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註產科心法》~ 上集 (10)
上集 (10)
1. 胸腹痛
張仲景曰:懷孕腹痛,當歸芍藥散治之。此益氣血也。然或有宿痰,或風冷觸犯,或氣或食,統以香附、砂仁、蘇梗、生薑四味極穩。
當歸芍藥散
當歸,白芍,茯苓,白朮,澤瀉,川芎
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二錢。
白話文:
張仲景說:懷孕期間肚子痛,可以用當歸芍藥散治療。這方子可以補益氣血。然而,有些婦女可能是因為舊有痰濕,或者風寒入侵,或者氣滯或者食積引起的腹痛,這類情況可以用香附、砂仁、蘇梗、生薑四味藥治療,效果非常穩定。
當歸芍藥散
藥材:當歸、白芍、茯苓、白朮、澤瀉、川芎
用法:水煎服,或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
2. 腰痛
大凡腰痛皆屬腎虛,在妊中最宜急治。蓋胞胎繫於帶脈,帶脫則胞下墜矣。古方用青娥散治之,予常以熟地、杜仲合保胎丸多效。
青娥丸
杜仲(四兩,姜炒),補骨脂(一兩,鹽炒),核桃肉(二兩)
為末蜜丸,酒下。
白話文:
腰痛通常是腎虛導致的,尤其懷孕期間更要及時治療。因為胎兒依靠帶脈懸掛在子宮內,如果帶脈鬆脫,就會導致胎兒下墜。古方用青娥散治療,我常以熟地、杜仲配合保胎丸,效果更佳。
青娥丸的組成是:杜仲(四兩,用薑炒),補骨脂(一兩,用鹽炒),核桃肉(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劑,用酒送服。
3. 痰臌似胎案
昔於庚辰歲,海寧萬家渡金姓,娶妻十載未孕,忽月事過期,長安醫者謂之孕,遂以熟地阿膠苓朮之類補安。延至十月,尚不見產。腹日大,婦日病,及至十五月,人不起床,食不過喉,腹大異常。偶一腹痛,即腸鳴如踏水車之響,門外俱聞其聲。危急之甚,斯時喆因朱敷文、吳大成兄相請在彼,邀往診之。
其人已奄奄一息,諸醫袖手待斃。有曰鬼胎,曰經阻。予診之,六脈滑大無倫,按之堅實,乃曰非孕也,此痰臌也。由思多傷脾,脾不為胃行其津液而化痰。初誤為孕,服滋膩寒涼之藥,致痰不行,積久而成斯症。若不攻之,必無生理。隨用二陳湯加南星、厚朴、檳榔、三稜、莪朮、桂、姜,二三劑即下行,病家恐致痢,急復請。視脈稍和,所下者赭色成塊,挑開內白色。
白話文:
從前在庚辰年,海寧萬家渡金姓人家,娶妻十年未懷孕,突然月事延遲,長安的醫生說她懷孕了,於是就用熟地、阿膠、茯苓、白朮等藥物來補益安胎。一直到了十月,婦人生產的跡象依然沒有。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婦人一天比一天病重,到了十五個月,她連床都起不了,吃不下東西,肚子異常地大。偶爾腹痛,腸鳴聲如同踏水車般響亮,連門外都能聽到。情況十分危急,當時我因為朱敷文、吳大成二位先生的邀請,正在當地,就前往診治。
病人已經奄奄一息,其他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有人說是鬼胎,有人說是經脈阻滯。我診斷之後,發現她六脈滑大無倫,按壓下去堅實無比,於是判斷她並沒有懷孕,而是痰臌。由於思慮過度傷了脾臟,脾臟無法將胃裡的津液運化,就化成了痰。一開始誤以為懷孕,吃了滋膩寒涼的藥物,導致痰無法排出,積久而成此症。如果不攻破痰症,她必無生機。於是就用二陳湯,加入南星、厚朴、檳榔、三稜、莪朮、桂枝、生薑,服用了二三劑之後,痰就順利排出,病人擔心會腹瀉,急忙再次求診。看了一下脈象,已經稍微平緩,排出的痰呈赭色塊狀,剖開裡面是白色。
予曰:此血裹痰也。即於前方加大黃、礞石。又數劑,日下二三十行,腹漸消而進糜粥矣。十日後,轉用薑桂六君子湯、枳實理中丸、煎丸並進,而病人起矣。眾皆敬服。彼時若再姑息不攻,安得不脹死?所以藥貴得當,何妨破格用之?以救此垂危之人,因存是案以備後人之用。
喆讀吳菱山先生辨疑書中治一婦,乃痰飲血癥症,為前醫作胎之誤,與此症相似。
滑本胎脈,若至滑大無倫,按之堅實,非胎之脈明矣。奈何諸醫之不悟也。見所下赭色,而痰裹於內,即於前方又加大黃攻瘀,礞石攻痰,此所謂隨機應變不泥於方也。
白話文:
我說:「這是血裹痰症。」便在原方中加入大黃、礞石。服下幾劑藥後,每天大便量達二三十行,腹部漸漸消瘦,並開始食用糜粥。十天后,轉用薑桂六君子湯、枳實理中丸,煎成湯藥並服用丸藥,病人終於康復。眾人皆敬佩我的醫術。當時若再姑息不治,病人豈不因腹脹而亡?所以用藥要得當,即使破格用藥也無妨,只要能救治垂危之人。我將此案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
我讀過吳菱山先生的《辨疑書》,其中記載他治癒一位婦女,患的是痰飲血癥,卻被前醫誤診為懷孕,這與此案症狀相似。
滑脈,若滑動過大,按之堅實,則顯然不是懷孕的脈象。為何那些醫生不明白呢?他們看到病人下腹有赭色分泌物,便以為是痰裹在內,於是又在原方中加入大黃攻瘀,礞石攻痰,這就是所謂的隨機應變,不拘泥於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