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二 (6)
卷二 (6)
1. 渴
清升濁降,何有水蓄嘔瀉之虞哉!
2. 嘔吐(【附】吐蛔)
麻症初起嘔吐,乃為常候,因胃火勃鬱,載水穀以升逆,麻毒從裡外出,其順可知,以邪能發泄也。若欲吐不吐,如干霍亂者,邪毒閉胃,不得外越,殊甚危篤。麻後嘔吐,有為餘毒留滯胃脘所致,肺胃之虛熱也,前者當疏,後者當清,治之不可混淆。
麻症初熱嘔吐者,毒未發越,藥宜疏托,宣毒發表湯(方見驗麻)去杏仁,加橘紅治之。
麻疹正出及正沒時,嘔吐不止,毒未出盡,清涼中少加疏散,三味消毒飲(方見沒早)加枳殼、炒黃連治之。痰多,加貝母。
麻收後仍嘔吐者,餘毒留胃,肺胃有虛熱也,石斛清胃飲主之。
嘔吐蛔蟲者,乃胃熱甚,不能納穀,蛔無所養而上竄也。病者能食,其蛔自安。如麻後他症中兼見吐蛔者,方內隨加炒黃連、烏梅以安蛔。但烏梅不可施於麻疹未出及正出時,以其酸能斂邪,惟少用炒黃連以安之耳。如蛔出多而不能食,胃敗不治。
石斛清胃飲,治麻後胃虛熱滯,嘔吐不食。
金釵石斛,扁豆衣,茯苓,竹茹,枇杷葉(去毛。各一錢),枳殼,陳皮,丹皮,焦楂肉(各八分),藿香葉(五分),柿蒂(三個)
水煎服。
白話文:
在麻疹初期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是很常見的症狀,因為胃部有過多的熱氣,導致食物反向向上,麻疹的毒素正從身體內部排出,這顯示病情正在順利進行,因為邪氣可以得到釋放。但如果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就像乾霍亂那樣,表示毒素封閉在胃部,無法向外排解,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麻疹後期的嘔吐,可能是毒素殘留在胃部導致的,這是肺和胃虛弱有熱的表現,初期應疏導,後期則需清熱,治療上不可混為一談。
在麻疹初期熱度高並伴隨嘔吐,代表毒素尚未完全釋放,治療上應該採用疏導的方式,使用宣毒發表湯(此處省略具體藥方,詳見驗麻條目),去掉杏仁,加入橘紅。
在麻疹爆發或即將消退時,如果嘔吐不停,代表毒素還未完全排出,此時應在清涼的藥物中添加一些疏散的成分,使用三味消毒飲(此處省略具體藥方,詳見沒早條目),加入枳殼、炒黃連,如果痰多,再加入貝母。
麻疹恢復後仍持續嘔吐,代表毒素殘留在胃部,肺和胃虛弱有熱,可用石斛清胃飲治療。
如果嘔吐時伴有蛔蟲,代表胃部熱氣太盛,無法消化食物,蛔蟲缺乏營養而向上竄動。如果病人能夠進食,蛔蟲就會安分。如果在麻疹後期其他症狀中出現吐蛔蟲,可在原處方中加入炒黃連、烏梅來安定蛔蟲。但要注意,烏梅不能用在麻疹未爆發或正在爆發時,因為它的酸性會收斂邪氣,此時只需少量的炒黃連即可。如果蛔蟲大量排出且無法進食,胃功能衰竭,情況就很難治癒。
石斛清胃飲,適用於麻疹後期胃虛熱滯,嘔吐無法進食的狀況。 主要成分包括:金釵石斛,扁豆衣,茯苓,竹茹,枇杷葉(去毛),枳殼,陳皮,丹皮,焦楂肉,藿香葉,柿蒂。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