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卷七上 (1)
卷七上 (1)
1. 消暑門
(暑本夏月之熱病,左傳蔭暍人於樾下,其名久矣,在仲景謂之中暍。凡盛暑烈日之時,或於長途,或於田野,不辭勞苦,致病頭疼煩躁,肌體大熱大渴等證。遇無汗者,必以得汗為正,治宜先散外邪。得汗已,方清其內。若多汗者,宜察氣之虛實,火之微甚,或清或補可也。
白話文:
暑病本是夏季的熱病,在《左傳》中記載,以樹蔭遮夏熱的人為「暍」,這個病名已經很久了。在仲景的醫書裡,將其稱為「中暍」。凡是在盛夏烈日之際,不論是在長途跋涉中,還是田野裡勞動,不辭勞苦致使頭疼煩躁,肌體大熱大渴等症狀。遇見無汗者,一定要以發汗為治療原則,治法應以先散去外來的邪氣。發汗以後,再清涼體內。如果多汗者,應該觀察氣虛實,火弱盛,或清瀉或補益都是可以的。
有畏暑食涼,不避寒氣,或於深堂大廈,或於風地樹陰,或乍熱乍寒之時。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而病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肢體痠疼等證,惟宜溫散為主,當以傷寒法治之。又有不慎口腹,過食生冷,以致寒涼傷臟,而為嘔吐瀉痢腹痛等證,治宜溫中為主。
白話文:
- 畏懼炎熱而飲食冰涼,但沒有避免寒氣,或身處深堂大廈、風地樹陰之中,或乍熱乍寒之際。不注意衣物的保暖,導致寒邪侵襲肌表,引發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肢體痠疼等症狀,治療時應以溫散為主,採用傷寒的方法治療。
- 有不注意飲食,過度食用生冷寒涼的食品,導致寒涼傷及臟腑,而出現嘔吐、腹瀉、痢疾、腹痛等症狀,治療時應以溫中為主。
苟其不分表裡,不察陰陽,則殺人慘於刀刃矣。)
白話文:
有些人不注意飲食,過度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導致身體受寒,傷及內臟,從而出現嘔吐、腹瀉、痢疾、腹痛等症狀,在治療時應該以溫暖中焦為主。
如果在診治時不分表裡,不辨陰陽,那麼造成的危害比刀劍還嚴重。
2. 消暑丸
(海藏),治伏暑煩渴,發熱頭痛,脾胃不利。
半夏(一斤醋五斤煮乾),茯苓,甘草(半斤生用),薑汁糊丸,勿見生水,熱湯下。有痰,生薑湯下。
白話文:
半夏:將一斤半夏用五斤醋煮乾。
茯苓:適量
甘草:半斤,生用。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用薑汁糊成丸劑。
在製作藥丸的過程中,務必避免接觸生水。
服用時用熱湯送服。
如果有痰,則用生薑湯送服。
長夏炎蒸,濕土司令,故暑必兼濕。證見便秘煩渴,或吐或利者,以濕勝不得施化也。此方不治其暑,專治其濕。用半夏茯苓行水之藥,少佐甘草,以和其中。半夏用醋煮者,醋能開胃散水,斂熱解毒也。使暑氣濕氣,俱從小便下降,則脾胃和而煩渴自止矣。(熱蒸其濕,是為暑。
無濕則但為乾熱而已,非暑也。故肥人濕多,即病暑者多。瘦人火多,即病熱者多。)
白話文:
盛夏季節,暑氣蒸騰,濕土當令,所以暑熱必定兼有濕邪。症狀表現為便祕、口渴,或嘔吐、腹瀉,這是由於濕邪過盛,不得運化所致。這個方劑不治療暑氣,專門治療濕邪。使用半夏、茯苓來行水利濕,再少量加入甘草,以調和其中。半夏用醋煮過,醋能開胃散水,斂熱解毒。讓暑氣、濕氣都從小便排出,那麼脾胃就會調和,煩渴也會自然停止。(暑氣蒸騰其濕,就是暑熱。)
本方一兩,黃連二錢,名黃連消暑丸。治伏暑煩渴,而多熱痰。
白話文:
這個方劑用一兩的黃連、二錢的其他藥材,組成黃連消暑丸。用於治療夏季暑熱引起的煩渴,同時伴隨有大量熱痰的症狀。
3. 小半夏茯苓湯
(金匱),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
方見卷七下燥濕門
白話文:
《金匱》中治療突然嘔吐,心口部位感到堵塞,胸隔之間有水液積聚,伴有眩暈和心悸的方劑,詳見第七卷下燥濕門。
4. 四味香薷飲
治感冒暑氣,皮膚蒸熱,頭痛頭重,或煩渴,或吐瀉。
香薷(一兩),厚朴(薑汁炒),扁豆(炒五錢),黃連(薑炒三錢),冷服。(香薷辛熱,必冷服者,經所謂治溫以清,涼而行之也,熱服作瀉。)
白話文:
-
香薷(1兩),
-
厚朴(用薑汁炒過),
-
扁豆(炒過,5錢),
-
黃連(用薑炒過,3錢),
-
服用時是冷的。(香薷辛溫,所以一定要冷服,根據經文上的記載,治療溫症要用清涼的藥,才能使藥效發揮作用,如果熱服則會引起腹瀉。)
香薷辛溫香散,能入脾肺氣分,發越陽氣,以散皮膚之蒸熱。厚朴苦溫,除濕散滿,以解心腹之凝結。扁豆甘淡,能消脾胃之暑濕,降濁而升清。黃連苦寒,能入心脾,清熱而除煩也。(李時珍曰:有處高堂大廈而中暑者,緣納涼太過,飲冷太多,陽氣為陰邪所遏,反中入內,故見頭痛惡寒之證。用香薷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則愈。
白話文:
香薷性辛溫,具有散寒解表、清暑化濕的作用,可以入脾、肺二經,發散陽氣,從而散發皮膚上的濕熱之氣。厚朴性苦溫,具有祛濕散結的作用,可以解除心腹部的積滯凝聚。扁豆性甘淡,具有清暑化濕的作用,可以消除脾胃中的暑濕之氣,降濁升清。黃連性苦寒,具有清熱除煩的作用,可以入心、脾二經,清熱除煩。
李時珍說:有的人住在高大的房屋中,卻中暑了,這是因為貪涼過度,喝了太多的冷飲,陽氣被陰邪遏制,反而向內侵襲,所以出現頭痛惡寒的症狀。用香薷來發散陽氣,散水和脾,就可以治癒。
王履曰:此非中暑,蓋亦傷寒之類爾。按香薷乃夏月發汗之藥,其性溫熱,只宜於受寒之人。若暑火證服之,反成大害。凡元氣虛者用之,適足以招暑。今人謂能解暑,概用代茶,是開門揖盜也。)
白話文:
王履說:這不是中暑,而是被寒氣侵襲所導致的類似傷寒的病症。香薷是夏季發汗的藥物,性質溫熱,只適合於受寒的人使用。如果暑火證的人服用它,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凡是元氣虛弱的人服用它,恰好會招致暑熱。現在人們認為它能解暑,普遍把它當作茶來飲用,這是引狼入室啊!
除扁豆,名黃連香薷飲。治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下鮮血。(暑邪所逼。)加茯神,治癉瘧。(獨熱不寒,曰癉瘧,當責之暑邪。暑先入心,故加茯神以寧心。)除黃連,加木瓜甘草香附陳皮蒼朮紫蘇,名二香散。(蓋合香蘇飲香薷飲為一方也。)治外感內傷,身熱腹脹。
白話文:
除了扁豆,這個方子叫做黃連香薷飲。用來治療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者大便帶血。(暑邪逼迫所致。)加上茯神,用來治療癉瘧。(只有熱沒有寒,稱作癉瘧,應該歸咎於暑邪。暑邪先進入心,所以加上茯神來安神。)除了黃連,加上木瓜、甘草、香附、陳皮、蒼朮、紫蘇,這個方子叫做二香散。(實際上是把香蘇飲、香薷飲合為一方。)用來治療外感內傷、發燒腹脹。
除黃連,名三物香薷飲,治傷暑嘔逆泄瀉。再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驅暑和中。再加木瓜,名六味香薷飲,治中暑濕盛。再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名十味香薷飲。治暑濕內傷,頭重吐利,身倦神昏。(喻嘉言曰:傷寒夾陰,誤用陽旦湯,得之便厥。傷暑夾陰,誤用香薷飲,入喉便喑。
白話文:
除了黃連,稱三物香薷飲,用以治療因暑熱引起的嘔吐、腹瀉。再增加茯苓和甘草,稱五物香薷飲,用以驅暑、調和中氣。再增加木瓜,稱六味香薷飲,用以治療中暑濕熱盛。再增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稱十味香薷飲。用以治療暑濕內傷,症狀包括頭重、嘔吐、腹瀉、身體疲倦、精神昏沉。(喻嘉言說:傷寒夾陰,誤服陽旦湯,一服下去就會昏厥。傷暑夾陰,誤服香薷飲,入口就會發不出聲音。)
後賢於香薷飲中,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木瓜,兼治內傷,誠有見也。)三物香薷飲,加羌活防風。治夏月僵仆,手足搐搦,名暑風,或再加黃耆芍藥。
白話文:
後世醫家在香薷飲中,加入人參、黃耆、白朮、陳皮、木瓜,兼治內傷,確實有道理)。有三種藥物的香薷飲,加減羌活、防風。治療夏季中暑昏倒,手腳抽搐,即暑風,有時再加上黃耆、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