這是「腦膜炎」,一種急危重症,急忙找我治療。我觀察到他的脈象沉緊,腹部抗拒按壓,以及他所表現出的症狀,太陽經和陽明經受到了影響。太陽經起始於眼睛內部,貫穿頭部,沿著頸部向下延伸至背部,抵達腰部,直到腳部。

陽明經起始於鼻子,沿著喉嚨向下,穿越膈肌,繞過肚臍,進入膝蓋下方,直到腳部。陽明經的實熱內鬱,太陽經的表氣不暢,火焰沿著經脈向上蔓延,形勢如同燎原之火,腦膜焦裂的情況也是必然的結果,上部熱度過高,所以雙腳冰冷。他所表現的所有症狀,都屬於太陽經和陽明經的範疇。目前的治療策略,應當是清除太陽經的表氣,攻破陽明經的實熱。遵循仲景的理論,使用溫膽湯去掉甘草,加入羌活、大黃、白芍、左金丸等進行治療。

半夜,他要求使用便桶,排出了大量的黏稠膿血,其中的蛔蟲已經腐爛,服用兩劑後,所有症狀都得到了緩解。釜底抽薪,火勢自然會熄滅,使用少量羌活,正是為了消除太陽經的狼狽之勢。

過去我曾經治療過一位來自鄉下的患者,陶莊武的侄女,她連續兩天頭痛,瞬間變換,身體呈角弓反張姿態,腳部抽搐,口齒緊閉,齧齒發出聲音,脈搏全部隱藏,用手按壓腹部,反張更加嚴重。我想起了《金匱》中的描述:痙病的症狀包括腹部膨脹,口齒緊閉,無法躺在牀上,腳部抽搐緊張,必定齧齒,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治療。這個描述恰好符合她的病情,因此我使用厚朴和枳實各半錢,煮水,浸泡大黃和元明粉各三錢,撬開她的牙齒灌服。

不久,她的四肢開始反覆活動,大便排出了大量膿血,顏色五彩繽紛,味道惡臭,服藥一次痙病停止,人恢復清醒,再次服藥後病情痊癒。當時她的齧齒和腳部抽搐,是頭部和腹部疼痛極致的表現,也就是所謂的「腦膜炎」。

總結來說,「腦膜炎」和「盲腸炎」都是腸胃濕熱積滯引起的疾病。如果濕熱在上下部位阻塞,就會形成「盲腸炎」,也就是「腸癰」;如果濕熱在表裡部位阻塞,就會形成「腦膜炎」,也就是「痙病」。中國醫學界應該堅守中醫原則,深入研究其根本,精研治療方法,如果只是追求新奇炫目的療法,捨本逐末,中醫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我根據自己的臨牀經驗和知識,記錄下這些病例,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導,同時也可以作為回答這些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