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傅青主女科》~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二十

婦人有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來者,人以為血之凝也,

誰知是肝氣不舒乎,夫肝屬木而藏血,最惡風寒,婦人當行經之際,腠理大開,

適逢風之吹,寒之襲,則肝氣為之閉塞,而經水之道路亦隨之而俱閉,

由是腠理經絡,各皆不宣,而寒熱之作,由是而起,其氣行於陽分,則生熱,

其氣行於陰分,則生寒,然此猶感之輕者也,倘外感之風寒更甚,

則內應之熱氣益深,往往有熱入血室,而變為如狂之症,一似遇鬼之狀者,

若但往來寒熱,是風寒未甚,而熱未深耳,治法宜補肝中之血,通其鬱而散其風,

則病隨手而效,所謂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此其一也,

方用加味四物湯

荊芥穗炒黑一錢,尤妙。

熟地(一兩九蒸),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

白話文:

大熟地(一兩,蒸煮九次)、白芍(五錢,用酒炒過)、當歸(五錢,用酒洗淨)

川芎(三錢酒洗),白朮(五錢土炒),粉丹皮(三錢),元胡(一錢酒炒),

白話文:

川芎(15克,用酒清洗) 白朮(25克,用土炒) 粉丹皮(15克) 元胡(5克,用酒炒)

甘草(一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鬱,

用甘草白朮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入於表裏之間,通乎經絡之內,用之得宜,

自奏功如響也。

2. 經水未來腹先疼二十一

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

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夫肝屬木,其中有火,舒則通暢,鬱則不揚,

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疼生,然經滿則不能內藏,而肝中之鬱火焚燒,

內逼經出,則其火亦因之而怒洩,其紫黑者,水火兩戰之象也,其成塊者,

火煎成形之狀也,經失其為經者,正鬱火內奪其權耳,治法似宜大洩肝中之火,

然洩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鬱,則熱之標可去,而熱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

方用宣鬱通經湯

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炒),丹皮(五錢),山梔子(三錢炒),

白話文:

  • 白芍(30 克,用黃酒炒過)
  • 當歸(30 克,用黃酒炒過)
  • 丹皮(30 克)
  • 山梔子(18 克,炒過)

白芥子(二錢炒研),柴胡(一錢),香附(一錢酒炒),川鬱金(一錢醋炒),

白話文:

  • 白芥子(2錢,炒熟研磨成粉)
  • 柴胡(1錢)
  • 香附(1錢,用酒炒)
  • 川鬱金(1錢,用醋炒)

黃芩(一錢酒炒),生甘草(一錢)

水煎,連服四劑,下月斷不先腹疼而後行經矣,此方補肝之血而解肝之鬱,

利肝之氣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3. 行經後少腹疼痛二十二

婦人有少腹疼於行經之後者,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腎氣之涸乎,

夫經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滿則溢,而虛則閉,亦其常耳,何以虛能作疼哉,

蓋腎水一虛,則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剋脾土,木土相爭,則氣必逆,故爾作疼,

治法必須以舒肝氣為主,而益之以補腎之味,則水足而肝氣益安,

肝氣安而逆氣自順,又何疼痛之有哉,方用調肝湯

經前經後腹痛二方極妙,不可加減,若有別症,亦宜此方為主,另加藥味治之,

原方不可減去一味。

山藥(五錢炒),阿膠(三錢白麵炒),當歸(三錢酒洗),

白話文:

  • 山藥(五錢,炒過)
  • 阿膠(三錢,與白麵一同炒過)
  • 當歸(三錢,以酒清洗過)

白芍(三錢酒炒),山萸肉(三錢蒸熟),巴戟(一錢鹽水浸),甘草(一錢)。

白話文:

白芍藥(3錢,用酒炒過),山茱萸(3錢,蒸熟),巴戟天(1錢,用鹽水泡過),甘草(1錢)。

水煎服,此方平調肝氣,既能轉逆氣,又善止鬱疼,經後之症,

以此方調理最佳,不特治經後腹疼之症也。

4. 經前腹痛吐血二十三

婦人有經未行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疼而吐血,人以為火熱之極也,

誰知是肝氣之逆乎,夫肝之性最急,宜順而不宜逆,順則氣安,逆則氣動,

血隨氣為行止,氣安則血安,氣動則血動,亦勿怪其然也,或謂經逆在腎,不在肝,

何以隨血妄行,竟至從口上出也,是肝不藏血之故乎,抑腎不納氣而然乎,

殊不知少陰之火,急如奔馬,得肝火直沖而上,其勢最捷,反經而為血,亦至便也,

正不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但此等吐血,與各經之吐血有不同者,

蓋各經之吐血,由內傷而成,經逆而吐血,乃內溢而激之使然也,其症有絕異,

而其氣逆則一也,治法似宜平肝以順氣,而不必益精以補腎矣,雖然,經逆而吐血,

雖不大損夫血,而反覆顛倒,未免太傷腎氣,必須於補腎之中,用順氣之法,

始為得當,方用順經湯

婦人年壯吐血,往往有之,不可作勞症治,若認為勞症,必至肝氣愈逆,

非勞反成勞矣,方加茜草一錢,懷牛膝八分,尤妙

當歸(五錢酒洗),大熟地(五錢九蒸),白芍(二錢酒炒),丹皮(五錢),

白話文:

當歸(5 錢,用酒洗過) 大熟地(5 錢,蒸過 9 次) 白芍藥(2 錢,用酒炒過) 丹皮(5 錢)

茯苓(三錢),沙參(三錢),黑芥穗(三錢)。

白話文:

白茯苓 (15 公克) 沙參 (15 公克) 黑芥穗 (15 公克)

水煎,服一劑而吐血止,二劑而經順,十劑不再發,此方於補腎調經之中,

而用引血歸經之品,是和血之法實寓順氣之法也,肝不逆而腎氣自順,腎氣既順,

又何經逆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