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上卷 (14)
上卷 (14)
1. 經水將來臍下先疼痛二十四
婦人有經水將來三五日前,而臍下作疼,狀如刀刺者,或寒熱交作,
所下如黑豆汁,人莫不以為血熱之極,誰知是下焦寒溼相爭之故乎,
夫寒溼乃邪氣也,婦人有衝任之脈,居於下焦,衝為血海,任主胞胎,為血室,
均喜正氣相通,最惡邪氣相犯,經水由二經而外出,而寒溼滿二經而內亂,
兩相爭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氣日衰,寒氣生濁,而下如豆汁之黑者,
見北方寒水之象也,治法利其溼而溫其寒,使衝任無邪氣之亂,
臍下自無疼痛之疚矣,方用溫臍化溼湯。
衝任之氣,宜通不宜降,故化溼不用蒼朮薏仁,餘宜類參。
白朮(一兩土炒),白茯苓(三錢),山藥(五錢炒),
巴戟肉(五錢鹽水浸),扁豆炒搗(三錢),白果(十枚搗碎),
建蓮子(三十枚不去心)
水煎服,然必須經未來前十日服之,四劑而邪氣去,經水調,兼可種子,
此方君白朮,以利腰臍之氣,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脈,扁豆山藥蓮子以衛衝脈,
所以寒溼掃除,而經水自調,可受妊矣,倘疑腹疼為熱疾,妄用寒涼,則衝虛任冷,
血海變為冰海,血室反成冰室,無論難於生育,而疼痛之止,又安有日哉。
白話文:
有位女性在月經預計來臨的前三到五天,會感到肚臍下方劇烈疼痛,就像被刀割一樣,甚至會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 且排出的分泌物顏色深如黑豆汁。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因為血太熱,但實際上這是由於下腹部的寒濕之氣互相較勁所致。
寒濕屬於邪氣,女性的身體中有衝脈和任脈,位於下腹部,衝脈負責血液循環,任脈主管孕育,這兩個脈絡就像是血庫和孕育室, 它們偏好正氣流通,最忌諱邪氣侵犯。月經本該由這兩個脈絡順利排泄,但當寒濕之氣充滿其中,導致內部混亂, 兩者互相角力,因而產生疼痛感,邪氣越強,正氣就越弱,寒氣讓血液變得渾濁,排出的顏色猶如黑豆汁, 這正是北方寒水的象徵。治療方式應為排除濕氣並溫暖寒氣,讓衝脈和任脈免受邪氣幹擾, 這樣肚臍下方的疼痛自然就會消失。治療的處方為「溫臍化濕湯」。
衝脈和任脈的氣血應該保持流通,而不是降低,因此在化濕時不使用蒼朮和薏仁,其他藥材則可以酌情使用。 藥方成分包含:炒過的白朮一兩、白茯苓三錢、炒過的山藥五錢、 鹽水浸泡過的巴戟肉五錢、炒過並搗碎的扁豆三錢、搗碎的白果十枚, 以及未去心的建蓮子三十枚。
用水煎煮後服用,但必須在月經來臨前十天開始服用,四劑後邪氣就能被驅除,月經也能恢復正常,甚至有助於懷孕。 這個處方以白朮為主,能幫助腰臍部位的氣血流通,使用巴戟和白果能打通任脈,扁豆、山藥和蓮子則能保護衝脈, 因此能有效清除寒濕,調整月經週期,讓身體達到懷孕狀態。若誤以為腹痛是熱性病症,胡亂使用寒涼藥物, 反而會讓衝脈虛弱,任脈冰冷,原本的血庫和孕育室會變成冰庫和冰室, 不僅影響生育能力,疼痛的問題也將無法解決。
2. 經水過多二十五
婦人有經水過多,行後復行,面色痿黃,身體倦怠而困乏愈甚者,
人以為血熱有餘之故,誰知是血虛而不歸經乎,夫血旺始經多,血虛當經縮,
今曰血虛而反經多,是何言與,殊不知血歸於經,雖旺而經亦不多,血不歸經,
雖衰而經亦不少,世之人見經水過多,謂是血之旺也,此治之所以多錯耳,
倘經多果是血旺,自是健壯之體,須當一行即止,精力如常,何至一行後而再行,
而困乏無力耶,惟經多是血之虛,故再行而不勝其困乏,血損精散,骨中髓空,
所以不能色華於面也,治法宜大補血而引之歸經,又安有行後復行之病哉,
方用加減四物湯
荊芥穗炭,能引血歸經,方妙極,不可輕易加減。
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芍(三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二錢酒洗),白朮(五錢土炒),黑芥穗(三錢),山萸(三錢蒸),
續斷(一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四劑而血歸經矣,十劑之後,加人參三錢,再服十劑,下月行經,
適可而止矣,夫四物湯乃補血之神品,加白朮、荊芥,補中有利,加山萸、
續斷,止中有行,加甘草以調和諸品,使之各得其宜,所以血足而歸經,
歸經而血自靜矣。
白話文:
有位女性她的月經量非常多,月經結束後不久又再次來潮,臉色呈現一種萎黃色,身體感到非常疲憊且越發睏乏。
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因為血熱過剩所致,但誰知道實際上是因為血虛而無法順利循環到經脈呢?如果血液旺盛,月經量自然會多;但若是血液不足,月經量理應會減少。
現在說血虛反而月經量多,這聽起來似乎不合邏輯,但實際上,如果血液能正常循環到經脈,即使血液旺盛,月經量也不會過多。反之,若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即便血液量少,月經量也不會少。
世人看到月經量過多,便認為這是血液旺盛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治療常常出錯的原因。假使月經量多真的是因為血液旺盛,那應該是身體健康強壯的體態,月經應該是一次就完,精力恢復如常,怎麼可能會出現一次結束後又再度來潮,而且疲憊無力的情況?
只有月經量多是因為血液虛弱,所以才會再度來潮並感到更為疲憊。血液流失,精神散失,骨頭中的髓質也會空虛,因此臉色無法顯現紅潤。
治療方法應著重在大補血液,並引導血液回到經脈,這樣哪還會有月經完結後又再次來潮的問題?
使用的藥方是改良版的四物湯:
藥材包括:荊芥穗炭,能有效引導血液回歸經脈,這個配方極為巧妙,切勿隨意增減。
熟地(一兩,九次蒸煮)、白芍(三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川芎(二錢,酒洗)、白朮(五錢,土炒)、黑芥穗(三錢)、山萸(三錢,蒸)、續斷(一錢)、甘草(一錢)。
用水煎煮,服用四劑後血液就能回到經脈了。十劑後,加入人參三錢,再服用十劑,下個月月經來潮時,就能適度控制。
四物湯是補血的神品,加上白朮、荊芥,補血中帶有利水效果;加上山萸、續斷,止血中又有活血功能;加上甘草調和各種藥材,讓它們的功效達到最適合的狀態。所以血液充足後回到經脈,回到經脈後血液自然就會平靜下來。
3. 經前洩水二十六
婦人有經未來之前,洩水三日,而後行經者,人以為血旺之故,
誰知是脾氣之虛乎,夫脾統血,脾虛則不能攝血矣,且脾屬溼土,脾虛則土不實,
土不實而溼更甚,所以經水將動,而脾先不固,脾經所統之血,欲流注於血海,
而溼氣乘之,所以先洩水而後行經也,調經之法不在先治其水,而在先治其血,
抑不在先治其血,而在先補其氣,蓋氣旺而血自能生,抑氣旺而溼自能除,
且氣旺而經自能調矣,方用健固湯
與胖人不孕參看,自得立方之妙。
人參(五錢),白茯苓(三錢),白朮(一兩土炒),巴戟(五錢鹽水浸),
薏苡仁(三錢炒)
水煎,連服十劑,經前不洩水矣,此方補脾氣以固脾血,則血攝於氣之中,
脾氣日盛,自能運化其溼,溼既化為烏有,自然經水調和,又何至經前洩水哉。
白話文:
有些女性在月經來臨前,會有三天的水樣分泌物,之後才開始行經,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血液旺盛的緣故,卻不知道這其實是脾氣虛弱的表現。脾臟主管血液,一旦脾虛,就無法有效控制血液。而且脾臟屬濕土,脾虛時,身體的土質就不夠堅實,導致濕氣更重。因此當月經即將來臨,脾臟就會先變得不穩固,原本應由脾臟管理的血液,想流向血海,卻被濕氣影響,因而出現先洩出水狀物,然後才開始行經的情況。
調整月經的方式並非先處理水狀分泌物,而是要先處理血液問題,但進一步來說,更應該先補充氣力。因為氣力充足,血液就能自行生成;氣力足夠,濕氣也能自行消除;氣力充足,月經自然就能調節。這時可以使用健固湯來調理。
這個配方可以和肥胖人士的不孕症一起參考,就能理解其配方的巧妙之處。配方包含:人參五錢,白茯苓三錢,白朮一兩(土炒),巴戟五錢(鹽水浸泡),薏苡仁三錢(炒)。用水煎煮,連續服用十劑,月經來前就不會再有水狀分泌物了。這個配方主要是補充脾氣以鞏固脾血,讓血液能在氣的保護下,脾氣逐漸強壯,自然能消解濕氣,濕氣一旦消失,月經自然就會調和,也不會再有月經前洩水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