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十上 (5)
卷十上 (5)
1. 啟宮丸
治子宮脂滿,不能孕育。(婦人肥盛不孕,往往因此。)
芎藭,白朮,半夏曲,香附(一兩),茯苓,神麯(五錢),橘紅,甘草(二錢),粥丸。
橘半白朮,燥濕以除其痰。(肥而不孕,多由痰盛,故以二陳為君,而加氣血藥也。)香附神麯,理氣以消其滯。川芎散郁以活其血,則壅者通,塞者啟矣。茯苓甘草,用以去濕和中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啟宮丸」,是用來治療因為子宮脂肪過多,導致無法懷孕的情況。(婦女肥胖而不能懷孕,常常是因為這個原因。)
藥材組成有:川芎、白朮、半夏曲、香附(各一兩),茯苓、神麯(各五錢),橘紅、甘草(各二錢),將這些藥材研磨後,用米粥做成藥丸。
其中,橘紅、半夏曲、白朮,主要是用來燥濕化痰。(肥胖而不孕,大多是因為痰濕過盛,所以用二陳湯為基礎,再加入補氣血的藥材。)香附和神麯,是用來疏理氣機、消除氣滯。川芎則能疏散鬱結、活絡氣血,使阻塞的地方暢通,閉塞的地方開啟。茯苓和甘草,是用來去除濕氣、調和脾胃的。
2. 抑氣散
(嚴氏),治婦人氣盛於血,變生諸證。頭暈,膈滿。(凡人血氣和平,則無諸疾。苟血少氣多,壅於胸膈,則滿。上攻於頭,則暈。)
香附(四兩),陳皮(二兩),甘草(炙),茯神(一兩),每服二錢。
經曰:高者抑之。香附能散鬱氣,陳皮能調諸氣,茯神能安心氣,甘草能緩逆氣。氣得其平,則無亢害之患矣。(氣盛於血,固當抑氣。若過用行氣之藥,則真氣耗散,陰火愈盛,而氣血兩虛矣。是方雖和平,只可暫用。須用滋血之藥,使陰血充足,則陽火自平,乃正治之法。蓋補其不足,即所以制其有餘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嚴氏所創),是用來治療婦女體內氣比血旺盛,因而產生各種病症的。像是頭暈、胸膈脹滿等症狀。(一般來說,人的血氣如果平衡,就不會生病。如果血少氣多,氣壅塞在胸膈,就會感到脹滿;氣往上衝到頭部,就會頭暈。)
藥方組成是:香附(四兩)、陳皮(二兩)、炙甘草、茯神(各一兩)。每次服用二錢。
醫書上說:「高亢的要抑制它。」香附可以疏散鬱結之氣,陳皮可以調順各種氣,茯神可以安定心氣,炙甘草可以緩和逆行的氣。當氣順暢平和,就不會有過亢而產生的危害了。(氣比血旺盛,本來就應該抑制氣。但如果過度使用行氣的藥,會耗損體內真氣,導致陰虛火旺更嚴重,反而造成氣血兩虛。這個方子雖然平和,只能暫時服用。必須要用滋養血液的藥,使陰血充足,陽火自然平息,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補足不足的部分,才能控制多餘的部分。)
3. 五物煎
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急痛,產難經滯等證。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如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水道不利者,加澤瀉,或茯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五物煎」,是用來治療婦女因為血虛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積滯在體內引起的疾病。像是小腹劇烈疼痛、生產困難、月經不順等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它其實就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上了肉桂。
裡面的藥材包含:當歸(三錢、五錢或七錢,視情況增減)、熟地黃(三錢或四錢)、白芍(二錢,用酒炒過)、川芎(一錢)、肉桂(一錢、二錢或三錢,視情況增減)。
如果同時有胃寒、想吐的症狀,可以加乾薑。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加澤瀉或茯苓。如果氣不順暢,可以加香附,或者丁香、木香、砂仁、烏藥。如果是陰虛引起的疝氣疼痛,可以加小茴香。如果因為血瘀而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肚臍下方摸起來像蓋著一個杯子,而且慢慢形成硬塊,可以加桃仁,或者用酒炒過的紅花。
4. 牡丹皮散
(良方),治血瘕。(瘀血凝聚而成,伏於隱僻之處,盤結膠固,須破血活血之品治之。)
丹皮,桂心,歸尾,延胡索(三分),牛膝,赤芍藥,莪朮(六分),三稜(四分),水酒各半煎。
丹皮桂心赤芍牛膝,以行其血。三稜莪朮歸尾延胡,以行其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氣血周流,則結者散矣。
白話文:
這個藥方,治療血瘕(指體內瘀血積聚形成的腫塊)。(血瘕是瘀血凝結而成,潛藏在隱蔽的部位,盤踞固結,必須用破血活血的藥物來治療。)
藥材包含:牡丹皮、桂心、當歸尾、延胡索(各三分)、牛膝、赤芍藥、莪朮(六分)、三稜(四分),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
牡丹皮、桂心、赤芍藥、牛膝,用來推動血液循環。三稜、莪朮、當歸尾、延胡索,用來疏導血中氣滯,以及氣中血滯的狀況。氣血運行順暢,那麼結聚的腫塊就會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