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二下 (1)
卷二下 (1)
1. 赤石脂禹餘糧湯
(仲景),治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以上言再治之誤。),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言愈誤也。),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難經曰:中焦中脘,主腐熟水穀。
白話文:
(仲景)在治療傷寒時,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心下痞滿堅硬,服用瀉心湯後稍有好轉,再服用其他瀉藥,腹瀉不止。(以上這段內容是誤導性的。)醫生給他服用理中湯,腹瀉的症狀更加嚴重。(這說明病情更加嚴重了。)理中湯的作用是調理中焦,腹瀉的原因在於下焦,應該服用赤石脂禹餘糧湯。如果是腹瀉不止,就應該利小便。(《難經》說:中焦中脘,作用是腐熟水穀。)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道也。靈樞曰:水穀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小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然則利在下焦者,膀胱不滲,而下焦滑脫也。餘糧甘平,消痞硬而鎮臟腑。石脂甘溫,固陽虛而收滑脫。
乃利仍不止者,膀胱不滲,而水穀不分也。利小便者,導其水而分消之,使腑司各行其所有事也。)
白話文:
下焦,是指膀胱的上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分別清濁,只出不進,以便傳送。靈樞經裡說:水穀經常同時存留在胃中,變成糟粕後一起進入大小腸,形成下焦,滲漏而同時往下,並在這裡形成不同的汁液,沿著下焦滲入膀胱。所以,在下焦能通利作用的食物,可以讓膀胱不滲漏,並且讓下焦滑利通暢。
餘糧,味道甘平,可以消散結塊,安定臟腑。
石脂,味甘性溫,可以固護陽氣虛弱,收斂滑脫。
赤石脂(一斤碎),禹餘糧(一斤碎),水六升。煮二升。去渣。分三服。
白話文:
赤石脂(一斤,敲碎)、禹餘糧(一斤,敲碎)、水六升。將藥物煮至二升。濾去渣滓。分三次服用。
澀可去脫,重可達下,二物澀以止脫,重以固下,甘以益氣,(李先知云:下焦有病人難會,須用餘糧赤石脂。)
白話文:
澀味的藥物可以治療脫症,重質的藥物可以達到下部。這兩種藥物,一個用澀味來止脫,一個用重質來鞏固下部,甘味則能夠補益元氣。(李先知說:對於下焦有病的人很難治癒,需要使用餘糧和赤石脂。)
2. 桃花湯
(仲景),治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喻嘉言曰:腹痛,小便不利,少陰熱邪也。而下利不止,便膿血,則下焦滑脫矣。滑脫即不可用寒藥,故取乾薑石脂之辛澀,以溫經固脫,而加粳米之甘以益中州。蓋治下利,必先中氣不下墜,則滑脫無源而自止也。)
白話文:
(仲景),治療少陰病,發病兩、三天至四、五天,腹痛、小便不利、下痢不止,大便有膿血。(喻嘉言說:腹痛、小便不利,是少陰熱邪造成的。而下痢不止,大便有膿血,是下焦滑脫了。滑脫後便不能再使用寒藥調理,改用乾薑、石脂的辛澀,溫經固脫,再加入粳米的甘味,以益中州。治療下痢,一定要先讓中氣不往下墜,滑脫就沒有來源而自然會停止。)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乾薑(一兩),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渣,納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白話文: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部使用,一半篩成細末)和乾薑(一兩),加粳米(一升)及水(七升),把粳米煮熟以後去渣,加入赤石脂末(方寸匕)拌勻服用,每日服用三次,若一次服用就痊癒,其餘的不必再服用。
此少陰傳經熱邪也,陰經循行於里,故腹痛下利。仲景反用石脂乾薑之溫澀何意,蓋下利至於不止,熱勢已大衰,而虛寒滋起矣。(傷寒便膿血,皆是傳經熱邪,成無己釋為裡寒,誤矣。王肯堂吳鶴皋非之,是也。程郊倩以為火衰不能生土,毋乃迂乎。汪訒庵未經臨證,所見每隔一層,其是成程而非王吳,無足怪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少陰經傳導的熱邪,陰經在裡頭循行,所以會腹痛、腹瀉。張仲景為什麼反而用石脂、乾薑的溫熱乾燥來治療呢?這是因為腹瀉到了止不住的地步,熱勢已經大為衰退,虛寒卻滋生起來了。(傷寒時大便帶有膿血,都是傳經的熱邪,成無己解釋為裡寒,那是錯誤的。王肯堂和吳鶴皋反駁他,是正確的。程郊倩認為是火衰不能生土,恐怕迂闊了吧。汪訒庵沒有過臨牀經驗,他的見解總是隔了一層,他同意成無己而反對王肯堂和吳鶴皋,不足為奇。)
),故非固脫如石脂不可。且石性最沉,味澀易滯,故稍用乾薑之辛散佐之。用粳米獨多者,取其和中而養胃也,石脂用半全半末,以全用則氣味不出,純末又難於下咽,所以斟酌其當而為之者也。
白話文:
所以必須使用像石脂這樣能夠固脫的藥材。而且石頭的性質非常沈重,味道澀容易造成滯留,因此稍微加入一些乾薑的辛散來輔助。使用大量的粳米,是因為它能調和中焦並養胃。石脂用一半整塊一半磨成粉末,如果全部使用整塊則氣味不易釋放出來,純粹使用粉末又難以下嚥,所以這樣做是經過考慮後最恰當的方法。
3. 訶子散
(東垣),治虛寒泄瀉,水穀不化,腸鳴腹痛,脫肛,及便膿血,日夜無度。
白話文:
東垣治療因虛弱和寒冷引起的腹瀉,食物不能消化,腸子裡發出聲音並伴有腹痛,肛門脫垂,以及大便帶有膿血,這種情況日夜不停地發生。
御米殼(去蒂蜜炒五分),訶子(煨去核七分。),乾薑(炮六分),橘紅(五分),上末,空心服
白話文:
-
御米殼(去蒂蜜炒五分):將御米殼去蒂,用蜜炒制五分。
-
訶子(煨去核七分):將訶子煨制,去核後取七分。
-
乾薑(炮六分):將乾薑炮製,取六分。
-
橘紅(五分):取橘紅五分。
-
上末: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
-
空心服:在空腹時服用。
御米殼酸澀微寒,固腎澀腸。訶子酸澀苦溫,收脫住瀉。炮薑辛熱,能逐冷補陽。陳皮辛溫,能升陽調氣。共以固氣脫,亦可收形脫也。(泄瀉為氣脫,脫肛為形脫。)
白話文:
御米殼味酸、澀,性微寒,有固腎、澀腸的作用。訶子味酸、澀、苦,性溫,有收斂固脫、止瀉的作用。炮薑味辛、辣,性熱,能驅除寒冷、補益陽氣。陳皮味辛、溫,能升發陽氣、調暢氣機。將這些藥物配伍使用,可以固攝氣脫,也可以收斂形體脫出。(泄瀉是氣脫,脫肛是形體脫出。)
河間訶子散。訶子(一兩半生半煨),木香(五錢),甘草(二錢),黃連(三錢),為末。每服三錢,用白朮芍藥湯調下。治瀉久腹痛漸已,瀉下漸少,以此止之。如下不止,加厚朴一兩,竭其餘邪。(唯積滯未清者。宜之。)
白話文:
河間訶子散。訶子(一半生一半炒),木香(五錢),甘草(二錢),黃連(三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朮芍藥湯送服。用於治療腹瀉時間較長,腹痛逐漸緩解,腹瀉次數逐漸減少,用此藥可以止瀉。如果腹瀉不止,再加入厚朴一兩,清除其餘的邪氣。(只有積滯未清的人才適合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