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下卷 (2)
下卷 (2)
1.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妊娠小腹作疼,胎動不安,如有下墜之狀,人只知帶脈無力也,
誰知是脾腎之虧乎,夫胞胎雖繫於帶脈,而帶脈實關於脾腎,脾腎虧損則帶脈無力,
胞胎即無以勝任矣,況人之脾腎虧損者,非飲食之過傷,即色慾之太甚,
脾腎虧則帶脈急,胞胎所以有下墜之狀也,然則胞胎之系,通於心與腎,
而不通於脾,補腎可也,何故補脾,然脾為後天,腎為先天,脾非先天之氣不能化,
腎非後天之氣不能生,補腎而不補脾,則腎之精何以遽生也,是補後天之脾,
正所以補先天之腎也,補先後二天之脾與腎,正所以固胞胎之氣與血,
脾腎可不均補乎,方用安奠二天湯。
人參一兩,無力者以黨參代之,無上黨參者,以嫩黃耆代之。
人參(一兩去蘆),熟地(一兩九蒸),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五錢炒),
山萸(五錢蒸去核),炙草(一錢),杜仲(三錢炒黑),枸杞(二錢),
扁豆(五錢炒去皮)
水煎,服一劑而疼止,二劑而胎安矣,夫胎動乃脾腎雙虧之症,
非大用參朮熟地補陰補陽之品,斷不能挽回於頃刻,世人往往畏用參朮,
或少用以冀建功,所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
白話文:
在懷孕期間,如果感到小腹疼痛,胎兒活動不安,甚至有種往下掉的感覺,大家通常會認為這是因支持腰部的帶脈力量不足所導致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脾臟和腎臟功能衰弱的結果。因為雖然胎兒是由帶脈維繫著,但帶脈的健康實際上與脾臟和腎臟緊密相關。一旦脾臟和腎臟功能下降,帶脈的力量就會減弱,胎兒就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撐。此外,脾臟和腎臟功能衰弱通常是因飲食過量或性生活過度所致。
脾臟和腎臟衰弱,帶脈緊張,胎兒就有往下掉的現象。然而,胎兒的維繫實際上同時聯繫心臟和腎臟,並未直接聯繫脾臟。那為什麼要補脾呢?脾臟是後天之本,腎臟是先天之本。脾臟無法單獨運作,需依賴先天之氣;同樣的,腎臟也需後天之氣才能正常運轉。如果只補腎而不補脾,腎精如何能快速生成呢?
因此,補充後天的脾臟,正是為了補充先天的腎臟。同時補充脾臟和腎臟,可以確保胎兒獲得足夠的氣和血。我們使用「安奠二天湯」來進行調理。
方子如下:人參一兩,若無力者可用黨參替代,若無黨參可用嫩黃耆替代;人參(一兩去蘆)、熟地(一兩九蒸)、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五錢炒)、山萸(五錢蒸去核)、炙草(一錢)、杜仲(三錢炒黑)、枸杞(二錢)、扁豆(五錢炒去皮)。用水煎煮服用,一劑就能止痛,兩劑就能使胎兒穩定。
胎兒不穩通常是脾臟和腎臟雙重衰弱的症狀,若不用大量的人參、白朮和熟地來補陰補陽,很難立即改善情況。許多人害怕使用人參和白朮,或少量使用期待建立功效,這就是效果不佳的原因。這個方子的妙處就在於大量使用這些藥材。
2. 妊娠口乾咽痛四十二
妊婦至三四個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至胎動不安,
甚則血流如經水,人以為火動之極也,誰知是水虧之甚乎,夫胎也者,
本精與血之相結而成,逐月養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均不離腎水之養,
故腎水足而胎安,腎水虧而胎動,雖然,腎水又何能動胎,必腎經之火動,
而胎始不安耳,然而火之有餘,仍是水之不足,所以火炎而胎必動,補水則胎自安,
亦既濟之義也,惟是腎水不能遽生,必須滋補肺金,金潤則能生水,
而水有逢源之樂矣,水既有本,則源泉混混矣,而火又何難制乎,
再少加以清熱之品,則胎自無不安矣,方用潤燥安胎湯。
方極妙,用之立應,萬不可因咽痛而加豆根射干等藥,
亦不可因過潤而加雲苓。
熟地(一兩九蒸),生地(三錢酒炒),山萸肉(五錢蒸),
麥冬(五錢去心),五味(二錢炒),阿膠(二錢蛤粉炒),黃芩(一錢酒炒),
益母(二錢),
水煎,服二劑而燥息,再二劑而胎安,連服十劑而胎不再動矣,
此方專填腎中之精,而兼補肺,然補肺仍是補腎之意,故腎經不乾燥,則火不能灼,
胎焉有不安之理乎。
白話文:
當孕婦到了懷孕第三或第四個月時,她可能會感到口乾舌燥,咽喉有些疼痛,口腔缺乏津液來滋潤,進而導致胎兒活動不安。
甚至有些情況下,出血量大如月經,人們往往認為這是因為火氣過旺所導致,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嚴重缺水。
胎兒的形成,是由精和血結合而成的,隨著每個月胎兒的成長,古人在每個月都會分別對應不同的經絡,但事實上,這些都離不開腎臟的水分滋養。
因此,腎臟水分充足,胎兒就安穩;腎臟水分不足,胎兒就會活動不安。雖然如此,腎臟的水分並非直接影響胎兒,而是腎經的火氣過旺,才會使胎兒開始不安。
然而,火氣過旺,根本還是因為水分不足。因此,當火氣旺盛,胎兒必然會活動不安;如果補充水分,胎兒自然會安穩,這就是所謂的水火既濟。
但是腎臟的水分無法立即補充,必須透過滋補肺部,因為肺部潤澤就能生成水分,讓身體享受到水源豐沛的快樂。有了充足的水源,那麼水源就會源源不斷,火氣也就容易被控制了。
再加上一些清熱的藥材,那麼胎兒自然就不會不安。因此,我推薦使用「潤燥安胎湯」。
這個藥方非常有效,使用後馬上就會見效,千萬不要因為咽喉疼痛而添加豆根、射干等藥物,也不要因為藥物太滋潤而添加雲苓。
所需藥材包括:熟地(一兩,經過九次蒸煮)、生地(三錢,酒炒)、山萸肉(五錢,蒸煮)、麥冬(五錢,去心)、五味子(二錢,炒製)、阿膠(二錢,蛤粉炒)、黃芩(一錢,酒炒)、益母草(二錢)。
用水煎煮,服用兩劑後,燥熱就會消失,再服用兩劑,胎兒就會安穩,連續服用十劑,胎兒就再也不會活動不安了。
這個藥方專門滋補腎臟中的精氣,同時也有補肺的效果。然而,補肺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補腎,因此,只要腎經不乾燥,火氣就不會熾烈,胎兒怎麼可能不安穩呢?
3. 妊娠吐瀉腹疼四十三
妊婦上吐下瀉,胎動欲墮腹疼難忍,急不可緩,此脾胃虛極而然也,
夫脾胃之氣虛,則胞胎無力,必有崩墜之虞,況又上吐下瀉,則脾與胃之氣,
因吐瀉而愈虛,欲胞胎之無恙也得乎,然胞胎疼痛,而究不至下墜者何也,
全賴腎氣之固也,胞胎繫於腎而連於心,腎氣固則交於心,其氣通於胞胎,
此胞胎之所以欲墜而不得也,且腎氣能固,則陰火必來生脾,心氣能通,
則心火必來援胃,脾胃雖虛而未絕,則胞胎雖動而不墮,可不急救其脾胃乎,
然脾胃當將絕而未絕之時,只救脾胃而難遽生,更宜補其心腎之火,使之生土,
則兩相接續,胎自固而安矣,方用援土固胎湯。
白朮多偽,肉桂更無佳者,用者若有真藥,固妙,如無真藥,
白朮以白扁豆代之,肉桂以破故紙代之。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土炒),山藥(一兩炒),肉桂(二錢去粗研),
製附子(五分),續斷(三錢),杜仲(三錢炒黑),山萸(一兩蒸去核),
枸杞(三錢),兔絲子(三錢酒炒),砂仁(二粒炒研),炙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洩止,二劑而諸病盡愈矣,此方救脾胃之土十之八,
救心腎之火十之二也,救火輕於救土者,豈以土欲絕而火未甚衰乎,非也,
蓋土崩非重劑不能援,火衰雖小劑而可助,熱藥多用,必有太燥之虞,
不比溫甘之品也,況胎動係土衰而非火弱,何用太熱,妊娠忌桂附,是恐傷胎,
豈可多用,小熱之品,計之以錢,大熱之品,計之以分者,不過用以引火,
而非用以壯火也,其深思哉。
白話文:
【懷孕期間嘔吐、腹瀉及腹部疼痛的情況】
如果孕婦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感到胎兒似乎要墮落,腹部疼痛難耐,這種情況必須立即處理,不可延遲,這通常是因為脾胃非常虛弱所導致的。
脾胃氣虛時,胎兒在子宮內的穩定性就會降低,有早產的風險。再加上上吐下瀉的狀況,脾胃的機能會更加虛弱,如何讓胎兒不受影響呢?然而,即使子宮收縮疼痛,但胎兒並不會馬上下墮,這是因為腎臟的氣血還足夠支撐。
胎兒主要依賴腎臟和心臟的連接,腎臟的氣血足夠,可以與心臟交換能量,這股能量也能夠流通到胎兒身上,使得胎兒即使有墮落的傾向,但實際上卻無法墮落。此外,腎臟的氣血充足,能夠產生陰火滋養脾胃,心臟的能量充足,心火也能夠支援胃部,即使脾胃虛弱,但並未完全失去功能,所以胎兒雖然有動搖,但不會墮落。因此,我們必須立即加強脾胃的調理。
然而,在脾胃即將虛弱至極點,但尚未完全失去功能時,單純調理脾胃的效果有限,應該同時補充心腎的火力,使其能夠產生更多的能量,這樣纔能夠持續支持胎兒的穩定,胎兒自然就能夠安全地留在子宮內。
對於處於這種情況的孕婦,推薦使用「援土固胎湯」進行治療。
方中的人參用量為一兩,白朮(經過土炒)用量為二兩,山藥(炒過)用量為一兩,肉桂(去掉粗的部分,研磨)用量為二錢,製附子用量為五分,續斷用量為三錢,杜仲(炒黑)用量為三錢,山茱萸(蒸過,去掉核)用量為一兩,枸杞用量為三錢,菟絲子(用酒炒過)用量為三錢,砂仁用量為二粒(炒過,研磨),炙草用量為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劑後,腹瀉的症狀就可以停止,服用兩劑後,所有的病症都能得到改善。這個處方主要是為了調理脾胃的機能(佔八成),以及補充心腎的火力(佔兩成)。之所以補充心腎的火力比重較低,並不是因為脾胃接近虛脫而心腎的火力尚未嚴重衰退,而是因為脾胃的虛弱需要大量藥物才能恢復,而心腎的火力即使只有少量藥物也能得到提升。
使用大量的熱性藥物,可能會有過度燥熱的風險,不像溫和的甘草類藥物那樣。況且,胎兒的不穩定是因為脾胃的機能衰退,而不是心腎的火力不足,所以不需要使用過熱的藥物。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肉桂和附子,是因為擔心會傷害胎兒,不能大量使用。使用微熱的藥物,以錢計算,使用大熱的藥物,以分計算,僅僅是為了引導火力,並不是為了增強火力,這一點需要深思。
4. 妊娠子懸脅疼四十四
妊婦有懷抱憂鬱,以致胎動不安,兩脅悶而疼痛,如弓上弦,
人止知是子懸之病也,誰知是肝氣不通乎,夫養胎半係於腎水,然非肝血相助,
則腎水實有獨力難支之勢,故保胎必滋腎水,而肝血斷不可不顧,使肝氣不鬱,
則肝之氣不閉,而肝之血必旺,自然灌溉胞胎,合腎水而並協養胎之力,
今肝氣因憂鬱而閉塞,則胎無血蔭,腎難獨任,而胎安得不上升以覓食,
此乃鬱氣使然也,莫認為子之欲自懸而妄用泄子之品則得矣,治法宜開肝氣之鬱結,
補肝血之燥乾,則子懸自定矣,方用解鬱湯。
方加薏仁米三四錢尤妙。
人參(一錢),白朮(五錢土炒),白茯苓(三錢),當歸(一兩酒洗),
白芍(一兩酒炒),枳殼(五分炒),砂仁(三粒炒研),山梔子(三錢炒),
薄荷(二錢)。
水煎服一劑而悶痛除,二劑而子懸定,至三劑而全安,去梔子,
再多服數劑不復發,此乃平肝解鬱之聖藥,鬱開則木不剋土,肝平則火不妄動,
方中又有健脾開胃之品,自然水精四布,而肝與腎有潤澤之機,
則胞胎自無乾燥之患,又何慮上懸之不愈哉。
白話文:
有孕婦因為心情鬱悶,導致胎兒在腹中不安穩,兩側肋骨間感到悶痛,就像弓弦被拉緊一樣。人們通常只知道這是胎兒位置不正造成的問題,卻不知道這其實是肝臟氣血不暢所致。孕育胎兒主要靠腎臟的水氣,但若沒有肝臟的血液輔助,腎臟單獨運作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保護胎兒不僅要滋補腎臟的水氣,肝臟的血液也不能忽略。如果肝氣順暢,肝氣就不會閉塞,肝血必然旺盛,自然能滋養胎兒,與腎水一同協力養護胎兒。
現在,由於心情鬱悶導致肝氣閉塞,胎兒缺乏血液的滋養,腎臟獨自難以承擔,胎兒便會向上移動尋找營養,這是由鬱悶情緒引起的,不要誤以為胎兒想要自行上移,隨意使用排胎的藥物。治療方法應是開導肝氣的鬱結,補充肝血的乾燥,胎兒位置不正的問題自然就會得到解決。可用解鬱湯來治療。
方中加入三四錢的薏仁米效果更佳。
配方包括:人參一錢、白朮五錢(土炒)、白茯苓三錢、當歸一兩(酒洗)、白芍一兩(酒炒)、枳殼五分(炒)、砂仁三粒(炒後研磨)、山梔子三錢(炒)、薄荷二錢。
用水煎煮服用,一劑可減緩悶痛,兩劑可穩定胎位,三劑後完全康復。之後可去掉山梔子,再連續服用幾劑,症狀不會再復發。這是平肝解鬱的良藥,鬱悶解除後,肝氣不會過度壓制脾氣,肝臟平和後,火氣就不會無端上升。配方中還有健脾開胃的成分,能使水液精華均勻分佈,肝臟和腎臟得以滋潤,胎兒自然不會遭受乾燥之苦,何需擔心胎位上移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