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4)
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4)
1. 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加味大造丸(方見本卷熱蒸成勞瘵門)
桂延生化湯
肉桂(研)、延胡索(炒)、炮姜(各四分),甘草(三分),桃仁(十粒,炒,去皮尖,研),川芎(一錢),當歸(三錢)
如痛止,原方減肉桂、延胡索。
如臍下無血塊,而仍痛不止者,原方加熟地三錢。
產後乳癰乳疽
產後乳癰乳疽初發時,寒熱往來如瘧,不可作瘧治,亦不可全用敗毒消疽等味,當大補氣血,佐以金銀花等味,以散邪毒。若膿未成,痛不可忍,宜瓜蔞乳沒散;已成膿,宜排膿大補湯,外用馬蹄香搗爛敷之;若膿已出,而虛弱日甚,宜十全大補湯。
瓜蔞乳沒散
全瓜蔞(一枚,皮仁皆搗爛),當歸、金銀花(各三錢),白芷(一錢),青皮(五分),乳香(去油)、沒藥(炒,各五分),甘草(四分,炙),蒲公英(五錢)
水煎,加酒一盅服。
排膿大補湯
人參、白朮(土炒)、生地、金銀花(各二錢),全當歸(三錢),茯苓(三錢),黃耆(四錢,炒),連翹(五分,去心),青皮(三分),烏梅(一個,研),白芷(五分),大棗(一枚)
十全大補湯(古方,本卷第四章略述,此詳之。)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土炒),熟地(五錢,炒),當歸(三錢),茯苓(四錢),川芎(一錢),甘草(二錢),肉桂(一錢,研),黃耆(三錢),白芍(三錢,酒炒)
泄瀉,原方加蓮子十四粒(研)肉豆蔻一枚(煨研)。口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一錢。不長皮,原方加雞內金二錢。不收口,以參末膏藥貼之;或原方加浙貝母三錢。
按:乳癰乳疽潰後,總以十全大補湯為最宜。若或稍有火毒,原方減肉桂,加金銀花、蒲公英、遠志肉、紹酒煎,日服三煎自安。
產後流注
產後惡露流注於腎腰關節之處,或漫腫,或結塊作痛,久則腫起,肢體倦怠,急用蔥熨法以散外腫,內服參歸生化湯以散血滯。至已潰、未潰,其法參之乳癰症中。
蔥熨法
用生蔥一握搗為餅,貼患處,加厚布三四層以炭火斗熨之,立效。此方又治癰疽初起。
參歸生化湯
人參(二錢),當歸(三錢),川芎、黃耆(各一錢半),肉桂(八分,研),甘草(五分),白芷(一錢半)
五香餅灸法
公丁香、木香、沉香、肉桂(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五味共為細末。
五香餅灸流注法,以五香末用米湯為餅,先以大蒜泥鋪初起之患處,以五香餅放蒜泥上,用艾火球灸在餅上,痛者灸至不痛,而癢則止;癢者灸至痛則止;如不痛不癢者,灸至皮肉融洽為度,多灸一二次為貴,毒自散矣。若灸陰毒、無名腫痛風毒,原方加白芷、紫蘇、薑黃、血竭花各五分,同和為餅,灸法同流注。
白話文:
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加味大造丸(配方見本卷熱蒸成勞瘵門)
桂延生化湯:肉桂(研磨)、延胡索(炒)、炮姜(各四分),甘草(三分),桃仁(十粒,炒,去皮尖,研磨),川芎(一錢),當歸(三錢)。 如果疼痛停止,則根據原方減少肉桂、延胡索用量。如果臍下沒有血塊,但疼痛仍持續不止,則在原方中加入熟地三錢。
產後乳癰乳疽:產後乳癰乳疽初發時,寒熱交替如同瘧疾,但不可按照治療瘧疾的方法處理,也不可完全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應當大補氣血,輔以金銀花等藥物,以散邪毒。如果膿尚未形成,疼痛難忍,則宜用瓜蔞乳沒散;如果膿已形成,則宜用排膿大補湯,並外敷搗爛的馬蹄香;如果膿已排出,但虛弱日益加重,則宜用十全大補湯。
瓜蔞乳沒散:全瓜蔞(一枚,皮仁皆搗爛),當歸、金銀花(各三錢),白芷(一錢),青皮(五分),乳香(去油)、沒藥(炒,各五分),甘草(四分,炙),蒲公英(五錢)。水煎服,加入一盅酒。
排膿大補湯:人參、白朮(土炒)、生地、金銀花(各二錢),全當歸(三錢),茯苓(三錢),黃耆(四錢,炒),連翹(五分,去心),青皮(三分),烏梅(一個,研磨),白芷(五分),大棗(一枚)。
十全大補湯:(古方,本卷第四章略述,此處詳述。)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土炒),熟地(五錢,炒),當歸(三錢),茯苓(四錢),川芎(一錢),甘草(二錢),肉桂(一錢,研磨),黃耆(三錢),白芍(三錢,酒炒)。 如果腹瀉,則在原方中加入蓮子十四粒(研磨)和肉豆蔻一枚(煨後研磨)。如果口渴,則在原方中加入麥冬、五味子各一錢。如果傷口不癒合,則在原方中加入雞內金二錢。如果傷口不收口,則用參末膏藥貼敷;或者在原方中加入浙貝母三錢。 按:乳癰乳疽潰爛後,通常以十全大補湯為最合適。如果略有火毒,則減少原方中肉桂的用量,加入金銀花、蒲公英、遠志肉,用紹酒煎服,每日服用三次即可。
產後流注:產後惡露流注於腎、腰、關節處,或腫脹,或結塊疼痛,久則腫脹加重,肢體倦怠,需緊急使用蔥熨法以散除外在腫脹,內服參歸生化湯以散瘀血。至於已潰爛或未潰爛,其治療方法參照乳癰的治療方法。
蔥熨法:用一把生蔥搗爛成餅狀,貼在患處,在其上加厚布三四層,用炭火溫熨,效果迅速。此法也可治療癰疽初期。
參歸生化湯:人參(二錢),當歸(三錢),川芎、黃耆(各一錢半),肉桂(八分,研磨),甘草(五分),白芷(一錢半)。
五香餅灸法:丁香、木香、沉香、肉桂(各一錢),麝香(五分)。將以上五味研磨成細末。五香餅灸治療流注的方法是:用米湯將五香粉末製成餅狀,先將大蒜泥塗抹在患處初期,然後將五香餅放在蒜泥上,用艾火球灸烤餅子。如果疼痛,則灸烤至疼痛消失;如果發癢,則灸烤至疼痛;如果既不痛也不癢,則灸烤至皮膚組織融合為度,一般灸烤一到兩次即可,毒邪自然會散去。如果灸治陰毒、無名腫痛或風毒,則在原方中加入白芷、紫蘇、薑黃、血竭花各五分,混合製成餅狀,灸法同治療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