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註產科心法》~ 上集 (2)
上集 (2)
1. 種子歌
以上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晨淡鹽湯服四五錢,久服自能生精益腎。如有別故,照後加入,自必得子。
一如氣不足精不射者,加蜜炙黃耆十兩,熬膏(如有力之家,加人參一兩更妙)。
一如精薄或精少,加大米魚肚四兩,用蛤粉炒,鹿角膠(二三兩,蛤粉炒),豬脊筋十條(取出汁來,拌入茯苓內,蒸曬焙乾)。
一臨事易泄者,加鹿角霜(三兩,生研和入),釵石斛(三兩,炒),人參(一兩,焙),麥冬(二兩,炒)。
一如體熱,加地骨皮(二兩),蓮鬚(二兩),牡蠣粉(二兩),金櫻子熬膏代蜜。
一如精冷體寒之人,加桂肉(一兩,去皮研入),巴戟天(二兩,炒),鹿角膠(四兩,蛤粉炒),破故紙(四兩,鹽水炒,或加用鹿茸一對制。)
一勞心之人,心血耗散,常至臨事不舉,此心虧血少,非腎火虧也。本方加桂圓肉(四兩,蒸),棗仁(四兩,炒),茯神(四兩,炒),人參、當歸、柏子仁、益智仁等一派補心之藥,均可加入。自然君火生旺,君火一動,相火必隨之,未有心不動而腎舉事者也。
世人每謂相火不旺而陽痿,服附子、鹿茸、海狗腎、硫黃、鹿鞭,一派大熱之藥,甚有靠此熱藥以縱欲,不知熱性猛烈,反消耗其精血,即太極之謂陽生陰死,火旺水枯,日後必生異毒,血海易於枯槁,莫可制也。富貴之人,往往如此,慎之慎之。
女服益母勝金丹
婦人以調經為主,其外肝經之病最多。肝氣鬱結,每多胃脘痛肋脹,甚至癥瘕腹痛則經為之阻,或受孕而易於小產。另有女科方法,和肝養血為先。他症一去,再服此丸,待經絡調暢,即可受胎。或用此丸,照後加減,亦多效驗。
大生地(四兩,水煮半熟,加酒一大碗再煮,收干,蒸曬打入),當歸(四兩,酒拌,曬乾,炒),白芍藥(三兩,酒炒),淮牛膝(二兩,炒),川芎(一兩五錢,酒炒),茺蔚子(三兩,炒),杜仲(三兩,鹽水炒),白朮(四兩,土炒),丹參(四兩,酒炒),香附米(四兩,醋、酒、薑汁、鹽水各拌一兩,飯上蒸,再曬乾炒。)
以上共為末和勻,另用益母草八兩,水熬成膏一碗,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晨開水吞四五錢,空心服,或兩料合一料,以便接濟。如有他故,照後加減。
一如素有腹脹,妨礙飲食,或以生地易熟地,或以制首烏易去熟地。
一經未及期而行,或色紫血熱也。加丹皮、生地、條芩。
一經過期而後行,或色淡血寒也。加肉桂、紫石英。
一臨期腹痛,名曰痛經,乃血中之氣滯不調。加延胡索、廣陳皮。
一或肝氣不和,或多怒,加廣木香、白豆蔻。
一脾胃不足,體本虛弱,加人參、茯苓、山藥,血去多亦然。
一素來多白帶者,加白扁豆、苡仁米、阿膠,加人參、茯苓亦可。然帶有五色,宜細辨之。大概只知為白帶,而白中略有青色,即為青帶,宜加木香,或少加柴胡。略有黃色,則加茯苓、陳皮、薑、棗。略有淡紅色,則為赤帶,方中加赤苓、丹皮、生地,略有黑色,加車前子、胡蘆巴以溫腎。
白話文:
種子歌
將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早晨服用四五錢,用淡鹽水送服。長期服用就能滋陰補腎,有助於生育。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可根據情況增減藥材,必定能如願懷孕。
如果氣虛精少,導致精液射不出,可加入蜜炙黃耆十兩,熬成膏狀(經濟條件好的人,可以再加一人參一兩,效果更佳)。
如果精液稀薄或精液量少,可加入大米魚肚四兩(用蛤粉炒過),鹿角膠(二三兩,用蛤粉炒過),豬脊筋十條(取汁後,拌入茯苓中,再蒸、曬、焙乾)。
如果容易早洩,可加入鹿角霜(三兩,生研磨後加入),石斛(三兩,炒過),人參(一兩,焙乾),麥冬(二兩,炒過)。
如果體熱,可加入地骨皮(二兩),蓮子心(二兩),牡蠣粉(二兩),並用金櫻子熬成的膏代替蜂蜜。
如果性冷感或體寒,可加入桂枝(一兩,去皮研磨後加入),巴戟天(二兩,炒過),鹿角膠(四兩,用蛤粉炒過),破故紙(四兩,用鹽水炒過,或加鹿茸一對一起炮製)。
如果因操勞過度,心血耗損,導致陽痿,這是心血不足,而非腎火不足。此方需加入桂圓肉(四兩,蒸過),酸棗仁(四兩,炒過),茯神(四兩,炒過),以及人參、當歸、柏子仁、益智仁等補心的藥材。如此心火旺盛,腎火自然也會隨之而起,心不動而腎能勃起是不可能的。
世人常誤以為陽痿是腎陽不足,服用附子、鹿茸、海狗腎、硫磺、鹿鞭等大熱的藥物,甚至以此縱欲,殊不知這些熱性藥物反而會損耗精血,如同陰陽失調,火旺則水枯,日後必生奇毒,血海枯竭,難以挽回。富貴人家常犯此錯,務必謹慎。
女子服用益母草勝金丹
婦女需以調理經期為主,多數外因來自肝經。肝氣鬱結,常會導致胃脘疼痛、肋部脹痛,甚至出現癥瘕、腹痛,導致月經不調,或容易流產。需先調養肝血,其他症狀消除後,再服用此丸,待經絡調順,即可受孕。也可參考此方加減藥材,多有療效。
生地黃(四兩,先水煮半熟,再加一大碗酒煮至收干,然後蒸曬打成粉末),當歸(四兩,用酒拌勻,曬乾,再炒過),白芍藥(三兩,用酒炒過),淮山藥(二兩,炒過),川芎(一兩五錢,用酒炒過),益母草子(三兩,炒過),杜仲(三兩,用鹽水炒過),白朮(四兩,用土炒過),丹參(四兩,用酒炒過),香附子(四兩,用醋、酒、薑汁、鹽水各一兩拌勻,放在米飯上蒸,再曬乾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另用益母草八兩水煎熬成一碗膏狀,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天早晨空腹用開水送服四五錢,或將兩種藥丸合為一劑服用。如有其他症狀,可根據情況增減藥材。
如果平時有腹脹,影響飲食,可用熟地黃代替生地黃,或用制首烏代替熟地黃。
如果月經提前來潮,經血顏色紫紅,屬血熱,可加入丹皮、生地黃、黃芩。
如果月經推遲來潮,經血顏色淡薄,屬血寒,可加入肉桂、紫石英。
如果月經期腹痛,即痛經,屬血氣不通,可加入延胡索、廣陳皮。
如果肝氣不調,或經常生氣,可加入廣木香、白豆蔻。
如果脾胃虛弱,體質虛弱,可加入人參、茯苓、山藥,月經過多者亦然。
如果經常有白帶,可加入白扁豆、薏苡仁、阿膠,也可加入人參、茯苓。白帶顏色不同,需仔細辨別。一般白帶略帶青色,即青帶,應加入木香,或少加柴胡;略帶黃色,則加入茯苓、陳皮、生薑、大棗;略帶淡紅色,即赤帶,方中加入赤苓、丹皮、生地黃;略帶黑色,則加入車前子、葫蘆巴溫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