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沈氏女科輯要箋硫卷下 (8)

1. 補養

六味丸,錢仲陽,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揖,精血枯竭。

地黃砂仁酒拌九蒸九曬八兩,山茱肉酒潤四兩,山藥四兩,茯芩乳拌,丹皮澤瀉各三兩,蜜丸空心鹽湯下,冬酒下。

六味地黃湯,治同上。

白話文:

【補養】

六味丸,這是錢仲陽所制,用於治療肝腎功能不足,真陰損耗,精血乾涸的情況。

具體的配方是:熟地黃和砂仁,先以酒拌後,經過九次蒸煮與曬乾,份量為八兩;山茱萸肉,以酒浸泡潤濕,份量為四兩;山藥四兩;茯苓,以乳汁拌合;牡丹皮和澤瀉,兩者份量各為三兩。以上材料製成蜜丸,服用時在空腹時以鹽水吞服,冬季則可用酒送服。

另外,六味地黃湯的治療原理與上述相同。

2. 前方煎服

八味丸 崔氏

前方加肉桂、附子各一兩,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尺脈弱者宜之,亦治婦人轉胞。

前方加黃柏、知母各二兩,名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盛,尺脈旺者宜之。

(箋疏)自薛立齋、張景岳、趙養葵輩濫用六味地黃,而世之醫者無不視六味為滋陰補腎必需之品。須知六味之方,本於八味腎氣崔氏立方之旨,原為腎氣不充,不能鼓舞真陽而小便不利者設法,故以少少桂附溫養腎氣,萸肉固攝肝腎,而重用地黃峻滋陰液,即以丹皮泄導下焦濕熱,茯苓、澤瀉淡滲泄水,通利小便,其用薯蕷者,實脾以堤水。他觀仲景凡用是方,多有小便不利一句,則是方真諦,全從利水著想,顯而易知。方名腎氣,所重者在乎「氣」字,明非填補腎陰、腎陽之意。惟金匱消渴門,飲一斗,小便亦一斗,主以此丸,似乎渴而且消沃,非遍利之意,然此亦為腎陽無權,不能氣升於上,所以上焦反渴,乃消症中之不多有者,原與肺胃燥火之消渴皎然不同。其所以渴者,乃因陽虛不能蒸氣化液,所以不得不飲,然飲一斗而小溲亦是一斗,溲不加多,又明與下焦有火之飲一溲二,大異則小水雖未必不利,然尚不加多,故茯苓、丹皮、澤瀉不嫌滲泄,而桂附、萸肉溫養肝腎,乃為適合。至錢仲陽於臂氣丸中,減去桂附,止用六味以治小兒腎虛為之說者,輒曰:「小兒純陽,不需溫腎。」然中之丹皮、芩、瀉,豈填補腎陰之藥?頤謂仲陽制此六味丸方,蓋謂病後輕描淡寫,作用可助真陰,可泄餘熱,必無甚病症著,乃可用之,亦未必遽以為大補之品。奈後人不學,一見仲陽補腎二字,遂謂大補滋填,竟是無出此方之右,絕不知細心體會,一思丹皮、澤、芩究竟功用奚若?此立齋、養葵之簡陋,本屬醫界之最不可問者,而景岳只知推崇熟地,遂亦隨聲附和,不辨真味。至近今之浪用六、八味者,則皆中薛、趙、景岳之毒者耳。最可笑者,汪認庵《醫方集解》竟列六味於補養方中,首屈一指,俗學見之,那不寶若無價之珍?而方下謂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等,凡七十餘字,叢雜繁蕪,可鄙已極。汪氏書中大都如此,毫無辨駁價值,頤亦不屑為之妄費筆墨。可惜堯封於此,乃亦截取其肝腎不足之十二字,作為六味主治,則果是精血枯竭,而可以丹皮、澤、苓清涼滲泄,毋乃不思之甚耶?

腎氣丸 金匱

桂附八味丸加車前、牛膝,劑用地黃(四兩),山藥以下皆(一兩),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制。

徐藹輝曰:金匱要略用桂枝,無車前、牛膝,治婦人轉胞,此名加味腎氣丸,系治水腫。

(箋疏)此嚴用和濟生方也,為導水計,故於八味方中加以車前、牛膝。嚴氏本以附子為君,而減少地黃,治水腫腎陽衰者,以地太膩而減其半,亦自有理。薛立齋又改用茯芩為君,汪氏《醫方集解》錄之於利濕門中,名曰加味腎氣丸,猶可說也。而於六味,除了叉曰桂附八味丸加車前、牛膝,名腎氣丸,而注之以金匱二字,一似金匱此方本有車前、牛膝者,何以謬戾至此?然汪氏之……

白話文:

[前方煎服]

八味丸,崔氏方

在原本的八味丸配方上增加肉桂和附子各一兩,稱之為桂附八味丸。這主要適用於那些相火不足,尺脈弱的人,也有治療婦人轉胞的功效。

同樣的,如果在原本的八味丸配方上加入黃柏和知母各二兩,就成為了知柏八味丸。這種藥丸主要用於陰虛火旺,尺脈旺盛的人。

自從薛立齋、張景嶽、趙養葵等人過度使用六味地黃丸以來,醫界無不認為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必備藥物。然而,必須明白的是,六味地黃丸的基礎配方實際上源於八味丸,崔氏的方子原本是為了那些腎氣不足,無法鼓舞真陽,導致小便不暢的人而設。

桂附八味丸和知柏八味丸都是從八味丸的基礎上改良而來,主要分別在於添加的草藥和適應症的不同。桂附八味丸適用於相火不足、尺脈弱的患者,而知柏八味丸則適用於陰虛火旺、尺脈旺盛的患者。

在金匱的腎氣丸中,除了原有的八味外,還加入了車前子和牛膝。徐藹輝指出,金匱要略中使用桂枝,但未包含車前子和牛膝,這被稱為加味腎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水腫。

嚴用和的濟生方也是基於相同的原理,為了導水的目的,在八味丸中添加了車前子和牛膝。嚴氏原本是以附子為主藥,並減少地黃的份量,以治療腎陽衰弱引起的水腫。而薛立齋改以茯苓為主藥,汪氏的醫方集解將其歸類在利濕門中,命名為加味腎氣丸。然而,在六味地黃丸中除去了桂附,再加入車前子和牛膝,命名為腎氣丸,並標注源自金匱,這似乎有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