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三 (9)
卷三 (9)
1. 妊娠二十七證方
一、丹溪安胎飲,治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痛,或飲食不美,孕至五六月,並宜服。
白朮,當歸(二錢),條芩,川芎(八分),人參(一錢),生地(二錢),陳皮,紫蘇,甘草(四分),砂仁(三分)
薑棗煎服。
二、加味安胎飲,孕婦氣元不足,倦怠,或胎動不安,或身微熱,宜此湯。如腰腿痛,須日服二三帖可安。
人參,麥冬,砂仁(一錢),生地(二錢,酒蒸),白朮(二錢五分),陳皮,甘草,紫蘇(四分)
引大棗條芩八分。
三、加味參橘散,孕成後二三月內,惡阻,嘔逆惡食,或頭眩暈倦怠。
人參(一錢),橘皮(四分),白朮,當歸(二錢),半夏(八分),藿香,甘草(四分),砂仁(三分),竹茹(一團),姜(一片)
肥人加竹瀝薑汁半匙。
四、人參白朮散,孕婦常多怒氣,胸腹滿悶,或服順氣烏藥、香附、砂仁,病反增加者宜服。
人參,白朮,當歸(二錢),川芎,條芩(八分),陳皮,紫蘇(四分),甘草(三分),木香汁(二分)
五、加味安胎飲,孕婦腹中不時作痛,小腹重墜,多是血虛氣陷,間有兼寒。
人參(一錢五分),白朮,當歸,熟地(二錢),川芎(八分),甘草,紫蘇,陳皮(四分)
兼寒加吳茱萸一錢,乾薑、砂仁五分。
六、全生白朮散,面目虛浮,四肢有水氣,或久瀉所致,宜健脾利水,宜服。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川芎(八分),當歸(二錢),甘草(三分),紫蘇,陳皮(四分),大腹皮(七分),茯苓(一錢)
水煎。
七、順氣安胎飲,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作痛。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紫蘇,甘草,陳皮,砂仁(四分),當歸(二錢),川芎,黃芩(八分),有氣加木香汁。
八、補中安胎飲,受孕後下血不止,或按月去血點滴,名曰胎漏,大概因勞、因氣血虛、因喜炙煿,熱物過多。忌房事。
人參,白朮,當歸,甘草,熟地,黃芩,紫蘇,白芷
九、膠艾安胎飲,孕婦跌僕動胎,下血不止,宜先服安胎飲。一日兩服,如不止,宜服此。
人參(五錢),條芩,阿膠(蛤粉炒,一錢),川芎,艾葉(八分),甘草,陳皮,紫蘇(四分),當歸,生地,白朮(二錢),姜,棗
十、竹葉安胎飲,孕婦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宜服此。
人參,當歸,炒棗仁,麥冬(一錢),白朮(二錢),生地(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四分),陳皮(三分),黃芩,遠志(八分),竹葉(十片),姜(二片),棗(十二枚)
煩渴加竹茹;有痰加竹瀝三匙,酒、薑汁少許;虛人倍人參;脾虛常瀉去生地、棗仁。
十一、加味天仙藤散,孕婦腿膝發腫,氣滿不舒,或足指腫出水,由脾主四肢,氣弱不能制水也。肺腎少母氣滋賴,而氣促滿悶,諸書名曰水氣,治宜先服此方,不效,更服補中健脾湯。虛人服天仙藤散,必加參、歸、白朮方可。
白話文:
妊娠二十七證方
一、丹溪安胎飲:治療胎氣不安,或腹部輕微疼痛,或腰部疼痛,或飲食不佳,懷孕五到六個月時皆可服用。藥方:白朮、當歸(各二錢),黃芩、川芎(各八分),人參(一錢),生地(二錢),陳皮、紫蘇、甘草(各四分),砂仁(三分)。以薑棗煎服。
二、加味安胎飲:孕婦氣血不足,倦怠,或胎動不安,或身體微熱,適用此方。若腰腿疼痛,需每日服用二到三帖方能安穩。藥方:人參、麥冬、砂仁(各一錢),生地(二錢,酒蒸),白朮(二錢五分),陳皮、甘草、紫蘇(各四分)。以大棗、黃芩(八分)引藥。
三、加味參橘散:懷孕二到三個月內,有妊娠劇吐、嘔逆、惡心、厭食,或頭暈目眩、倦怠等症狀時服用。藥方:人參(一錢),橘皮(四分),白朮、當歸(各二錢),半夏(八分),藿香、甘草(各四分),砂仁(三分),竹茹(一團),薑(一片)。肥胖者加竹瀝、薑汁各半匙。
四、人參白朮散:孕婦經常情緒暴躁,胸腹脹悶,或服用順氣藥物如烏藥、香附、砂仁等症狀反而加重者適用。藥方:人參、白朮、當歸(二錢),川芎、黃芩(各八分),陳皮、紫蘇(各四分),甘草(三分),木香汁(二分)。
五、加味安胎飲:孕婦腹部時常疼痛,小腹墜脹,多為血虛氣陷,偶爾伴有寒症。藥方:人參(一錢五分),白朮、當歸、熟地(各二錢),川芎(八分),甘草、紫蘇、陳皮(各四分)。若伴有寒症,加吳茱萸一錢,乾薑、砂仁各五分。
六、全生白朮散:面部浮腫,四肢水腫,或因久瀉導致者,宜健脾利水,適用此方。藥方: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川芎(八分),當歸(二錢),甘草(三分),紫蘇、陳皮(各四分),大腹皮(七分),茯苓(一錢)。水煎服。
七、順氣安胎飲:胎氣上逆衝擊心腹,脹滿疼痛。藥方: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紫蘇、甘草、陳皮、砂仁(各四分),當歸(二錢),川芎、黃芩(各八分)。如有氣滯,加木香汁。
八、補中安胎飲:懷孕後出血不止,或月經期間點滴出血,稱為胎漏,多因勞累、氣血虛弱、過食辛辣炙烤之物、熱物過多所致。忌房事。藥方:人參、白朮、當歸、甘草、熟地、黃芩、紫蘇、白芷。
九、膠艾安胎飲:孕婦跌倒或受驚導致胎動不安、出血不止,宜先服用安胎飲,若出血不止,再服用此方,每日服用兩次。藥方:人參(五錢),黃芩、阿膠(蛤粉炒,一錢)、川芎、艾葉(各八分),甘草、陳皮、紫蘇(各四分),當歸、生地、白朮(各二錢),薑、棗。
十、竹葉安胎飲:孕婦心悸膽怯,煩悶不安,稱為子煩,適用此方。藥方:人參、當歸、炒棗仁、麥冬(各一錢),白朮(二錢),生地(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四分),陳皮(三分),黃芩、遠志(各八分),竹葉(十片),薑(二片),棗(十二枚)。煩渴加竹茹;有痰加竹瀝三匙,加少許酒、薑汁;虛弱者加倍人參;脾虛常瀉者去生地、棗仁。
十一、加味天仙藤散:孕婦腿膝腫脹,氣機不暢,或腳趾腫脹滲水,因脾主四肢,脾氣虛弱不能制水。肺腎陰虛,氣促胸悶,諸書稱為水氣,治療宜先服用此方,若無效,再服用補中益氣湯。體質虛弱者服用天仙藤散,必須加入人參、當歸、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