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註產科心法》~ 下集 (6)

回本書目錄

下集 (6)

1. 乳癰

(乳內吹外吹)

婦人乳疾,必發寒熱。兒在腹中,七八個月乳忽紅腫,名曰內吹。產後有硬塊者,或乳不通,宿乳積成,或被子含口中乳氣貫入,名為外吹。俱防生癰,宜服栝蔞散,外敷香附餅自可消散。又有婦人肝氣鬱怒者,並用前方加柴胡(三分),白芍(一錢俱酒炒),橘葉(十片)煎服,以早為消散,或服逍遙散亦可。

栝蔞散

栝蔞(一個敲碎),明乳香(二錢)

水煎,沖酒服。

香附

香附(四兩,炒為末),麝香(三分)

二味共為末,另用蒲公英(二兩),銀花(三錢)。

酒煮去渣,以此藥酒調香附末燉熱,敷患處,內服栝蔞散,自可消散。予常令煎麥芽、橘葉水洗乳,亦妙。

逍遙散

當歸(二錢),白芍(一錢,炒),柴胡(三分,酒略炒),茯苓(一錢五分),白朮(一錢,炒),甘草(五分,炙),薄荷(五分),加姜(二片)

煎服此方,加丹皮、炒黑山梔,名加味逍遙散,平肝火也。

2. 產後心腹諸痛

心腹痛各有不同,有瘀血凝結,有飲食停滯者,有風冷客進者,《指掌》分為各類,未免煩衍。吾總歸一門,大抵初痛總宜服生化湯,去瘀生新,二三劑,當有痛即止矣。如或瘀積小腹不散,轉側若刀錐刺痛者,手不可按,痛而不移者,用失笑丸主之,佐花蕊石散二錢,瘀行痛止。如感風寒者,必口鼻氣冷。

停食者,必吞酸滿悶。二此者俱用二香散主之。若中氣虛寒,腹中冷痛,必喜熱物熨之,喜手按而痛稍緩,用理中湯肉桂溫之。如小腹氣從下逆,沖而上痛,連心腹者,忽聚忽散,此皆瘕氣也,另用橘核丸主之。如小腹有塊,手不可按者,瘀血壅滯,名曰兒枕痛,並用失笑丸。

若瘀不散,久防生腸癰,即於後編查看,審細治之。

生化湯(見前玉門不閉或加肉桂),失笑丸見前包衣不下),花蕊石散見前)。

二香散

香附(二錢),廣木香(一錢),砂仁(五分),陳皮(五分),炙草(五分),炮姜(一錢),生薑(一片)

水煎服。

理中湯

白朮(二錢),炙草(七分),乾薑(一錢),人參(一錢)

煎服。有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橘核

橘核(鹽酒炒,二兩),小茴香川楝子(煨去肉),桃仁(炒去皮尖,雙仁不用),香附,山楂核(炒)

以上各一兩為末,紅花、廣木香各(五錢)為末,神麯(三兩),打糊為丸,每服三錢,開水下。

3. 腹內癰

產後積瘀,每生內癰,人所罕識。其流腿股而生者,外出毒也。此外科可治,然無大害。積於內而生大小腸癰者,內科產科之事也,不可不知。往往穿臍而出,或內爛斷腸而死者,人只知為腹痛而死,而不知腸癰之為害。予治愈者多人,因著於編以補發前人之所未發,並使後之產科知之以救人耳。

其症當按其腹內痛處,有硬塊在臍邊,按之愈痛者是也。若硬塊堅,未成膿也。尺脈必不數。日夜痛無休歇,方用牡丹皮散,服數劑必散。如尺脈已數,按之塊稍軟,內必腸鳴,二便不甚流利,間或痛一止,少頃又痛,此癰已成,膿毒無出路。小腸癰必穿臍而出,勢已危矣。

以大劑人參補之,或可十中救一。然性命雖保,而終身亦不能生育矣。倘不知治法,則尿從臍出,必死無救。其大腸癰者,便難出,治不如法,或不與出毒,毒必爛腸,腸傷必瀉,上不飲食而嘔惡,口中有一股濁穢之氣,此腸爛穿必死。予治驗有案,附於卷尾。

若瘀流腿股或腰臀,則痛如錐刺,手不可近,亦防生疽,宜服桃仁湯早散之。腸癰初起,小腹痛,小便不利,六脈微緩,不作寒熱者輕。若已成,小腹堅硬而腫,六脈洪數者險。或尺部獨數,可治。潰後腥臭,不進食不受補者,不治也。初服丹皮散,不消,再進桃仁湯或薏苡仁湯

如不消去,以排膿湯。如未穿,與陳皮葵根湯即穿。膿出後,仍在微痛,予制海浮湯三服,毒未盡者則去,已盡者易於收口。三服後,即宜服四物、八珍、十全大補等湯補之。不然,毒雖去內尚虛,防有食少、面黃、盜汗、無力、神倦、不寐一派虛象出矣。並忌房事年餘,食物、氣惱俱宜謹慎。

千金牡丹皮散

丹皮,苡仁,茯苓,生黃耆,生甘草,桃仁,白芷(以上各一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官桂(五分),木香(三分),人參(一錢,無力者以黨參五六錢代之)

水二碗,食前煎服。

苡仁湯

苡仁,栝蔞仁(各三錢),丹皮,白芍(各一錢),桃仁(二錢去皮尖研)

水煎,空心服。

排膿湯

生黃耆(三錢),當歸(三錢),銀花,川芎,甲片(炒敲碎),栝蔞仁,白芷(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陳皮葵根湯

廣皮(二錢),生黃耆(五錢),當歸(二錢),皂角(二錢),蜀葵花根(一兩,切片)

水三碗,酒一杯煎,分二次服。

海浮湯

乳香(二錢),沒藥,浙貝,茯苓(各一錢五分),生黃耆(三錢酒炒),炙草(五分)

水煎服。

四物湯(見前),八珍湯(見前,加黃耆、肉桂十全大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