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六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下 (21)

1. 壽脾煎

(一名攝營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凡憂思鬱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證。兼嘔惡尤為危候,速宜用此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源。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證,而再用寒涼,則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

白朮(二三錢),當歸,山藥(二錢),棗仁(錢半),甘草(炙一錢),遠志(制三五分),炮姜(一二三錢),蓮肉(去心炒廿粒),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如血未止,加烏梅二個。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錢半,亦可。滑脫不禁,加醋炒文蛤一錢。

下焦虛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錢,為末,攪入藥中服之。氣虛甚者,加炙黃耆二三錢。氣陷而墜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補骨脂一錢,炒用。陽虛畏寒者,加附子一二三錢。血去過多,陰虛氣餒,心跳不寧者,加熟地人參七八錢,或一二兩。

白話文:

(又名攝營煎)這個方子,是治療因脾虛導致無法統攝血液等症狀的。凡是因憂慮思慮過度、情緒鬱悶憤怒、長期勞累,以及誤用過於攻伐的藥物,損傷了脾的陰液,導致脾氣虛弱下陷,精神不安,大便出血不止,或是婦女無火氣而發生的崩漏等症狀。如果同時伴有嘔吐噁心的症狀,情況就更危急了,應當趕快用這個方子來挽救脾氣,這樣脾的統攝功能恢復正常,血就會自然回到正常的循環。這個方子是從歸脾湯變化而來的,效果非常好。如果患了這類疾病,又再使用寒涼的藥物,那胃氣一定會衰竭,沒有不馬上死亡的。

藥材組成為:白朮(六到九克),當歸,山藥(六克),酸棗仁(四點五克),炙甘草(三克),製遠志(一到一點五克),炮薑(三到九克),炒蓮子肉(去心,二十粒),人參(三到六克,情況緊急時可用三十克)。如果血還沒止住,可加烏梅兩個,但如果怕酸的人就不要加。或者加地榆四點五克也可以。如果大便滑脫不止,可以加醋炒過的文蛤三克。

如果下焦虛弱,導致大便滑脫不止,可加鹿角霜六克,磨成粉,攪到藥裡一起服用。如果氣虛很嚴重,可加炙黃耆六到九克。如果氣虛下陷,導致脫垂,可加炒升麻一點五到二點一克,或白芷也可以。如果同時有腹瀉,可加炒補骨脂三克。如果陽虛怕冷,可加附子三到九克。如果失血過多,導致陰虛氣弱、心悸不安,可加熟地和人參,各二十四克,或三十到六十克。

2. 一氣丹

治脾腎虛寒,不時易瀉,腹痛,陽痿,怯寒等證。此即參附湯之變方也。

人參,製附子(等分),煉白蜜為丸,如綠豆大。每用白滾湯送下三五分,或一錢。凡藥餌不便之處,或在途次,隨帶此丹,最妙。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一氣丹」是治療脾腎虛寒,導致時常容易腹瀉、腹痛、陽痿、怕冷等症狀的。這個藥方是從參附湯變化而來的。

藥材包含:人參、炮製過的附子,兩者份量相同,用煉製過的白蜂蜜混合做成藥丸,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用燒開的熱水吞服少量,大約三五分或一錢。這個藥丸的好處是,當不方便煎藥或是外出在路上時,隨身攜帶服用,非常方便。

3. 九氣丹

治脾腎虛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兩),附子(制四兩),肉豆蔻(麵炒),吳茱萸,焦姜,補骨脂(酒炒),蓽茇,五味子(二兩),粉甘草(炙一兩),煉蜜丸,或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滾白湯下。如氣虛者,加人參二兩,或四兩,尤妙。

白話文:

這個「九氣丹」是用來治療脾腎虛寒的,症狀比服用「五德丸」還要嚴重的情況。

藥材組成:

熟地黃(八兩)、炮製過的附子(四兩)、用麵粉炒過的肉豆蔻、吳茱萸、炒過的乾薑、用酒炒過的補骨脂、蓽茇、五味子(二兩)、炙甘草粉(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或者用山藥糊做成藥丸,每顆藥丸像桐子(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六七十顆,或者一百顆,用溫熱的開水送服。

如果體質虛弱,可以加入人參二兩,甚至四兩,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