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附錄 (1)

1. 答友人秋傷於燥之疑問

老聰應診方暇,客有同道劉君過訪。坐間,述其治一婦人,年甫二十,病咳嗽,脈來彈指,胸脹口乾,咳則頭汗出,目如脫。余遵喻嘉言秋傷於燥之旨,屢以清燥救肺法進退投之,而病反劇,痰中帶血,其理何居?老聰笑曰:此君盡信書之過也。夫燥者,秋令之主氣也,肺所司也,安得為病?《內經》:春傷於風,夏生餐瀉;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喻氏改: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乾燥,冬生咳嗽。

以六氣分配四時,於理極合。然承襲東垣清肅之氣為濕所傷,秋令不及,所勝妄行,故火得以炎上而剋金,心火刑肺,肺氣逆而為咳之說,遂謂冬月之咳嗽,悉由秋令之燥火。故其所制清燥救肺湯,誤燥為病氣,專取甘寒潤肺,壅滯嬌臟。若夾一絲客邪於肺部,此法一行,則邪結窠囊,必轉肺癆而死。

白話文:

老聰大夫正診治病人,空閒之際,同行劉君來拜訪。閒聊之中,劉君提及他治療一位年僅二十的婦人,患有咳嗽,脈搏跳動有力,胸悶口乾,咳嗽時頭上冒汗,眼睛無神。老聰大夫聽後,想起喻嘉言先生所言“秋傷於燥”的觀點,劉君一直用清燥救肺的方法治療,但病情卻反而加重,痰中帶血,這是為何呢?

老聰大夫笑著說:“這是這位劉君過於相信書本的錯誤了。燥氣是秋季的主氣,肺臟主司它,怎麼會成為疾病呢?《內經》說:‘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喻氏改:‘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乾燥,冬生咳嗽。’”

將六氣分配到四季,這個道理非常合適。然而,劉君沿襲東垣先生的觀點,認為肅殺之氣被濕氣所傷,秋季氣候不調,致使勝敗失常,因此火氣得以炎上而剋制金氣,心火灼傷肺臟,肺氣逆上而導致咳嗽。於是,他便認為冬天的咳嗽,都是因為秋季燥火的影響。所以,他所使用的“清燥救肺湯”,誤將燥氣當成病氣,專門用甘寒潤肺的方法,反而阻塞了嬌嫩的臟器。如果肺部夾雜着一些外邪,使用這種方法,就會讓外邪停留在肺部,最終演變成肺癆而死。

要知燥本秋令之主氣,或風、或寒、或火、或濕之客邪,當秋而傷燥令,必然影響本臟受病也。殆冬令移權於腎,本臟無有保障,則伏機漸起,咳嗽並作。譬如人之政權在握,未敢輕議,及至交卸,則平日處事之錯,定有指責也。故仲景小青龍湯為治咳嗽主方,其能驅散客邪,開合肺氣,所以為經。

君今所治,無非謂其胸脹口乾,脈來彈指,以為秋燥害肺,同室抄戈,遵用清燥救肺法。殊知其所表現之病象,俱是濕邪傷害燥令。歷代名醫皆以《內經》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濕,冬傷於寒。為春令傷風、夏令傷暑、秋令傷濕、冬令傷寒,隨文順釋,不加詳究。

白話文:

秋天的主要氣候是燥,但也有風、寒、火、濕等外邪入侵。如果秋天受到燥氣的傷害,肺臟必然會生病。就像冬天權力交接給腎臟,肺臟失去了保護,就會隱藏病機,慢慢發展成咳嗽。就像一個人掌權時,人們不敢輕易批評,但等到他卸任後,過去的錯誤行為就會受到指責。所以張仲景的《小青龍湯》是治療咳嗽的主方,它能驅散外邪,開合肺氣,符合醫學原理。

你現在所治療的病人,表現為胸悶口干,脈象有力,你認為是秋燥傷肺,就依樣畫葫蘆,用清燥救肺的方法。殊不知這些症狀都是濕邪傷害燥氣造成的。歷代名醫都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認為春季傷風、夏季傷暑、秋季傷濕、冬季傷寒。他們只是依文釋義,沒有深入研究。

試思春果傷風,當病頭痛發熱,惡風自汗,奚待夏生飧瀉哉?夏果傷濕則應病濕熱,冬果傷寒則病傷寒,又奚必待秋而為痎瘧,待春而為溫病哉?即舉溫病一端,多生於膏粱之家,以其紅爐暖閣,醉而入房,內藏發露,溫邪竊入,傷殘寒水之本氣。冬令失權,溫病乃發,與秋傷於燥同一理也。

劉君復問:君所言誠是,然則有秋燥傷肺而咳嗽者乎?老聰應之曰:有此燥令太過,本臟自病,為內傷,絕非秋傷於燥、冬生咳嗽之例。虛虛實實,尤宜分別辨之。劉君唯唯。

白話文:

想想看,春天吃水果傷風,就會頭痛發燒,怕風出汗,何必等到夏天才生出腹瀉呢?夏天吃水果傷濕,就會生病濕熱;冬天吃水果傷寒,就會生病傷寒,又何必等到秋天才得瘧疾,等到春天才得溫病呢?就拿溫病來說,大多發生在富貴人家,因為他們住在暖房,吃香喝辣,喝醉了就進房間,身體抵抗力下降,溫邪乘虛而入,損傷了寒水的本氣。冬天沒能好好養護身體,溫病就爆發了,這和秋天傷燥是一樣的道理。

劉君復問道:「您說得有道理,那秋天乾燥傷肺引起咳嗽呢?」老聰回答說:「那是因為乾燥太過,肺本身就生病了,是內傷,絕非秋天傷燥,冬天才咳嗽的道理。虛虛實實,一定要分清楚。」劉君復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2. 預測瘟疫病之盛行

(見九江《民國日報》專欄二十四年)

甲戊冬令失權,當寒而溫,冰雪不見,九天之陽入地不深。迨春木升時,火胎於內,隨之而升,故人多溫病。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是也。歷代醫家釋為冬月受寒淺矣,不知經言「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為四時正氣之序。是則「冬傷於寒」為或風、或火、或燥、或濕之客邪,傷犯寒水之令,可知矣。

故冬月冰雪愈嚴,則井泉愈暖,坎中之陽氣能潛,春木之本源必厚,人無夭扎,物無疵癘。反此則為逆冬氣,翌年草木必華而易萎,禾稻必秀而不實,斷斷然也。人稟天地四序之氣以生存,感此浮薄、時行之逆氣,又焉得而不病?

白話文:

冬天如果過於溫暖,本該寒冷的天氣卻異常溫和,導致冰雪難見,陽氣無法深入地下。等到春天木氣升發的時候,體內蘊藏的火氣就會隨之升起,因此容易引發溫病。古書中說「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就是這個道理。歷代醫家只認為冬月受寒程度輕微,卻沒有理解「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是四季正常的氣候規律。其實「冬傷於寒」指的是風、火、燥、濕等外邪入侵,侵犯了寒水的正常氣候,導致身體受損。

所以冬天冰雪越嚴酷,井泉反而越溫暖,地下的陽氣越能潛藏,來年春天的木氣根基就會越深厚,人就不容易夭折,物體也不容易生病。反之,如果冬天氣候異常溫暖,就違反了冬季的正常氣候,來年草木會開花卻容易枯萎,稻穀會抽穗卻結不出果實,這是必然的規律。人依賴天地四時之氣生存,受到這種虛浮、逆反的氣候影響,怎麼可能不生病呢?

夫瘟疫之發,斷在夏初,盛於長夏。初起頭痛如劈,面赤如醉,即其候也。三五日內,輕則衄血,重則發斑,遍體如蚊跡,目赤譫妄,下利頻作,最為危篤。其邪始終胎於肝木,蘊於胃土。其發也,首先害肺,次傳心包,乘春之升,交夏,得勢內外,合邪燔灼無忌,濁氣流行,傳染必盛。

或曰夏月病人當多,如君所言,得非投機之語耶?老聰笑曰:夏月病多時感(如霍亂、痢疾等)。症余所云者,《傷寒論》:無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壯熱為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則時行之氣也。一段而預測之。

白話文:

瘟疫通常在夏季初期開始,在長夏時節達到高峰。初期症狀是頭痛劇烈,臉色紅得像喝醉酒一樣,這是疾病發作的徵兆。三到五天內,輕者會流鼻血,重者會出現全身紅疹,像是被蚊子叮咬的痕跡,眼睛紅腫神志不清,腹瀉不止,病情十分危急。這種瘟疫的病邪源於肝木,積聚在胃土。發病時,首先侵害肺部,然後傳染到心包,趁著春季陽氣上升,進入夏季,得到時節的助力,內外合力,病邪肆虐無忌,濁氣蔓延,傳染性極強。

有人可能會說,夏季本來就容易生病,你說的這些,難道不是在危言聳聽嗎?老聰笑着回答說:夏季的多數疾病是時感,比如霍亂、痢疾等。我說的是《傷寒論》中提到的,沒有遭受寒邪侵襲,也沒有吃冰雪,卻突然發高燒的病症,這屬於春季陽氣在冬季潛伏,變成溫病,所以一年四季中,大人小孩的病症大多相似,這就是時行之氣。我根據這些理論預測瘟疫的發生。

若謂不然,試觀小兒麻疹,盛行於冬至以後。蓋小兒體質柔脆,陽熱之氣內蘊,外裹重棉,圍火爐,所以一觸即發,勢不可遏,木未升而火先升,不待行春之令也。苟治法失宜,夭殤立至。此皆陽氣入地不深,坎中不滿,邪發胃而犯肺,故其表現症候多關肺胃也。大人體氣堅而榮衛密,火鬱不易暴發,必藉春木之升以升,火令得勢之時而病乃作,其傳染之廣,危機之大,未可與時感等症同日而語。

預防之法,首重節欲。夫既陽氣不潛,陰精復耗,腎失閉蟄封藏之職,更易吸引其邪,為害尤烈,譬如失慎之家無儲水以熄其焰,立見燎原之禍矣。次重清潔。蓋冬無冰雪之年,積水易生蟲垢穢濁,尤易觸鼻。同類相招,誠傳染瘟疫之媒介,譬諸火藥盈庫,一燃即發也。至於慎起居,節飲食,尤屬生活中常宜注意者。

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老聰誠味乎斯言,遂於應診之暇表而出之。

白話文:

如果有人認為麻疹不值得重視,那就看看冬至以後小兒麻疹盛行的現象吧。因為孩子體質柔弱,陽氣內蘊,又穿著厚重的棉衣,圍著火爐,所以很容易感染麻疹,而且病情發展迅速,無法控制。木氣尚未升發,火氣卻先升起來,根本不等到春天到來。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孩子就會夭折。這是因為陽氣沒有深藏地下,坎中不足,導致邪氣侵犯胃部,進而犯肺,所以麻疹的症狀大多與肺和胃有關。成年人體質強健,氣血流通順暢,火氣不容易突然爆發,必須等到春天木氣升發,火氣旺盛的時候才會發病。但是,麻疹的傳染性很強,危險性很高,不能和一般的時感疾病相比。

預防麻疹最重要的是節慾。因為陽氣不潛藏,精氣消耗,腎臟失去了封藏的功能,更容易招惹邪氣,危害更大。這就像一個沒有儲備水的家庭,一旦失火,就會立刻釀成大火。其次要保持清潔。冬天沒有冰雪的年份,積水容易滋生蟲垢污濁,特別容易接觸到鼻子。同類相招,這就是傳染瘟疫的媒介,就像火藥庫裡只要一點火,就會立刻爆炸一樣。至於注意起居,節制飲食,更是生活中應該常規注意的事項。

古書上說:「一定要順應天時,不要違背自然規律。」我深感這句話的道理,所以趁著看病之餘,就寫下了這些想法。

3. 腦膜炎與盲腸炎之認識

(見九江《民國日報》專欄二十四年)

余自渡江懸壺應診以來,屢承潯江人士,或以「腦膜炎」為何等病、應如何救治為問,或以「盲腸炎」為何等症、應如何診斷為問。

余初不知何謂「腦膜炎」、何謂「盲腸炎」。去年秋,有本埠蔣氏子,腹痛裡急,腰脊傴僂,情甚迫切,求治於余。其父告以:曾至生命活水醫院診斷為盲腸炎,盲腸脹爛,非施行手術割治其腸,別無辦法。但施用手術時,必須親屬簽字,雖死不能歸咎於該醫院。余因懼治術之險,又感金錢之窘,始易治於君。

余診其脈,尺部沉滑,右兼弦勁,舌苔黃厚,目睛黃,唇色白,腹痛拒按,頭汗淋漓,溲赤痛如沙石,大便裡急不通。余曰:此「腸癰」也,濕熱結於小腸,腸部生癰,傳化失職,故二便不利,濕熱鬱蒸,故頭汗目黃,痛急則唇白,邪實則拒按,法當清腸化氣,宣熱導濕,方擬白芍、當歸、飛滑石、檳榔、木香、車前仁、赤茯苓、吳茱萸、黃芩、黃連、青皮、陳皮、茵陳、山梔、川楝子、枳實、桔梗、甘草等味出入以治。甫二劑,大便排出膿血極多,痛減其半,四劑痛止,諸症隨釋,調理半月即恢復康健。

白話文:

我自從渡過長江,在這裡行醫看診以來,經常有潯江的人來問我,什麼是「腦膜炎」?該如何治療?或者問我,什麼是「盲腸炎」?該如何診斷。

起初我並不知道什麼是「腦膜炎」,也不知道什麼是「盲腸炎」。去年秋天,本地蔣姓人家的一個孩子,肚子痛得厲害,腰背彎曲,情況非常危急,來找我治療。他父親告訴我,他們曾經去生命活水醫院診斷,說是得了盲腸炎,盲腸發炎腫脹,如果不做手術切除腸子,就沒有辦法。但做手術必須要有家屬簽字,即使病人死了,也不能怪罪醫院。我因為害怕手術的風險,又擔心醫藥費太高,就勉強答应為他治療。

我診了他的脈搏,尺部沉滑,右邊兼有弦勁,舌苔黃厚,眼白泛黄,嘴唇蒼白,肚子痛得按壓不了,頭上滿是汗水,小便赤色,排尿時痛得像沙石一樣,大便急著想解卻解不出來。我說:「這是『腸癰』,濕熱積聚在小腸,腸子裡生了瘡,導致排泄功能失調,所以大小便都不利,濕熱郁積,所以頭上出汗,眼睛發黃,疼痛難忍,所以嘴唇蒼白,邪氣盛,所以按壓不了肚子,必須要清熱解毒,化氣利濕,我準備用白芍、當歸、滑石、檳榔、木香、車前子、赤茯苓、吳茱萸、黃芩、黃連、青皮、陳皮、茵陳、山梔、川楝子、枳實、桔梗、甘草等藥物,加減使用來治療。」才吃了兩劑藥,就排出了很多膿血,疼痛減輕一半,吃了四劑藥,疼痛就消失了,其他症状也逐漸消失,調養了半個月就恢复了健康。

因知社會人士互相驚訝之「盲腸炎」者,即「腸癰」也。

近有劉惠民者,其子十歲,頭覺昏痛,初未介意,至晚目瞀直視,項強脊脹,咽脹,嘔苦,頭痛如劈,壯熱足冷,神識昏亂。惠民聞系「腦膜炎」,急危急險症候,奔乞余治。余視之乃「痙病」也,察其脈來沉緊,腹部拒按,及考所見症狀太陽、陽明所受病。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皆從頭絡腦下項循背,抵腰至足。

陽明經脈起鼻循喉,下膈繞臍,入膝下足。陽明實熱內郁,太陽表氣不通,火焰循經脈上炎,勢欲燎原,頃刻腦膜焦裂,亦必然之勢,上熱甚,故足冷。所現諸症,不越二陽之範圍。為今之計,法當撤太陽之表,攻陽明之實。本仲景運樞之旨,以溫膽湯去甘草,加羌活、大黃、白芍、左金丸等治之。

白話文:

因為知道社會上有些人對「盲腸炎」感到驚訝,其實它就是中醫所說的「腸癰」。最近有個叫劉惠民的人,他兒子十歲,頭昏痛,起初沒在意,到晚上眼睛看不清,只能直視前方,脖子僵硬,脊背脹滿,咽喉堵塞,嘔吐苦水,頭疼得像要裂開一樣,發熱但腳卻冰冷,意識昏亂。惠民聽說可能是「腦膜炎」,認為是急症,非常危險,趕緊來求我醫治。我一看就知道這是「痙病」,檢查他的脈象沉緊,腹部按壓時有抵抗,再根據他出現的症狀,判斷是太陽、陽明經脈受病。太陽經脈從眼睛內側開始,經過頭部,連接到腦部、頸部,沿著背部往下走,到達腰部,最後到腳部。陽明經脈從鼻子開始,沿著喉嚨往下走,穿過橫膈膜,繞過肚臍,到達膝蓋以下的腳部。陽明經脈實熱內郁,太陽經脈表氣不通,熱氣循著經脈往上蔓延,就像火焰要燒起來一樣,很快就會燒到腦膜,使其破裂,這是必然的結果。上半身非常熱,所以腳才冰冷。他表現出來的這些症狀,都在太陽、陽明經脈的範圍之內。現在的治療方法,就是要疏通太陽經脈的表氣,攻克陽明經脈的實熱。根據張仲景《傷寒論》中「運樞」的原則,用溫膽湯去甘草,加入羌活、大黃、白芍、左金丸等藥物來治療。

夜半索桶,解下黏穢膿血甚多,蛔出已腐,兩劑而諸象平。釜底抽薪,其焰自殺,少用羌活,正以撤太陽狼狽之勢耳。

曩者余治鄉人陶莊武侄女,兩日來頭痛,頗密瞬變,角弓反張,腳攣口噤,齘齒有聲,六脈俱伏,以手按腹,反張更甚。乃悟《金匱》云:痙為病,腹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恰相符合,遂用厚朴、枳實各錢半,煎水,泡大黃、元明粉各三錢,抉齒灌之。

須臾,身肢反復,大便排出膿穢,五色悉具,臭惡逼人,一服痙止人蘇,再服而愈。夫當時斷齒齘腳攣者,乃頭腹痛極之表現,亦即所謂「腦膜炎」也。

白話文:

深夜的時候,我拿來桶子,幫病人清理排泄物,發現有許多黏稠的穢物和膿血,排出後,蛔蟲已經腐爛了。經過兩劑藥之後,病人的各種症狀都平息了。就像從鍋底抽掉柴火,火焰就會自行熄滅一樣,我減少了羌活的用量,正是為了消除太陽經氣虛弱的狀況。

之前我治療一位鄉下人陶莊武的侄女,她連續兩天頭疼,眼睛不停地眨動,脖子僵硬向後仰,腳抽筋嘴巴緊閉,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六脈全部都摸不到。用手按她的肚子,她的身體反彈得更加厲害。我想到《金匱要略》中說:「痙病發作時,肚子脹滿嘴巴緊閉,躺著不能平躺,腳抽筋,必定會磨牙,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病人的症狀和書中描述完全一樣,於是我就用厚朴、枳實各半錢,煎水,再加入大黃、元明粉各三錢,把藥灌進她的牙縫裡。

不一會兒,她全身的肢體開始活動,排出許多膿穢,裡面包含各種顏色,臭味難聞。喝下一劑藥後,痙攣停止,人清醒過來,再喝一劑就完全好了。當時她牙齒磨、腳抽筋,都是因為頭部和腹部劇烈疼痛造成的,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腦膜炎」。

余按:「腦膜炎」、「盲腸炎」皆屬腸胃濕熱積滯為病。上下郁遏者,為「盲腸炎」——「腸癰」是也;表裡郁遏者,為「腦膜炎」——「痙病」是也。我國醫界當守國醫原則而探索其究竟,精研其治法,若徒知好奇炫異,逐末忘本,國醫前途何堪設想?余以識見所及、臨症所得,爰為紀錄,就正同道,並書之以代答問。

白話文:

我認為,「腦膜炎」和「盲腸炎」都是因為腸胃濕熱積滯所導致的疾病。其中,上下氣機鬱結不通的,就是「盲腸炎」,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腸癰」;而表裡氣機鬱結不通的,就是「腦膜炎」,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痙病」。我國醫界應該遵循國醫的原則,深入研究這些疾病的根源,精研治療方法。如果只知道好奇新奇的事物,而忽略了醫學的根本,那麼國醫的未來將不堪設想。我根據自己的見識和臨床經驗,特此記錄下來,希望與同道中人互相交流,也以此來代替回答一些常見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