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上卷 (13)
上卷 (13)
1. 經前腹痛吐血二十三
婦人有經未行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疼而吐血,人以為火熱之極也,
誰知是肝氣之逆乎,夫肝之性最急,宜順而不宜逆,順則氣安,逆則氣動,
血隨氣為行止,氣安則血安,氣動則血動,亦勿怪其然也,或謂經逆在腎,不在肝,
何以隨血妄行,竟至從口上出也,是肝不藏血之故乎,抑腎不納氣而然乎,
殊不知少陰之火,急如奔馬,得肝火直沖而上,其勢最捷,反經而為血,亦至便也,
正不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但此等吐血,與各經之吐血有不同者,
蓋各經之吐血,由內傷而成,經逆而吐血,乃內溢而激之使然也,其症有絕異,
而其氣逆則一也,治法似宜平肝以順氣,而不必益精以補腎矣,雖然,經逆而吐血,
雖不大損夫血,而反覆顛倒,未免太傷腎氣,必須於補腎之中,用順氣之法,
始為得當,方用順經湯。
婦人年壯吐血,往往有之,不可作勞症治,若認為勞症,必至肝氣愈逆,
非勞反成勞矣,方加茜草一錢,懷牛膝八分,尤妙
當歸(五錢酒洗),大熟地(五錢九蒸),白芍(二錢酒炒),丹皮(五錢),
白茯苓(三錢),沙參(三錢),黑芥穗(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吐血止,二劑而經順,十劑不再發,此方於補腎調經之中,
而用引血歸經之品,是和血之法實寓順氣之法也,肝不逆而腎氣自順,腎氣既順,
又何經逆之有哉。
白話文:
有位女性在月經來臨前的一兩天,突然腹部疼痛並開始吐血,一般人會以為這是因為體內火氣過旺所導致的。
但事實上,這是由肝氣逆流所引起的。肝臟的特性是急躁,應該順暢而不該逆流,順暢時氣息安定,逆流時氣息就動盪不安。血液會隨著氣息的流動而運行或停止,氣息安定時血液也就安定,氣息動盪時血液也會跟著動盪,這其實並不奇怪。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腎經逆流而非肝經,所以血液才會亂跑,甚至從口中噴出。這是因為肝臟無法妥善儲存血液,還是因為腎臟無法吸收氣息所導致的呢?
實際上,少陰經的火氣就像奔馳的馬匹一樣猛烈,當遇到肝火直衝而上時,其威力更強,能迅速地將血液逆向運行,轉化為吐血的現象。這不一定表示肝臟無法儲存血液,才會形成吐血的病症。
這種吐血的情況與其他經絡導致的吐血不同,其他經絡的吐血是由內傷造成的,而這種經絡逆流導致的吐血,是由內部過剩而刺激產生的。雖然症狀截然不同,但都涉及到氣息逆流的問題。治療方法看似應平撫肝臟以順暢氣息,而不需滋補腎臟以增強精氣。然而,經絡逆流導致的吐血,即便不會大量流失血液,但反覆的逆流對腎氣的傷害仍然不小。因此,在滋補腎臟的同時,也應該採用順暢氣息的方法,這樣才能恰當地處理問題。治療時可以使用順經湯。
年輕女性吐血的情況時有所聞,不能將其視為勞累所致的病症來治療。如果誤診為勞累所致,反而會讓肝氣更加逆流,結果本來不是勞累所致的病症,最終卻變成勞累所致了。在藥方中加入茜草一錢、懷牛膝八分,效果更佳。
藥方包含:當歸五錢(用酒洗過)、大熟地五錢(九次蒸煮過)、白芍二錢(用酒炒過)、丹皮五錢、白茯苓三錢、沙參三錢、黑芥穗三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可止住吐血,兩劑後月經順利,十劑後不再復發。這個藥方在滋補腎臟、調節月經的同時,也使用了導引血液回歸正常通道的成分,實際上是以和血的方法來順暢氣息。只要肝氣不逆流,腎氣自然也就順暢,腎氣一旦順暢,哪還會有經絡逆流的情況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