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15)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15)

1. 化痰

二陳湯 局方 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惡阻、頭弦、心悸。半夏薑製(二錢) 陳皮去白 茯芩(一錢) 甘草(五分) 加薑煎。半夏、陳皮,貴其陳久,則無燥散之患,故名二陳。

(箋疏)此為治痰通用之成方,二陳化痰,人盡知之。茯芩本為疏滌痰飲之主藥,唯市肆中物,皆是培植而生,故鮮實效。加生薑者,亦滌飲也。惟甘草甜膩,正是相反,此當去之。

半夏茯芩湯 干金 治妊娠惡阻、煩悶、吐逆、惡食、頭弦、體重、惡寒、汗出等症。半夏 生薑 各(三十銖) 乾地黃 赤茯芩 各(十八銑) 橘皮 旋覆花 細辛 人參 芍藥 芎窮 桔梗 甘草各(十二銖)。車氏祗用八味,去細辛、川芎、桔梗之升提,芍藥之酸斂,尤為盡善。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積月日,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失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銖。若變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十二銖。若食少,胃中虛生熱,大便閉塞,小便赤少者,宜加大黃(十八銖) 去地黃,加黃芩(六銖) 餘依方服。一劑得下後,消息看氣力冷熱增損,方更服一劑。湯便急,使茯芩丸,令能食,便強健也。忌生冷、醋、滑、油膩。方論見惡阻門。

(箋疏)惡阻皆氣逆挾痰,甘地膩滯,必不可投。細辛升陽,惟胃寒者宜之。痰熱不用。

茯芩圓 千金

茯芩 人參 桂心熬 乾薑 半夏 橘皮各(一兩) 白朮 葛根 甘草 枳實 各二兩

右十味,蜜丸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漸加三十丸,日三次。肘後不用乾薑,半夏、橘皮各(一兩) 白朮、葛根止用五物。又云妊娠忌桂,故熬。

(箋疏)古人多寒症,故方中有薑桂,非今人所宜。葛根升舉胃氣,亦與嘔家相反。善學古者,必不可渾侖吞棗。

又方 此在景岳全書,名竹茹湯,治孕婦嘔吐不止,噁心少食,服此止嘔清痰。

青竹茹 橘皮各(十八銖) 茯芩 生薑各(一兩) 半夏(三十銖)

右五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箋疏)此乃熱痰互阻,泛溢啞嘔之專劑。

橘皮湯 千金 治妊娠嘔呸,不下食。

竹茹 橘皮 人參 白朮各(十八銖) 生薑(一兩) 厚朴(十二銖)制

右六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附參

金匱軍用橘皮湯,又橘皮三升,竹茹二升,人參(一兩) 寸草(五兩) 炙生薑(半斤) 大棗(三十枚) 名橘皮竹茹湯,均治噦。述後人又因金匱加半夏、赤芩、枇杷葉,亦名橘皮竹茹湯,治虛人嘔逆。

(箋疏)此即上方之所自出,胃虛有熱而上逆者宜之。

六神湯 治產後痰迷神昏,膽語,惡露不斷者,甚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方論見前產後案中。

白話文:

標題:[化痰]

內容:二陳湯是根據古方配製,用於治療各種由痰飲引發的疾病,如咳嗽、脹滿、嘔吐、噁心、頭痛、心悸等症狀。配方包含半夏(炮製,2錢)、陳皮(去白,2錢)、茯苓(1錢)、甘草(5分)。加入生薑一同煎煮。半夏和陳皮因其陳久,所以沒有燥散的副作用,因此被命名爲二陳。

註釋:這是治療痰疾的通用處方,人們普遍知道二陳可以化痰。茯苓原本是清除痰飲的主要藥物,但市面上的茯苓大多是人工培育,所以效果並不明顯。加入生薑也是爲了消除體內溼氣。然而,甘草的甜膩性質與這方藥性相悖,應該去掉。

另外,還有半夏茯芩湯,用於治療孕婦的噁心、煩悶、嘔吐、食慾不振、頭重、體重、怕冷、出汗等症狀。配方包含半夏、生薑、生地黃、赤茯苓、橘皮、旋復花、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桔梗、甘草等。如果病情拖延未治,或者服藥時間不當導致病情變化,出現口渴、口腔潰瘍等症狀,則需調整配方。

茯苓丸,用於治療孕婦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等症狀。配方包含茯苓、人參、桂心、乾薑、半夏、橘皮、白朮、葛根、甘草、枳實等。服用方法爲每日三次,每次20粒,逐漸增加到30粒。孕婦應避免食用生冷、醋滑、油膩的食物。

另一方,名爲竹茹湯,用於治療孕婦持續嘔吐、噁心、食慾不佳等症狀。配方包含青竹茹、橘皮、茯苓、生薑、半夏等。服用方法爲將藥材用水煎煮,然後分三次服用。

最後,六神湯,用於產後痰迷、神志不清、惡語連篇、惡露不斷等症狀,甚至可能出現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狀。配方包含杜刮、橘紅、石菖蒲、半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