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濂胎產方案》~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5)

1. 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久不進飲食,聞藥即吐,用人參一錢,水一杯煎焦,以煙氣薰之,即引開胃口。

鮮血來多不止,以仁桂生化湯加升麻、白芷各五錢。

如無汗脫等症而血崩者,宜服生化湯,原方加荊芥炭二錢(炒透黑),服之自安。

世言:芎歸活血,不可治崩,殊誤。

五灰散

荊芥(二錢,炒透存性),棕皮(二錢,炒透存性),地榆(三錢,炒透存性),杜仲(四錢,炒透存性),續斷(四錢),黃芩(二錢五分,炒黑存性),人發(五分,燒灰),茯神(三錢,辰砂拌)

上方服後,血止即換潤補之方。然過用主燥干之疾,當以升舉大補湯潤之即可。

升舉大補湯

人參、白朮(土炒,各三錢),川芎(一錢),全當歸(一錢五分),熟地(三錢),黃耆(二錢,炙),白芷(四分),陳橘皮黃連(炒老研),黃柏(炒,瀉者勿用),羌活、防風(各四分),升麻、甘草(各五分)

上方治產後,日久血崩不止,或如雞卵大塊,或去血如片,宜大補脾胃,升提氣血,少加鎮墜心火之藥,此方並治老少血崩等症。

如渴,原方加麥門冬(去心)、五味子各五分。

瀉,原方加蓮子一錢五分(去心炒)。

痰,原方加半夏二錢(姜炒)。

兼白帶,原方加蒼朮(炒)、半夏(姜炒)各一錢。

產後類傷寒三陰症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專論為陽明症;口燥咽乾,毋專論為少陰症;腹滿嗌乾,大便秘結,毋專論為太陰症;又汗多譫語,毋專論腸胃有燥糞。其諸症多由勞倦傷脾,運化稍遲,氣血枯竭所致。治宜養正通幽湯,勿執偏門,妄用承氣,致沾唇莫救。

按:此論更當細玩,即書所謂,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之意,又即甘溫能除大熱之旨也。

養正通幽湯

蓯蓉(五錢),廣橘皮(四分),川芎(二錢五分),甘草(五分,炙),桃仁(五粒,炒去皮尖),火麻仁(三錢,炒研)

諸症加減如前,惟汗出譫語便實,乃氣血兩虧,神衰,心主失守,急宜養榮安神,此方加茯苓、酸棗仁、柏子仁、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

大便至十日燥結不通,肛門必有燥糞,用蜜煎人皂角末,或豬膽汁及枯鹽導之,勿用下藥泄瀉不止,或致虛閉以成膨脹,為害不淺。產訖第一須服生化湯數劑,必無血燥腸枯之症。

產後類傷寒三陽症

產後七日內,發熱、頭痛、惡寒,勿專論為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疼,勿專論為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虧,陰陽不和而類外感,切不可用麻黃湯,以治太陽類症;用柴胡湯,以治少陽類症。蓋脫血之餘又發汗,以重亡其陽,是使陰陽兩竭,禍不勝言。即或症中真感傷寒,而橘仁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寒,且營衛調和,諸症自退。

白話文:

久不進食,聞到藥味就吐,可以用人參一錢,加一杯水煎熬到焦黑,用藥煙熏鼻子,就能開胃。

產後出血過多不止,用桂枝茯苓丸加升麻、白芷各五錢。

如果沒有出汗等症狀,卻發生崩漏,應該服用桂枝茯苓丸,原方再加荊芥炭二錢(炒到焦黑),服用後就能好轉。

俗話說:川芎、當歸活血,不能治療崩漏,這是錯誤的。

五灰散

荊芥(二錢,炒到焦黑存性),棕櫚皮(二錢,炒到焦黑存性),地榆(三錢,炒到焦黑存性),杜仲(四錢,炒到焦黑存性),續斷(四錢),黃芩(二錢五分,炒黑存性),人髮(五分,燒成灰),茯神(三錢,用硃砂拌和)

服用上方藥物,出血停止後就換成滋陰補養的方子。如果過度使用燥熱的藥物,導致身體乾燥,就應該用升舉大補湯滋潤身體。

升舉大補湯

人參、白朮(土炒,各三錢),川芎(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熟地黃(三錢),黃耆(二錢,炙),白芷(四分),陳皮、黃連(炒老研磨),黃柏(炒,瀉者勿用),羌活、防風(各四分),升麻、甘草(各五分)

上方藥物用於治療產後出血時間長,出血不止,或者像雞蛋那麼大的血塊,或者像片狀出血,適用於大補脾胃,提升氣血,少加一些鎮壓心火的藥物,此方也治療老少血崩等症。

如果口渴,原方加麥門冬(去心)、五味子各五分。

如果腹瀉,原方加蓮子一錢五分(去心炒)。

如果痰多,原方加半夏二錢(用薑汁炒)。

如果同時有白帶,原方加蒼朮(炒)、半夏(用薑汁炒)各一錢。

產後類似傷寒三陰症

產後潮熱出汗,大便秘結,不要單純認為是陽明症;口乾舌燥,不要單純認為是少陰症;腹部脹滿,咽喉乾燥,大便秘結,不要單純認為是太陰症;還有汗多神志不清,不要單純認為腸胃有燥屎。這些症狀大多是由於勞累傷脾,運化功能減慢,氣血枯竭所致。治療應該用養正通幽湯,不要拘泥於某一偏方,濫用承氣湯,以免造成唇焦口渴,無法搶救。

按:這段論述更應該仔細研讀,書中所說,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即使有其他症狀,也以調理其他症狀為輔,這也是甘溫藥物可以治療大熱的道理。

養正通幽湯

肉蓯蓉(五錢),廣陳皮(四分),川芎(二錢五分),炙甘草(五分),桃仁(五粒,炒去皮尖),火麻仁(三錢,炒研)

其他症狀加減用藥如前所述,只有汗出神志不清,大便乾燥,才是氣血兩虛,精神衰弱,心神失守,急需滋養補益,安神定志,這時在上方加茯苓、酸棗仁、柏子仁、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

大便十天都乾燥不通,肛門必然有乾燥的糞便,可以用蜂蜜煎煮皂角末,或者豬膽汁和枯鹽導瀉,不要使用瀉藥導致瀉下不止,或者導致虛脫閉塞而引起腹脹,危害很大。產後首先一定要服用桂枝茯苓丸幾劑,就不會有血燥腸枯的症狀。

產後類似傷寒三陽症

產後七天內,發熱、頭痛、惡寒,不要單純認為是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不要單純認為是少陽症,這兩種症狀都是由於氣血兩虛,陰陽失調而類似外感,絕對不能用麻黃湯治療太陽類症狀;也不能用柴胡湯治療少陽類症狀。因為失血後再發汗,會加重陽氣的損傷,導致陰陽兩虛,禍患不可勝言。即使症狀中真的感受了傷寒,桂枝茯苓丸中的川芎、生薑也能散寒,而且能調和營衛,各類症狀自然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