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麻出嘔逆沉睡一案

殷松亭,鎮江人,有孫甫周歲,麻已出齊,嘔吐不食,目合沉睡已三日矣。兒母坐視涕泣,乃延余治。細推指紋尚活,大便未閉,認為胃家虛熱,方議:

荊芥(六分),廣陳皮(六分),牛蒡子(八分),炒黃芩(六分),枇杷葉(一錢),藿香葉(五分),薄荷(三分),淡竹茹(八分),金釵石斛(一錢),連翹(八分),瓜蔞殼(八分)

甫進一劑,吐止目開;再劑,息勻受乳矣。

白話文:

殷松亭,是鎮江人,他的孫子甫才剛滿周歲,身上已經長滿了麻疹,卻一直嘔吐,不願意吃東西,眼睛緊閉,昏睡了三天。孩子的母親焦急地看著,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於是請我來診治。我仔細觀察孩子的指紋,發現還有些微的生氣,大便也沒有完全閉塞,判斷是胃部虛熱所致。因此開了以下藥方:

荊芥(六分),廣陳皮(六分),牛蒡子(八分),炒黃芩(六分),枇杷葉(一錢),藿香葉(五分),薄荷(三分),淡竹茹(八分),金釵石斛(一錢),連翹(八分),瓜蔞殼(八分)。

2. 麻出壯熱喘急一案

同鄉程金山住汙時,其養媳年十一,麻疹盡出,喘急鼻煽,胸高,壯熱口渴,情勢極險。首至高寓乞診,高凌雲兄望之,不敢議藥;登車急馳金山,復奔余寓求救。按脈搏洪數,唇舌俱焦,口氣極穢。余曰:邪火內逼,肺脹胃熾,頃刻肺胃焦腐矣。姑擬清胃救肺,以幸萬一。

生石膏(三錢),炒山梔(二錢),桑白皮(一錢五分),川貝母(一錢五分),瓜蔞仁(三錢),連翹(二錢),知母(一錢五分),葶藶子(炒一錢),杏仁(二錢),玄參(二錢),牛蒡子(炒,一錢五分)

一劑喘急頓平,再劑霍然而起,誠意料所不及矣。

白話文:

同鄉程金山住在我家附近的時候,他養的媳婦年僅十一歲,得了麻疹,全身疹子都冒出來了,呼吸急促,鼻子煽動,胸口發熱,全身發燒口渴,情況非常危急。

他首先到高先生家裡求診,高凌雲先生看了之後,不敢開藥;便立刻趕車到程金山家,再急忙跑到我家求救。

我診脈後發現脈搏洪大而快,嘴唇和舌頭都乾燥焦灼,口氣非常難聞。我說:「邪火內逼,導致肺部腫脹,胃火熾盛,眼看就要肺胃焦灼腐敗了。」我決定先試著清胃救肺,希望能有一線生機。

於是,我開了以下藥方:生石膏三錢,炒山梔子二錢,桑白皮一錢五分,川貝母一錢五分,瓜蔞仁三錢,連翹二錢,知母一錢五分,葶藶子炒一錢,杏仁二錢,玄參二錢,牛蒡子炒一錢五分。

3. 麻後咳血虛羸一案

九江丁季相之女,八歲,麻後咳嗽,家人不甚注意。遷延匝月,咳嗽益劇,痰膿帶血,息促頸脹,午熱顴紅,皮焦爪枯,肌肉盡脫,食納大壞,狀若癆瘵。始迎余治,脈來濡疾,唇舌焦赤,肺胃燥火內燔,胃陰被劫,肺葉焦舉,法當益胃滋肺。方用:

生地黃(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瓜蔞仁(一錢五分),牛蒡子(一錢),鮮桑葉(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五分),北沙參(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前胡(八分),知母(一錢),川貝母(一錢五分),北柴胡(一錢),金釵石斛(一錢五分)

白話文:

九江丁季相的女兒,八歲,患麻疹後咳嗽,家人沒有很注意。拖延了幾個月,咳嗽更加劇烈,痰中帶膿血,呼吸急促,脖子腫脹,中午發熱,臉頰發紅,皮膚乾枯,指甲脆弱,肌肉消瘦,食慾很差,看起來像得了肺癆。後來請我來治療,脈象濡滑,嘴唇舌頭乾燥發紅,肺胃燥熱內燒,胃陰被消耗,肺葉乾枯,應該用滋陰益肺的方法來治療。

方劑:

生地黃(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瓜蔞仁(一錢五分)、牛蒡子(一錢)、鮮桑葉(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五分)、北沙參(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前胡(八分)、知母(一錢)、川貝母(一錢五分)、北柴胡(一錢)、金釵石斛(一錢五分)

連服四帖,神氣少佳,咳熱較減,確由肺胃虛燥,再擬滋化法。

生地黃(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瓜蔞仁(一錢五分),炙紫菀(一錢),鮮桑葉(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五分),北沙參(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知母(八分),漂百合(一錢二分),川貝母(一錢五分),北柴胡(八分),金釵石斛(一錢五分)

再服兩帖,食納漸進,痰內無血。余覺肺胃稍振,當從事滋益陰血,乃定:

白話文:

連續服用四帖藥後,病人精神狀況稍有好轉,咳嗽和發熱也減輕了些。確診為肺胃虛燥,因此再擬定滋潤化燥的藥方。

藥方如下:

生地黃(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瓜蔞仁(一錢五分),炙紫菀(一錢),鮮桑葉(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五分),北沙參(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知母(八分),漂百合(一錢二分),川貝母(一錢五分),北柴胡(八分),金釵石斛(一錢五分)

服用兩帖藥後,食慾逐漸恢復,痰液中沒有血絲。我感覺病人肺胃功能略有恢復,接下來應該著重滋養陰血,因此決定:...

生地黃(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五分),北沙參(一錢五分),金釵石斛(一錢五分),漂百合(一錢),當歸身(一錢五分),北柴胡(八分),川貝母(一錢),炙紫菀(一錢),鮮桑葉(三片),白芍(一錢),麥門冬(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

更進兩帖,身熱全退,脈搏不疾,唯夜寐咳少密,口少干耳,其氣液之虛可知。緣議氣液雙進法。

生地黃(一錢五分),西黨參(米炒,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北沙參(一錢五分),當歸身(一錢五分),漂於術(一錢),金釵石斛(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鮮桑葉(三片),白芍(一錢),茯苓(一錢),川貝母(一錢)

白話文:

生地黃(1.5錢)、地骨皮(1.5錢)、北沙參(1.5錢)、金釵石斛(1.5錢)、漂百合(1錢)、當歸身(1.5錢)、北柴胡(0.8錢)、川貝母(1錢)、炙紫菀(1錢)、鮮桑葉(3片)、白芍(1錢)、麥門冬(1.5錢)、枇杷葉(1.5錢)。

再服用兩帖後,發燒完全退去,脈搏不再急促,只是晚上睡覺時偶爾咳嗽,口略微乾燥,耳朵也有些乾燥,可以看出是氣液兩虛。因此,決定採用補益氣液的方法。

生地黃(1.5錢)、西黨參(米炒,1.5錢)、麥門冬(1.5錢)、枇杷葉(1.5錢)、北沙參(1.5錢)、當歸身(1.5錢)、漂於術(1錢)、金釵石斛(1.5錢)、地骨皮(1錢)、鮮桑葉(3片)、白芍(1錢)、茯苓(1錢)、川貝母(1錢)。

續服兩帖,諸象盡釋,僅微咳耳。因察燥火無餘,堪圖補益。

炙黃耆(一錢),當歸身(一錢五分),川芎(五分),金釵石斛(一錢五分),枇杷葉(一錢五分),西黨參(一錢五分),白芍(一錢),麥門冬(一錢),川貝母(一錢),炙甘草(三分),漂於術(八分),茯苓(一錢),地骨皮(一錢)

善後之方,約附數帖,半月即恢復康健矣。

白話文:

病人服用完兩帖藥後,各種症狀都消失了,只剩下輕微的咳嗽。觀察病人體內燥熱已經去除,可以考慮進補。

以下藥方:

  • 黃耆(一錢)炙
  • 當歸身(一錢五分)
  • 川芎(五分)
  • 金釵石斛(一錢五分)
  • 枇杷葉(一錢五分)
  • 西黨參(一錢五分)
  • 白芍(一錢)
  • 麥門冬(一錢)
  • 川貝母(一錢)
  • 甘草(三分)炙
  • 漂於術(八分)
  • 茯苓(一錢)
  • 地骨皮(一錢)

這是一個善後方,大約服用幾帖藥,半個月就能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