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十一上 (2)
卷十一上 (2)
1. 加味如聖散
治痘疹痰嗽風熱,聲啞喉痛。
桔梗(二錢),牛蒡子,麥門冬(錢半),甘草,元參,荊芥(一錢),防風(七分),生犀角,黃芩(五分)
牛蒡子麥門冬,療風痰而清肺熱。荊芥防風,散風邪而升鬱熱。甘草桔梗黃芩,利咽喉而清氣熱。犀角元參,涼心膈而療結熱。熱去則金清,金清則聲啞瘥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加味如聖散」是用來治療痘疹引起的痰多咳嗽、風熱、聲音沙啞和喉嚨疼痛的。
藥物組成包括:桔梗(八克)、牛蒡子、麥門冬(六克)、甘草、玄參、荊芥(四克)、防風(二點八克)、生犀角、黃芩(二克)。
方中牛蒡子和麥門冬可以治療風痰並清除肺熱。荊芥和防風可以驅散風邪,並將鬱積的熱散發出去。甘草、桔梗和黃芩可以舒緩喉嚨並清除氣熱。犀角和玄參可以冷卻心胸膈膜,並治療積聚的熱。當熱被清除後,肺部就會清淨,肺部清淨聲音沙啞的症狀自然就會好轉。
2. 前胡化斑湯
治痘疹中夾斑淡紅色。(淡紅色,斑之輕者也,其原由初間不能清熱解毒之故。治痘中之斑,與傷寒雜症不同。傷寒之斑,宜主寒涼。痘中之斑,寒之則血凝而痘不起。雜症之斑,間用溫補。痘中之斑,補之則血溢而斑愈盛。此方利營調衛,不寒不熱,誠得治痘斑之理也。)
酒紅花,當歸(一錢),前胡(八分),荊芥(四分),白芷,甘草節,赤芍,陳皮(五分),鬱金(七分酒浸),胡荽子(三十粒)
紅花當歸赤芍,所以活斑中之血。前胡白芷陳皮荊芥,所以利表裡之氣。胡荽甘草鬱金,所以散滯氣爾。
白話文:
這個方子「前胡化斑湯」是用來治療痘疹(水痘、麻疹等)在發病過程中出現的淡紅色斑點。(這種淡紅色的斑點是斑疹比較輕微的表現,它的原因是疾病初期沒有充分清除體內的熱毒。治療痘疹時出現的斑點,和傷寒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斑點不同。傷寒引起的斑點,應該以寒涼的藥物為主。但痘疹的斑點,如果用寒涼藥物,反而會使血液凝滯,導致痘疹發不出來。其他雜病引起的斑點,有時可以用溫補的藥物治療。但是痘疹的斑點,如果用補藥,反而會使血液外溢,導致斑點更加嚴重。這個方子能夠疏通營衛(指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調和氣血,藥性不偏寒也不偏熱,確實抓住了治療痘疹斑點的要點。)
藥方組成:酒紅花、當歸(各一錢),前胡(八分),荊芥(四分),白芷、甘草節、赤芍、陳皮(各五分),鬱金(七分,用酒浸泡過),胡荽子(三十粒)。
紅花、當歸、赤芍,是用來活絡斑點中的瘀血。前胡、白芷、陳皮、荊芥,是用來疏通體表和體內的氣機。胡荽、甘草、鬱金,是用來疏散體內滯留的氣。
3. 活血散
治痘症氣血凝滯。
木香(二錢),當歸尾(酒浸焙乾),赤芍(酒浸炒),川芎,紫草,酒紅花(五錢),血竭(一錢)每服三錢。
氣貴利而不貴滯,血貴活而不貴凝。木香川芎,調其氣滯。赤芍歸尾紫草紅花血竭,理其血凝。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活血散」,是用來治療因為氣血循環不順暢而引起的痘痘問題。
藥方組成:木香(八克),當歸尾(用酒浸泡後烘乾),赤芍(用酒浸泡後炒過),川芎,紫草,酒紅花(二十克),血竭(四克)。每次服用三錢(約十二克)。
中醫認為,氣的運行貴在順暢而不宜停滯,血的運行貴在活絡而不宜凝結。藥方中的木香和川芎,是用來疏理氣的阻塞。赤芍、當歸尾、紫草、紅花和血竭,是用來調理血的凝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