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專論》~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咳嗽

麻疹咳嗽,乃由胃部火毒發動,勢欲出表,肺部為必經途徑,撞擊而鳴,連聲乾咳。在麻疹潛伏期中發熱、噴嚏之際,最宜咳嗽,以其火邪由肺而外越也。咳愈密則疹出愈順,以其火邪有開泄之路也。麻疹正出之時,尚不妨多咳,以透盡其邪,達於肌表。

如疹齊漸沒,身熱漸清,咳嗽之勢亦應隨之漸解,斯為順候;若其咳依然甚密,面浮,復熱,痰中嗆血,乃肺火留戀,或風寒未避,或飲食失宜,阻遏餘邪出路,日久肺葉焦舉,必致虛羸難救,可不慎歟?

麻疹未出之先發熱、噴嚏、眼淚、咳嗽連聲者,法當展肺透疹,宣毒發表湯主之(方見驗麻)。

麻出正盛時,身熱、鼻乾、咳嗽甚密者,以化疹清肺法,新定蟬衣宣毒飲(方見不透表)加杏仁、浙貝母、前胡、炒黃芩主之。

麻疹沒後咳仍不止,餘熱未清,肺金被燥也,清咽滋肺湯主之。

麻後咳嗽,日久連綿不已,皮焦膚熱而煩躁,肺舉成虛羸狀態者,以生地黃、當歸尾、茯苓、川貝母、炙桑白皮、杏仁、柿霜以滋化之,而咳漸止;或以新定柴胡清熱飲(方見發熱)去連翹、竹葉,加西黨參、當歸身、白芍、茯苓、貝母、枇杷葉滋培肺胃可也。

麻後餘毒留滯於肺,咳吐黃膿,乃肺癰也,以百部化癰湯治之。不愈則成肺痿,紫菀湯主之。

久咳不止,面浮目腫,胸高如龜,肩聳息喘,搖手擺頭,口鼻出血,面色乍青乍白,鼻如煤黑,而昏悶者,肺絕,不治。

清咽滋肺湯,治麻後餘熱,咳嗽聲音。

荊芥,牛蒡子(炒),前胡(各八分),玄參,貝母(去心),瓜蔞仁,馬兜鈴,麥冬,鮮桑葉,枇杷葉(去毛),沙參,地骨皮(各一錢),薄荷(三分)

水煎服。

百部化癰湯,治麻後肺燥,將成癰膿。

百部,地骨皮,麥冬,天冬,知母,玄參,瓜蔞仁,百合,貝母,生苡仁,金銀花,白芨

水煎服。

紫菀湯,治燥火蘊肺,久咳肺痿。

西黨參,茯苓,川貝母,黑驢膠,紫菀茸(各一錢),知母,桔梗(各八分),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咳嗽]

麻疹所引發的咳嗽,是因為胃部有火毒正在爆發,這種力量想要從體內排出,而肺部就是這條必經的通道,當火毒通過肺部時會產生撞擊,導致持續且乾燥的咳嗽。在麻疹的潛伏期,當出現發燒和打噴嚏的症狀時,咳嗽會更為頻繁,這是因為體內的火氣正透過肺部向外散發。咳嗽越密集,麻疹就越能順利的爆發,因為這樣可以讓體內的火毒有路可走。在麻疹真正爆發的時候,多咳嗽反而有助於徹底清除病邪,使其到達肌膚表面。

然而,當麻疹開始消退,身體的發熱症狀也逐漸減輕,咳嗽的頻率也應該跟著降低,這纔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仍然持續嚴重的咳嗽,臉部浮腫,再次發熱,甚至咳出帶血的痰,這可能是肺部的火氣還未完全清除,或是風寒未去,或是飲食不當,這些都可能阻礙了殘餘病邪的排出口,時間久了會使肺部組織乾燥,最終導致虛弱的狀況,這是需要特別小心的。

對於麻疹尚未爆發,但已經出現發燒、打噴嚏、流淚以及連續咳嗽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是擴張肺部,幫助疹子透出,主要使用的藥物是宣毒發表湯(具體方子請參考驗證麻疹部分)。

在麻疹爆發的高峯期,如果出現高燒、鼻腔乾燥、咳嗽非常頻繁的情況,應該採用化疹清肺法,主要使用的藥物是新定蟬衣宣毒飲(具體方子請參考不透表部分),再加入杏仁、浙貝母、前胡、炒黃芩。

當麻疹消退後,如果咳嗽仍然不停,而且身體的餘熱還未完全消除,這表示肺部已經被燥氣侵襲,此時應該使用清咽滋肺湯來治療。

如果麻疹後的咳嗽久久無法停止,並且持續的焦躁不安,皮膚乾燥且發熱,這可能是肺部已經進入虛弱的狀態,應該使用生地黃、當歸尾、茯苓、川貝母、炙桑白皮、杏仁、柿霜等藥材來滋潤和調理,這樣咳嗽就會逐漸停止。或者也可以使用新定柴胡清熱飲(具體方子請參考發熱部分),去掉連翹和竹葉,再加入西黨參、當歸身、白芍、茯苓、貝母、枇杷葉,以滋補肺胃。

如果麻疹後,肺部還有殘餘的毒素,咳嗽時會咳出黃色的膿液,這可能是肺癰,應該使用百部化癰湯來治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能會發展成肺痿,這時應該使用紫菀湯。

如果長時間的咳嗽無法停止,臉部浮腫,眼睛腫脹,胸部高挺如龜背,肩膀抬高,呼吸困難,手腳搖晃,口鼻出血,面色忽青忽白,鼻子像煤炭一樣黑,並且感到昏沉無力,這表示肺部功能已經衰竭,無法治癒。

以下是幾種藥方:

  1. 清咽滋肺湯:針對麻疹後的餘熱和咳嗽,成分包括荊芥、炒牛蒡子、前胡、玄參、去心貝母、瓜蔞仁、馬兜鈴、麥冬、鮮桑葉、去毛枇杷葉、沙參、地骨皮、薄荷。

  2. 百部化癰湯:針對麻疹後肺部乾燥,可能形成膿瘍,成分包括百部、地骨皮、麥冬、天冬、知母、玄參、瓜蔞仁、百合、貝母、生苡仁、金銀花、白芨。

  3. 紫菀湯:針對肺部受到燥火影響,長期咳嗽導致肺痿,成分包括西黨參、茯苓、川貝母、黑驢膠、紫菀茸、知母、桔梗、炙甘草。以上藥方均需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