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珍濟陰》~ 卷之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2)

1. 彙輯驗方

理中湯,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脈沉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蛔,及感寒霍亂(藥歌明晰不贅錄)。

理中湯主理中鄉,炙草人參(白)術黑姜,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扶陽。

二妙散

蒼朮(法制有霜者佳黃),黃柏(鹽水炒)

加川膝名三妙散。

龍膽瀉肝湯(《局方》),治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

梔子,黃芩,柴胡,生地,車前,澤瀉,木通,龍膽草,歸尾,甘草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尾,肝經實熱力能排。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咳嗽氣喘,及傷冷傷濕,瘧疾中暑,霍亂吐逆,凡感嵐障不正之氣者,並宜增減用之。

藿香,大腹皮,紫蘇,甘草,桔梗,陳皮,茯苓,白朮,厚朴,半夏,神麯,白芷,生薑,紅棗

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朮樸具,夏曲白芷加薑棗,感傷嵐障並能驅。

甘桔湯,治少陰咽痛喉痺,,肺癰吐膿,乾咳無痰,火鬱在肺。

甘草,桔梗

五皮飲,治水病腫滿,上氣喘急,或腰以下腫。

陳皮,大腹皮,姜皮,桑柏皮,茯苓皮

五皮飲用五般皮,陳茯姜桑大腹奇,或用五加易桑柏,皮虛膚脹此方醫。

人參養營湯,治脾肺氣虛,營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即用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五味、遠志、陳皮、薑棗同煎。

白話文:

彙輯驗方

理中湯,治療傷寒太陰症,症狀為自行腹瀉但無口渴,畏寒且嘔吐,腹痛,大便稀溏,脈象沉弱無力,或伴有厥冷肢體拘急,或胸部脹滿嘔吐蛔蟲,以及因受寒引起的霍亂。(藥方已在歌訣中明確說明,不再贅述)。

理中湯主要調理脾胃,藥材包含炙甘草、人參(白參)、白術、乾薑。適用於嘔吐、腹瀉、腹痛,以及陰寒盛重的病症,如有需要可加附子以加強溫陽作用。

二妙散

成分:蒼朮(以帶霜的黃色佳),黃柏(鹽水炒)。

加入川芎則稱為三妙散。

龍膽瀉肝湯(出自《局方》),治療肝膽經實火濕熱,症狀包括脅肋疼痛、耳聾、膽汁溢出導致口苦、筋脈萎軟、自汗、陰部腫痛、白帶、尿血。

成分: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木通、龍膽草、當歸尾、甘草。

藿香正氣散,治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所致的疾病,症狀包括惡寒發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咳嗽氣喘,以及因受寒受濕引起的瘧疾、中暑、霍亂嘔吐,凡是感受不正之氣所導致的疾病,均可酌情增減藥量使用。

成分:藿香、厚朴、紫蘇、甘草、桔梗、陳皮、茯苓、白朮、厚朴、半夏、神麴、白芷、生薑、紅棗。

甘桔湯,治療少陰經咽喉疼痛腫脹,肺癰吐膿,乾咳無痰,以及肺經熱鬱的症狀。

成分:甘草、桔梗。

五皮飲,治療水腫,症狀包括腹部腫脹、氣喘、或腰部以下腫脹。

成分:陳皮、厚朴、薑皮、桑白皮、茯苓皮。

人參養營湯,治療脾肺氣虛、營血不足,症狀包括心悸、健忘、盜汗、發熱、食慾不振、倦怠、消瘦、面色萎黃、氣短、脫髮、小便短赤。

方法:取十全大補湯,去除川芎,加入五味子、遠志、陳皮、生薑、紅棗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