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二 (5)
卷二 (5)
1. 痢疾(【附】下蟲)
麻之成痢,每見於正收及收後,乃緣於肺胃熱邪未盡透出,餘毒內陷所致。夫肺與大腸相表裡,胃與大腸手足陽明經腑相通,肺胃火毒不清,則下移大腸而為痢,故發多在麻透未盡之時也,間有初熱;或正出而痢者,乃胃熱太重,表裡充斥也。亦有自始至終痢下不輟者,風寒留滯於裡也。
又有因瀉成痢者,脾胃虛熱而氣下陷,也臨症之頃,宜加詳察,而大法不外和血調氣、清熱解毒八字而已。
初熱麻未出及麻正出時下痢者,熱毒太重,不能儘量外散而下迫,法當疏托,宣毒發表湯(方見驗麻)去葛根,加檳榔治之。
麻已出齊,身熱未盡退,邪毒下注成痢者,清熱導滯湯去白芍、楂肉,加生地黃、地骨皮、木通主之。麻正沒及沒後而痢下色白者,清熱導滯湯去白芍、楂肉、犀角,加防風、生地、川芎主之。下膿血者,白頭翁湯主之。
因食積而滯下者,必其腹脹,或噯氣,枳殼湯主之。
麻後下痢,身熱腹痛者,黃連解毒湯(方見諸失血)去黃柏,加白芍治之。
麻後赤痢,四物湯加黃連、黃芩、枳殼治之;白痢,四物湯加陳皮、茯苓、木香治之。
麻後泄瀉成痢者,四物湯加炒黃芩、地骨皮治之。
麻後久瀉成痢者,氣血已虛,人參黃連黃芩甘薑湯主之。
自始至終下痢不輟者,風毒留滯腸胃,清熱導滯湯去當歸、淡竹葉,加荊芥、防風治之。
麻收之後下痢脫肛者,不可認作氣虛,而用參、術,法當導滯清毒,導赤散(方見腹痛)去車前仁、淡竹葉,加玄參、連翹、黃連、當歸、牛蒡子、黃芩、枳殼、飛滑石、丹皮、升麻、酒蒸大黃等味。兼潮熱者,加鮮地骨皮治之。
謝璞齊曰:脫肛之症多見於將收、已收之後,蓋由毒火內迫,大腸枯燥,肺部受傷,不能傳送,致成裡急後重之症。而病者難忍,掙努催便,以冀稍松,致肛脫出不可忍,不可認作氣虛施治。治法總宜清熱解毒,導腸行滯,兼用升提之品。
以導赤散之生地、木通、燈心,合玄參、連翹、黃連之解毒者,加當歸尾潤腸胃,破惡血而養新血;牛蒡子以消毒,枯黃芩瀉肺火,以涼肺血;枳殼以行氣滯,滑石各八分,通利六腑九竅,以蕩熱散濕;酒蒸大黃六分(原本用牽牛子,不妥)以除壅滯;丹皮四五分以開陷伏之邪,使之外散;升麻三五分以升散大腸、胃、膽三焦之火熱。如兼潮熱者,加鮮地骨皮二三錢治之。
麻後下蛔者,胃熱少食,蟲不能安而下也,但調飲食自愈。
痢兼嘔吐,噤口不食,或下鮮血,或下紫暗,或如癰膿如屋漏水、如雞肝色、如黑豆汁之類,兼之氣喘、躁渴、熱甚、呃逆,麻色紫暗者,皆不治症。
清熱導滯湯,治熱毒郁陷腸胃,腹痛下痢。
黃連(酒炒),檳榔,黃芩(酒炒),白芍,枳殼,陳皮(各八分),青皮(三分),連翹殼,牛蒡子(炒。各八分),楂肉,當歸,淡竹葉(各五分),燈心(十根),犀角(三分,磨汁)
水煎服。
白頭翁湯,治熱痢下重。
白頭翁(一錢),黃連(五分),秦皮,防風(各八分)
水煎服。
枳殼湯,治麻後食積下痢。
枳殼(炒),陳皮,檳榔,焦楂肉,麥冬,木通(各等分)
水煎服。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凡血症通用。
當歸(酒洗),生地(酒洗,各一錢),白芍(八分),川芎(五分)
水煎服。
人參黃連黃芩乾薑湯,治胃虛客熱,痞滿。
西黨參,黃芩(炒。各一錢),黃連(酒炒),乾薑(炮。各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標題: [痢疾(附加:下蟲)]
內容翻譯: 麻疹併發的痢疾,常見於麻疹初期或後期,主要是因爲肺胃熱邪沒有完全排出體外,餘下的毒素侵入體內導致的。肺與大腸互爲表裏,胃與大腸通過手足陽明經腑相互聯繫,如果肺胃的火毒沒有清除乾淨,就會轉移到大腸形成痢疾,所以痢疾大多發生在麻疹還未完全消退的時候。有時在發熱初期,或者正在出疹時就出現痢疾,這可能是因爲胃熱過重,內外都充滿熱毒。也有從開始到結束一直痢疾不斷的情況,這是由於風寒滯留在體內。
還有些是因爲腹瀉發展成痢疾,這是因爲脾胃虛弱且有熱,導致氣下陷,臨牀上要詳細觀察,治療方法主要圍繞和血調氣、清熱解毒八個字。
在發熱初期麻疹未出或正在出疹時出現痢疾,說明熱毒太重,無法完全外散而向下壓迫,應採用疏託法,使用宣毒發表湯(見驗麻)去掉葛根,加入檳榔來治療。
麻疹已經完全出來,身體熱度還沒有完全退去,邪毒下注形成痢疾,可以使用清熱導滯湯去掉白芍、楂肉,加入生地黃、地骨皮、木通爲主藥。在麻疹正發或之後,痢疾顏色變白,可以使用清熱導滯湯去掉白芍、楂肉、犀角,加入防風、生地、川芎爲主藥。如果下膿血,可以使用白頭翁湯爲主藥。
如果是食物積滯導致的痢疾,病人會感到腹部脹滿,或者噯氣,可以使用枳殼湯爲主藥。
麻疹後出現痢疾,伴有身體發熱和腹痛,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見諸失血)去掉黃柏,加入白芍治療。
麻疹後的赤痢,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連、黃芩、枳殼治療;白痢,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陳皮、茯苓、木香治療。
麻疹後持續腹瀉成痢疾,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炒黃芩、地骨皮治療。
麻疹後長期腹瀉成痢疾,說明氣血已虛,可以使用人參黃連黃芩甘薑湯爲主藥。
從開始到結束持續痢疾,說明風毒滯留在腸胃,可以使用清熱導滯湯去掉當歸、淡竹葉,加入荊芥、防風治療。
麻疹恢復期後出現痢疾脫肛,不能誤以爲是氣虛而使用參、術等補藥,應該採用導滯清毒法,使用導赤散(見腹痛)去掉車前仁、淡竹葉,加入玄參、連翹、黃連、當歸、牛蒡子、黃芩、枳殼、飛滑石、丹皮、升麻、酒蒸大黃等藥物。如果有潮熱症狀,可以加入鮮地骨皮治療。
謝璞齊說:脫肛病症常見於麻疹即將結束或已經結束後,主要是因爲毒火內迫,大腸乾燥,肺部受損,不能正常輸送,導致裏急後重的症狀。患者難以忍受,用力排便,希望稍微緩解,結果肛門脫出,不能忍受,不能誤認爲氣虛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解毒,導腸行滯爲主,同時使用提升藥性。
使用導赤散的生地、木通、燈心,結合玄參、連翹、黃連的解毒效果,加入當歸尾潤腸養胃,破舊血而養新血;牛蒡子以消毒,枯黃芩瀉肺火,以涼肺血;枳殼以行氣滯,滑石各八分,通利六腑九竅,以蕩熱散溼;酒蒸大黃六分(原本使用牽牛子,不妥)以除壅滯;丹皮四五分以開陷伏之邪,使其外散;升麻三五分以升散大腸、胃、膽三焦的火熱。如果伴有潮熱,可以加入鮮地骨皮二三錢治療。
麻疹後下蛔蟲,說明胃熱少食,蟲子不安而下,只要調整飲食就能自愈。
如果痢疾伴有嘔吐,口閉不吃,或下鮮血,或下紫暗,或如癰膿如屋漏水、如雞肝色、如黑豆汁之類,加上氣喘、躁渴、熱甚、呃逆,麻疹顏色紫暗,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
清熱導滯湯,用於治療熱毒鬱陷腸胃,腹痛下痢。 藥物包括:黃連(酒炒)、檳榔、黃芩(酒炒)、白芍、枳殼、陳皮(各八分)、青皮(三分)、連翹殼、牛蒡子(炒。各八分)、楂肉、當歸、淡竹葉(各五分)、燈心(十根)、犀角(三分,磨汁) 用水煎服。
白頭翁湯,用於治療熱痢下重。 藥物包括:白頭翁(一錢)、黃連(五分)、秦皮、防風(各八分) 用水煎服。
枳殼湯,用於治療麻疹後食積下痢。 藥物包括:枳殼(炒)、陳皮、檳榔、焦楂肉、麥冬、木通(各等分) 用水煎服。
四物湯,用於治療一切血虛,凡血癥通用。 藥物包括:當歸(酒洗)、生地(酒洗,各一錢)、白芍(八分)、川芎(五分) 用水煎服。
人參黃連黃芩乾薑湯,用於治療胃虛客熱,痞滿。 藥物包括:西黨參、黃芩(炒。各一錢)、黃連(酒炒)、乾薑(炮。各五分)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