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仙方》~ 卷一 (3)
卷一 (3)
1. 黑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黑者,甚則如黑豆汁,其氣亦腥,所謂黑帶也。夫黑帶者,乃火熱之極也。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症必腹中疼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必發腫,面色必發紅,日久必黃瘦,飲食必兼人,口中必熱渴,飲以涼水,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熬煎,所以熬干而變為炭色,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非少有寒氣也。此等之症,不至發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養其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耳。
所以但成黑帶之症,是火結於下,而不炎於上也。治法惟以瀉火為主,火熱退,濕自除矣。
方用_利火湯_:
大黃(三錢),白朮(五錢,土炒),茯苓(三錢),前仁(三錢,酒炒),王不留(三錢),黃連(三錢),梔子(三錢,炒),知母(二錢),劉寄奴(三錢),石膏(二錢,炒)
水煎服,一劑小便疼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為白,亦少減,再三劑全愈矣,或謂此方過於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依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熱延然不盡不止。今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於大黃之中,則迅速掃除,而又得玉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之機。佐白朮以輔上,茯苓以滲濕,車前以利水,則火退水進,更成既濟之卦矣。
病愈後,當節飲食,戒辛熱之物,調養脾土。若恃有此方,病發即服,必傷元氣矣。慎之!
白話文:
有女性會出現一種分泌物,顏色呈現黑色,嚴重的時候就像黑豆汁一樣,而且散發出一股腥味,這種情況被稱為「黑帶下」。黑帶下的產生,代表體內火熱達到極點。或許有人會疑惑,火熱的顏色本來應該是紅色,怎麼會變成黑色呢?認為這是因為下焦極度寒冷所導致,確實有這樣的可能。然而事實上,火熱到極點時,反而會表現出像水一樣的特性,這只是一種假象。患者通常會感到腹部疼痛,小便時有如刀割般的痛感,私處會腫脹,臉色會發紅,時間久了就會變得黃瘦,食量會比平常大,經常感覺口渴,喝些涼水會覺得稍微舒緩。這是因為胃火太旺,加上命門、膀胱、三焦部位的火熱共同煎熬,導致體液被熬乾,變成了像炭一樣的黑色,這肯定是火熱到了極點所產生的變化,並非有絲毫的寒氣存在。對於這種病症,沒有發狂的,全都是因為腎臟和肺部健康,能持續提供生命力,滋潤心臟和胃部,得以緩解病情。
因此,形成黑帶下的情況,是火熱聚集在下部,而未影響到上部。治療方法應以清火為主,火熱退去,濕氣自然也會消除。
藥方名為「利火湯」:
大黃(三錢),炒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炒前仁(三錢),王不留(三錢),黃連(三錢),炒梔子(三錢),知母(二錢),劉寄奴(三錢),炒石膏(二錢)
用水煎煮服用,第一劑後,小便時的疼痛感就會消失且變得順暢,第二劑後,黑色的分泌物會轉為白色,且數量減少,再服用第三劑,病情就能完全痊癒。有人可能會認為這個藥方效果太強烈,但事實上,在火熱旺盛的情況下,不能採用溫和的療法,就像救火一樣,如果稍有遲疑,火勢就會蔓延不止。現在使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這些性質偏寒的藥材,加入大黃中,可以快速清除火熱,再配合王不留和劉寄奴的利尿效果,讓濕氣和火熱都無法停留。同時,白朮可滋補脾胃,茯苓可幫助排濕,車前草可以利尿,這樣一來,火熱消退,水分增加,就像水火相濟一樣。
病癒後,應節制飲食,避免辛辣和熱性的食物,好好調理脾胃。如果仗著有這個藥方,一發病就服用,必定會傷害到元氣,務必要小心。
2. 赤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漓不斷,所謂赤帶也。夫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白而見赤者,火熱故也。火色赤,故帶下亦赤耳。惟是帶脈繫於腰臍之間,近乎至陰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見火症,豈其路通於命門,而命門之火出而燒之耶?不知帶脈通於腎,而腎氣通於肝。
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鬱怒傷肝,於是肝經之鬱火內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濕熱之氣蘊於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於帶脈之內,皆內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現於其色也。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赤帶屬之心火,誤矣。
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庶幾可愈。
方用_清肝止淋湯_:
白芍(一兩,醋炒),當歸(一兩,酒炒),粉丹皮(三錢),生地(五錢,酒炒),小黑豆(一兩),黃柏(二錢),牛膝(二錢),香附(二錢,酒炒),紅棗(十個),阿膠(三錢,白麵炒)
水煎服,一劑少止,二劑又少止,四劑愈,十劑不再發。此方但主補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濕者,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夫人之所以旺者,由於血之衰,補血即足以制火。且水與血合,而成赤帶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濕非濕,則濕亦盡化而為血矣。所以治血則濕亦除,又何必利濕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純於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一利其濕,反引火下行,轉難遽效矣。
或問日,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氣,今但補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得舒;肝氣舒,自不剋土;脾不受克,則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參、白芍之品以致累事哉!
不用參、朮、苓極妙。此症若誤認為血漏,恐其久則成崩,用參、朮、苓等藥治之,多不見效,赤帶反甚。若年逾七七癸水將止,或頻頻見血,此崩症也,宜分別治之。
白話文:
標題:[紅色分泌物]
內容:有些女性會有顏色呈現紅色的分泌物,看起來像血卻不是血,持續不斷地流出,這被稱作「赤帶」。實際上,赤帶也是溼氣引發的疾病。溼氣源自脾胃,應表現爲黃色或白色分泌物。然而,現在看到的卻是紅色,這是由火熱造成的。因爲火的顏色是紅的,所以分泌物也就變成紅色了。帶脈位於腰部和肚臍之間,接近身體最陰冷的部分,不應該有火熱的症狀出現。如果出現了火熱症狀,那可能是與命門(中醫理論中的一個穴位)相通,導致命門的火氣出來燒灼身體。但是,其實帶脈與腎臟相連,腎臟的氣則與肝臟相通。
女性因憂鬱和憤怒傷及脾臟和肝臟,使肝經的鬱火內盛,向下剋制脾土,脾土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溼熱的氣體積聚在帶脈周圍。同時,肝臟不能儲存血液,血液也滲透到帶脈中,這都是因爲脾臟受傷,無法正常運化,使得溼熱的氣體隨著氣流下降,和血液一同下泄,因此呈現出類似血但又不是血的分泌物。事實上,血液和溼氣無法完全分離,很多人將赤帶歸咎於心火過旺,這是錯誤的。
治療方法是清除肝火併扶持脾氣,這樣可能可以治癒。
藥方採用的是「清肝止淋湯」:
白芍(一兩,醋炒),當歸(一兩,酒炒),粉丹皮(三錢),生地(五錢,酒炒),小黑豆(一兩),黃柏(二錢),牛膝(二錢),香附(二錢,酒炒),紅棗(十個),阿膠(三錢,白麪炒)
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可以稍微止住,二劑再稍微止住,四劑痊癒,十劑以後不會復發。這個藥方主要是補充肝血,不針對脾溼,因爲赤帶的主要原因是火氣過旺而溼氣較輕。人的生命力旺盛,是因爲血液充足,補血就能抑制火氣。況且,水和血混合,形成赤帶的症狀,根本無法分辨是不是溼氣,那麼溼氣也會轉化成爲血液。所以治療血液問題,溼氣自然會消除,何須多此一舉去利溼呢!這個藥方的巧妙之處,在於它主要針對血液問題,稍微加入一些清火的藥材,因此效果特別顯著。如果一味的利溼,反而會使火氣下移,更難見效。
有人問,我之前說要增強脾土的氣,現在卻只補充肝木的血,爲什麼呢?其實,使用白芍來平衡肝臟,肝臟的氣得到舒緩,自然就不會剋制脾土;脾土不受剋制,脾土自然就會旺盛,這就是平衡肝臟,正是爲了扶持脾臟,何須再加上人參、白朮這類藥物,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呢!
不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等藥材,是非常妙的。如果錯誤地認爲這是血漏,擔心長期下去會導致崩漏,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等藥物治療,大多不會見效,赤帶反而會更嚴重。如果年齡超過四十九歲,癸水即將停止,或者頻繁出現出血的情況,那就是崩漏症狀,應該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