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十一下 (1)
卷十一下 (1)
1. 連翹金貝煎
治陽分癰毒,或在臟腑胸乳肺膈之間者,此方最佳。甚者速用數服,無有不愈。
金銀花,土貝母,蒲公英,夏枯草(三錢),紅藤(七八錢),連翹(一兩或五七錢),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後暖臥片時。火盛煩渴氣腫者,加天花粉。若陽毒內熱,或在頭項之間者,宜用水煎。
白話文:
這個藥方最適合治療陽性體質的癰腫毒瘡,尤其腫毒長在內臟、胸部、乳房、肺部、橫膈膜之間的情況。如果病情嚴重,趕快服用幾劑,沒有治不好的。
藥方組成:金銀花、土貝母、蒲公英、夏枯草(各三錢),紅藤(七八錢),連翹(一兩或五七錢)。
煎藥方法:用兩碗好酒煎煮成一碗服用,服藥後蓋被子稍微休息一下。如果火氣大、煩躁口渴、氣腫,可以加天花粉。如果陽性毒瘡內熱,或者腫毒長在頭頸部位,就適合用水煎煮。
2. 連翹歸尾煎
治一切無名腫毒,丹毒流注等,最宜用之。
連翹(七八錢),歸尾(三錢),甘草(一錢),金銀花,紅藤(四五錢),好酒煎,服如前。如邪熱火盛者,加槐蕊二三錢。
白話文:
此藥方主要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塊、毒瘡,以及丹毒、流注等疾病,特別適合使用。
藥方組成:連翹(七八錢),當歸尾(三錢),甘草(一錢),金銀花、紅藤(四五錢)。將這些藥材用好酒煎煮,服用方法與之前所述相同。如果體內邪熱、火氣旺盛,可以再加入槐蕊二三錢。
3. 降癰散
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斂毒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而疼痛勢凶者,先宜用此方,其解毒散邪之功神效。若堅頑深固者,用後方。
薄荷葉(新者),茅根,野菊花(連根葉各一握),土貝母(減半),上薄荷野菊,乾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貝母研勻。外將茅根煎濃湯,去渣,用調前藥末,乘熱敷患處。仍留前剩湯頓暖,不時潤於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痛。約敷半日,即宜換之,真妙方也。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宜用此方。
生南星,土貝母,朴硝(等分),薄荷(倍用),石灰(風化者倍用。或再倍用之。),上同為末,用鹽滷杵稠黏,敷患處。經宿干則易之,不必留頭。若膿成者,留頭亦可。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降癰散」,主要用來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瘡,可以消腫、止痛、散毒。如果毒瘡還沒形成,用了就能消散;如果已經形成,也能加速毒素收斂、讓它快速潰破痊癒。如果是陽毒很嚴重,疼痛劇烈的,要先用這個藥方,它的解毒散邪效果很好。如果毒瘡又硬又頑固而且很深,就要用後面的藥方。
第一個藥方:新鮮薄荷葉、茅根、野菊花(連根帶葉各一把)、土貝母(用量減半),將薄荷和野菊花,如果是乾的就磨成粉,新鮮的就搗爛,再跟土貝母一起磨勻。另外,用茅根煮濃湯,濾掉渣,用熱湯調和前面磨好的藥粉,趁熱敷在患處。剩下的茅根湯要留著,隨時加熱,用來潤濕敷在患處的藥。但是絕對不能用冷湯,冷湯會使藥效不能發揮,反而會引起疼痛。敷半天左右就要換藥,這個藥方真的很有效。
第二個藥方,適合用在毒瘡又硬又頑固,而且很深,以及淋巴結核痰瘀等情況。
藥材包含:生南星、土貝母、朴硝(用量相同)、薄荷(用兩倍量)、風化過的石灰(用兩倍量,或者用四倍量),將這些藥材都磨成粉,用鹽滷搗成黏稠狀,敷在患處。等敷一晚藥乾了就換掉,不必留藥頭。如果已經化膿,留藥頭也可以。也可以將藥粉炒熱,攤在絹布上,隔著絹布貼在患處。也可以用麻油調和,或者用熱茅根湯調和。如果想要快速止痛,可以加一點點麝香或冰片,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