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註產科心法》~ 上集 (3)
上集 (3)
1. 種子歌
此皆發於五臟,所以隨各臟之色,而總歸於帶脈而出,是以謂之帶。有從濕熱而化,有從寒濕而化。大抵體實者帶少,雖云婦人十個九帶,究竟有一臟之不足,或思傷脾,怒傷肝,欲傷腎,或氣鬱則濕熱生,而清濁相混,以致帶脈不清,任脈不暢,故帶下也。若白物下多,亦令人成勞成損,不可不早治,補益脾腎之氣血。
又有一種白淫,與男人之白濁同,乃出自骨髓,令人面黃無力,骨軟少神,皆房欲勞傷,妄想夢交,而得心旌搖動而來多者,名曰淋。輕則六味地黃湯可治,重者陣陣如水之來,必用人參黑歸脾湯加牡蠣粉、金櫻子兜澀之藥治之,不然必經水斷而成損症也。有腹中硬塊,有時疼痛,此瘕氣也,宜調肝為主。
又有陰疝,宜加川楝子、荔枝核。
濟坤大造丸
此朱丹溪先生之方,治氣血本弱,不能攝元成孕,或頻墜胎,及生子不壽。成孕後,虛熱自汗,食少帶多,並宜服之。益氣血,補子宮,種子神方,或服前方,使經期已調,隨服此方一料。
紫河車(一具,制如前),人參(一兩,切片焙乾,研細和入),天冬(去心),麥冬(去心),當歸,淮牛膝,山藥(各一兩),熟地(四兩),杜仲(薑汁同鹽炒),黃柏,五味子(各五錢),
如虛弱多汗,加黃耆(二兩,蜜炙),地骨皮,知母(各一兩)。
如脾胃虛,常大便溏瀉,加白朮(二兩),蓮子(二兩,俱炒)。
如少睡驚悸者,血少也。加炒棗仁、桂元肉(各二兩)。
白話文:
種子歌
這些帶下症都源於五臟的虧損,所以會隨著各臟腑的顏色而有所不同,最終都從帶脈排出,因此稱為「帶」。有的由濕熱化生,有的由寒濕化生。一般來說,身體強健的人帶下較少。雖然說十個女人九個有帶下,但究其根本,都與某個臟腑不足有關,可能是思慮傷脾、怒氣傷肝、房事過度傷腎,或是氣鬱導致濕熱產生,清濁混雜,以致帶脈不清,任脈不通,因而出現帶下。如果白色帶下量多,也會讓人體力衰竭,損傷健康,不可不早治,應及時補益脾腎的氣血。
還有一種白色帶下,與男人的白濁相似,是源於骨髓虧虛,會讓人面色發黃、無力、骨骼柔軟、精神萎靡,都是因為房事過度、淫慾妄想、夢交等導致心神動搖所致,帶下量多者,稱為淋證。輕症可用六味地黃湯治療,重症則像水一樣陣陣流出,必須服用人參黑歸脾湯,再加入牡蠣粉、金櫻子等收斂藥物治療,否則病情會持續惡化,導致嚴重後遺症。若腹部有硬塊,時而疼痛,這是瘕氣,應該以調理肝氣為主。
還有陰疝,宜加川楝子、荔枝核治療。
濟坤大造丸
這是朱丹溪先生的方劑,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不能受孕、多次流產或子女夭折。孕婦若出現虛熱盜汗、食慾不振、帶下增多的情況,也適用此方。此方能益氣血、補子宮,是治療不孕症的良方。如果經期已調理好,可以服用此方一劑鞏固療效。
藥方組成:紫河車(一具,炮製方法如前),人參(一兩,切片焙乾,研細和入),天冬(去心),麥冬(去心),當歸,淮牛膝,山藥(各一兩),熟地(四兩),杜仲(薑汁同鹽炒),黃柏,五味子(各五錢)。
如果虛弱多汗,可加入黃耆(二兩,蜜炙),地骨皮,知母(各一兩)。
如果脾胃虛弱,經常大便稀溏,可加入白朮(二兩),蓮子(二兩,都需炒制)。
如果睡眠不足,容易驚悸,這是血虛的表現,可加入炒棗仁、桂元肉(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