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藥證直訣》~ 卷下·諸方 (1)
卷下·諸方 (1)
1. 青金丹
青黛(研),雄黃(飛研),胡黃連(各半兩),白附子(炮製二錢),水銀(一錢與膩粉同研)膩粉(水銀同研),熊膽(用溫水化入),蘆薈(研),蟾酥(研入各一分),麝香(半分),龍腦(研)硃砂(飛研),鉛霜(研各一字)
上為細末,令勻,用熬過豬膽汁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退驚治風,化蟲殺疳,除百病,進乳食,治一切驚風天釣,目睛上視,手足搐搦,狀候多端。用藥一丸,溫水化滴鼻中,令嚏噴三五次,更用薄荷湯下二丸即愈。如久患五疳,腹脹頭大,四肢瘦小,好吃泥土,不思乳食,愛咬提甲,時撏眉毛,頭髮稀疏,肚上青筋,及又患瀉痢,並用米飲下二丸。如鼻下赤爛,口齒疳蟲並口瘡等,用乳汁研二丸,塗在患處。
疳眼雀目,白羊肝一枚,以竹刀子批開,入藥二丸在內,以麻縷纏定,用淘米泔煮熟,空腹食之。仍令乳母常忌魚腥、大蒜、雞、鴨、豬肉等。此藥若隔三二日一服,永無白疾,不染橫夭之疾。此古方也。錢氏獨麝香比此加倍。
白話文:
【青金丹】
配方成分包括:青黛(研磨成粉)、雄黃(飛研處理)、胡黃連(各半兩)、炮製過的白附子(二錢)、水銀(一錢,與膩粉一同研磨)、膩粉(與水銀一同研磨)、熊膽(用溫水溶解)、蘆薈(研磨)、蟾酥(研磨加入,各一分)、麝香(半分)、龍腦(研磨)、硃砂(飛研)、鉛霜(研磨,各一字)。
以上成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使用熬過豬膽汁浸泡,再與蒸餅和成丸,大小如同黃米。這藥能緩解驚嚇、治療風邪,驅蟲殺疳積,消除各種疾病,促進消化,治療一切驚風、抽搐、眼睛上翻,手足搐搦,症狀多樣。用藥一丸,用溫水化開後滴入鼻中,令患者打噴嚏三五次,再用薄荷湯送服兩丸即可痊癒。對於長期患有五疳,腹部腫脹、頭大、四肢瘦小,喜歡吃泥土,對乳食沒興趣,愛咬指甲,時常拔眉毛,頭髮稀疏,肚子上有青筋,以及腹瀉痢疾的患者,均可用米飲送服兩丸。如鼻下有紅爛、口腔潰瘍或口齒有疳蟲,可將兩丸藥物用乳汁研磨,塗抹於患處。
對於疳眼、雀目,可用白羊肝一枚,用竹刀切開,放入兩丸藥,用麻線纏緊,用淘米水煮熟,空腹食用。同時,哺乳的母親應避免魚腥、大蒜、雞鴨豬肉等食物。如果每隔兩三日服用一次此藥,可以永久防止白疾,避免突然死亡的疾病。這是古方。錢氏的方子中,麝香的用量是這個方子的兩倍。
請注意,上述內容爲古代中醫方劑描述,實際使用時請遵醫囑。
2. 生犀散
消毒氣,解內熱。
生犀(凡盛物者,皆經蒸煮,不堪用,須生者為佳)
上一物,不拘多少,於澀器物中,用新水磨濃汁,微溫飲一茶腳許,乳食後,更量大小加減之。
白話文:
[生犀散]
主要功能為清除體內毒素,降解身體內部的火熱。
所需材料:生犀(一般的犀牛角製品都經過蒸煮處理,已失去藥效,必須使用未經處理的生犀才會有最好的效果)。
用法與用量:不拘泥於特定數量,取適量的生犀在不會滲透的容器中,用新鮮的冷水研磨成濃稠的汁液,稍微加溫後飲用約一杯茶的份量。建議在哺乳或進食後服用,根據個人體質和需求調整劑量。
3. 大黃丸
治風熱裡實,口中氣熱,大小便閉赤,飲水不止,有下證者,宜服之。
大黃(一兩,酒洗過,米下蒸熟,切片曝乾),川芎(一兩銼),甘草(一分銼炙),黑牽牛(半兩半生熟炒)
上為細末,稀糊和丸,如麻子大。二歲每服十丸,溫蜜水下,乳後服,以溏利為度;未利加丸數再服。量大小虛實用之。
白話文:
[大黃丸]
適用於治療因風熱導致身體內實,口中有熱氣,大小便不通且呈現紅色,口渴不停喝水,出現需通下的症狀時,適合服用此藥。
所需藥材包括:大黃(1兩,先用酒清洗過,再以米一同蒸煮至熟,切成片後曬乾)、川芎(1兩,切成小片)、甘草(1分,切成小片並烤炙)、黑牽牛(半兩,一半生一半炒熟)。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稀糊調和成丸,丸子大小約如同芝麻。兩歲孩童每次服用十粒,用溫蜂蜜水吞服,應在哺乳後服用,以達到輕微瀉痢為適量;若無瀉痢反應,可增加丸數再次服用。藥量應根據患者年齡、體質與病情來調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