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二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上 (13)

1. 二至丸

補腰膝,壯筋骨,強腎陰,烏鬚髮,價廉而功大。

冬青子(即女貞實。冬至日採,不拘多少,陰乾,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乾為末,瓦瓶收貯,或先熬旱蓮膏,旋配用。),旱蓮草(夏至日採,不拘多少,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臨臥酒服。一方加桑椹干為丸,或桑椹熬膏和入。

女貞甘平,少陰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補腎。(時珍曰:女貞上品妙藥,古方罕用,何哉。),旱蓮甘寒汁黑,入腎補精,故能益下而榮上,強陰而黑髮也。

白話文:

[二至丸]

這藥能補強腰膝,強壯筋骨,增強腎陰,使鬚髮烏黑,而且價格便宜效果顯著。

主要成分:

女貞子(就是女貞樹的果實。在冬至這天採摘,不論多少,陰乾後用蜜酒拌勻蒸過一夜,然後用粗布袋摩擦去除外皮,曬乾後磨成粉末,用瓦瓶裝好儲存,也可以先熬製成旱蓮膏,再加入女貞子粉末一起使用。),旱蓮草(在夏至這天採摘,不論多少,搗爛後取汁熬成膏狀,然後和之前的女貞子粉末混合製成藥丸。)

服用方法:

睡前用酒送服。 有個配方是加入桑葚乾製成藥丸,或者用桑葚熬製成膏狀加入藥丸中。

藥理分析:

女貞子味甘性平,是屬於少陰的精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謝,而且顏色青黑,能夠滋養肝臟、補益腎臟。(李時珍說:女貞子是上品好藥,但古代的配方很少用到,這是為什麼呢?),旱蓮草味甘性寒,汁液呈黑色,能入腎經補益精氣,所以能夠強壯下半身,使上部器官也得到滋養,增強陰氣並使頭髮變黑。

2. 蟠桃果

治遺精虛弱。補脾滋腎最佳。

芡實,蓮肉(去心),膠棗肉,胡桃肉(去衣),熟地,等分。以豬腎六個,摻大茴香,蒸極熟,同前藥末搗成餅,每日服一個。空心食前用滾白湯,或好酒一二盅送下。此方凡人參附子,俱可隨意加用。

白話文:

蟠桃果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遺精和身體虛弱的狀況。對於補養脾臟和滋養腎臟的效果非常好。

藥材配方包含:芡實、蓮子肉(去掉蓮心)、去核的紅棗肉、去皮的胡桃肉、熟地黃,這些藥材都等量。另外,取六個豬腎,加入大茴香一起蒸到非常熟爛,然後將豬腎和之前準備好的藥材一起搗成泥狀,做成餅狀。每天服用一個,在空腹時飯前用滾燙的開水,或是好酒一到兩小杯送服。這個藥方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隨意加入人參或附子一起使用。

3. 扶桑丸

(胡僧),除風濕,起羸尪,駐容顏,烏鬚髮,卻病延年。

嫩桑葉(去蒂洗淨曝乾一斤為末),巨勝子(即黑芝麻淘淨四兩),白蜜(一斤),將芝麻擂碎,熬濃汁,和蜜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一方桑葉為末,芝麻蒸搗,等分蜜丸,早鹽湯晚酒下。

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關節,養津液。其葉甘寒,入手足陽明,涼血燥濕而除風。巨勝甘平色黑,益腎補肝,潤臟腹,填精髓。(陶隱居曰:八殼之中,唯此為良。)夫風濕去則筋骨強,精髓充則容顏澤,卻病烏髭,不亦宜乎。(歌曰:扶桑扶桑高入云,海東日出氣氤氳。滄海變田幾億載,此樹遺根今尚存。

結子如丹忽如黍。綠葉英英翠可捫。真人採竊天地氣,留與紅霞共吐吞。濯磨入鼎即靈藥,芝術區區未可群。餐松已有神仙去,我今朝夕從此君。葉兮葉兮願玉汝,綠陰裡面有桃津。)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扶桑丸」,它能祛除風濕,使虛弱的人強壯起來,保持容貌美麗,讓鬚髮烏黑,並且能祛病延年。

藥方組成是:嫩桑葉(去掉蒂頭洗乾淨曬乾,磨成粉一斤)、黑芝麻(洗乾淨四兩)、白蜂蜜(一斤)。將黑芝麻搗碎,熬煮成濃汁,和蜂蜜一起煉製到可以滴水成珠的程度,再加入桑葉粉末做成藥丸。另一個配方是把桑葉磨成粉,黑芝麻蒸熟搗爛,等比例和蜂蜜做成藥丸,早上用鹽水送服,晚上用酒送服。

桑樹是箕星的精華,它的木頭有利於關節活動,滋養體內的津液。桑葉味甘性寒,能入足陽明經和手陽明經,具有涼血、乾燥濕氣、祛除風邪的作用。黑芝麻味甘性平,顏色黑,能補腎益肝,潤澤五臟六腑,填補精髓。(陶弘景說:在眾多穀物中,黑芝麻的品質最好。)如果祛除了風濕,筋骨自然強健;如果精髓充足,容貌自然光澤。祛病並且使鬍鬚烏黑,不是很適合嗎?(歌中唱道:扶桑樹高聳入雲,在海的東邊日出時,氣象氤氳。滄海變桑田經歷了億萬年,這棵樹的根依然存在。

它結出的果實像紅色的丹藥,又像黃色的黍米。綠葉茂盛,翠綠得可以觸摸。得道真人採集天地的精華,與朝霞一起呼吸吐納。將其研磨入藥,就是靈丹妙藥,一般的藥材比不上它。以前有人吃松樹就成仙了,我現在也要早晚服用它。桑葉啊桑葉,我願你保佑我,在綠色的陰影下,能有桃子的精華。)

4. 羊肉湯

(韓只和),治傷寒汗下太多,亡陽失血,惡人蜷臥,時戰如瘧,及產脫血虛。(韓祗和曰:若止救逆,效必遲矣,與羊肉湯為效甚速。病人色雖見陽,是熱客上焦,中下二焦陰氣已盛。若調得下焦有陽,則上焦陽氣,下降丹田,知所歸宿矣。)

當歸,白芍,牡蠣(煅一兩),龍骨(煅五錢),附子(炮),生薑(二兩),桂枝(七錢半),每服一兩。羊肉四兩,加蔥白煮服。

當歸芍藥,以補其陰,附子薑桂,以復其陽,龍骨牡蠣,以收其脫,羊肉大補,以生其氣血。

白話文:

羊肉湯

(韓只和的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病,因為發汗或瀉下藥使用過多,導致陽氣耗竭、失血,病人會感到畏寒而蜷縮身體,有時會像瘧疾一樣發冷發熱,以及產後失血過多導致虛弱等症狀。(韓祗和說:如果只是單純地搶救逆症,效果會很慢,用羊肉湯效果會很快。病人臉色看起來雖然有陽氣,那是虛熱浮於上焦,中下二焦的陰氣已經很盛。如果能調理讓下焦有陽氣,那麼上焦的陽氣就會下降到丹田,找到歸宿。)

藥方組成:當歸、白芍、煅牡蠣(一兩)、煅龍骨(五錢)、炮附子、生薑(二兩)、桂枝(七錢半),每次服用一兩。羊肉四兩,加入蔥白一起煮湯服用。

方藥的意義:當歸和白芍用來補養陰血;附子、生薑和桂枝用來恢復陽氣;龍骨和牡蠣用來收斂固攝耗散的氣血;羊肉大補,用來生成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