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上卷 (12)
上卷 (12)
1.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二十
婦人有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來者,人以為血之凝也,
誰知是肝氣不舒乎,夫肝屬木而藏血,最惡風寒,婦人當行經之際,腠理大開,
適逢風之吹,寒之襲,則肝氣為之閉塞,而經水之道路亦隨之而俱閉,
由是腠理經絡,各皆不宣,而寒熱之作,由是而起,其氣行於陽分,則生熱,
其氣行於陰分,則生寒,然此猶感之輕者也,倘外感之風寒更甚,
則內應之熱氣益深,往往有熱入血室,而變為如狂之症,一似遇鬼之狀者,
若但往來寒熱,是風寒未甚,而熱未深耳,治法宜補肝中之血,通其鬱而散其風,
則病隨手而效,所謂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此其一也,
方用加味四物湯。
加荊芥穗炒黑一錢,尤妙。
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三錢酒洗),白朮(五錢土炒),粉丹皮(三錢),元胡(一錢酒炒),
甘草(一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鬱,
用甘草白朮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入於表裏之間,通乎經絡之內,用之得宜,
自奏功如響也。
白話文:
有位女性她的月經來來停停,腹痛也是時發時歇,伴隨著時冷時熱的症狀,人們通常認為這是血液凝滯所導致的,然而真正的原因卻是肝氣不暢。
肝臟在中醫裡屬木,負責藏血,特別容易受到風寒的影響。女性在月經期間,身體毛孔擴張,如果這時候遭受風吹或寒氣侵襲,就會使肝氣運行受阻,進而導致月經的通道也被封閉。
因此,身體的皮膚和經絡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寒熱交錯的情況就由此產生。當氣行於身體的陽面,會產生熱感;當氣行於身體的陰面,又會感到寒冷。但這還只是輕微的感染,如果風寒更加嚴重,體內的熱氣也會更強烈,甚至可能讓熱氣進入血室,轉變成類似精神失常的症狀,看起來就像被鬼附身一樣。
但如果只有寒熱交錯的現象,表示風寒並不是很嚴重,熱氣也未深入。治療上,應該補充肝臟的血氣,疏通鬱結,同時散去風寒,疾病就能很快見效。這就是所謂的「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的道理之一。
藥方採用的是加味四物湯。加了炒黑的荊芥穗一錢,效果更佳。
藥材包括:大熟地(一兩,九次蒸煮)、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川芎(三錢,酒洗)、白朮(五錢,土炒)、粉丹皮(三錢)、元胡(一錢,酒炒)、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這個處方用四物湯來滋養脾胃的陰血,用柴胡、白芍和丹皮來宣導肝經的風鬱,用甘草、白朮和元胡來緩解腰腹部的疼痛。這些藥材能深入肌膚和經絡,只要使用得當,效果立竿見影。
2. 經水未來腹先疼二十一
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
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夫肝屬木,其中有火,舒則通暢,鬱則不揚,
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疼生,然經滿則不能內藏,而肝中之鬱火焚燒,
內逼經出,則其火亦因之而怒洩,其紫黑者,水火兩戰之象也,其成塊者,
火煎成形之狀也,經失其為經者,正鬱火內奪其權耳,治法似宜大洩肝中之火,
然洩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鬱,則熱之標可去,而熱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
方用宣鬱通經湯。
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炒),丹皮(五錢),山梔子(三錢炒),
白芥子(二錢炒研),柴胡(一錢),香附(一錢酒炒),川鬱金(一錢醋炒),
黃芩(一錢酒炒),生甘草(一錢)
水煎,連服四劑,下月斷不先腹疼而後行經矣,此方補肝之血而解肝之鬱,
利肝之氣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白話文:
有些女性在月經來臨前會感到腹部疼痛,這種情況往往會持續幾天,然後月經才會來,且來的月經顏色多呈現紫黑色並夾雜著血塊。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因為極度寒冷所導致的,
但事實上,這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導致火氣無法正常散發。肝臟屬木,其中藏有火氣,如果運作順暢,身體就會健康;反之,如果肝氣鬱結,就可能引發各種問題。
月經將要來臨時,若肝臟無法順利配合,就會壓抑肝氣,從而產生疼痛感。然而,當月經量太多,肝臟內的鬱結火氣就會開始燃燒,
從內部強迫月經排出,同時,這股火氣也會因此被激怒,大量排出。月經呈現紫黑色,正是水與火相互抗衡的表現,而形成血塊,則是火氣煎熬血液的結果。月經失調,其實正是肝臟鬱結火氣在作祟。
治療方法似乎應該大力清除肝臟中的火氣,但如果只是單純清火,而不解決肝氣鬱結的問題,那麼,雖然可以暫時緩解表面的熱症,但根本的問題仍未解決,這樣如何能夠真正改善病情呢?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宣鬱通經湯」。
這個藥方包含:白芍、當歸、丹皮、山梔子、白芥子、柴胡、香附、川鬱金、黃芩和生甘草。這些藥材需用水煎煮,連續服用四劑,下個月你就不會再出現先腹痛後月經的現象了。這個藥方既能滋養肝臟,又能幫助肝臟解除鬱結,同時還能疏導肝氣,降低肝火,因此能快速見效。
3. 行經後少腹疼痛二十二
婦人有少腹疼於行經之後者,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腎氣之涸乎,
夫經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滿則溢,而虛則閉,亦其常耳,何以虛能作疼哉,
蓋腎水一虛,則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剋脾土,木土相爭,則氣必逆,故爾作疼,
治法必須以舒肝氣為主,而益之以補腎之味,則水足而肝氣益安,
肝氣安而逆氣自順,又何疼痛之有哉,方用調肝湯。
經前經後腹痛二方極妙,不可加減,若有別症,亦宜此方為主,另加藥味治之,
原方不可減去一味。
山藥(五錢炒),阿膠(三錢白麵炒),當歸(三錢酒洗),
白芍(三錢酒炒),山萸肉(三錢蒸熟),巴戟(一錢鹽水浸),甘草(一錢)。
水煎服,此方平調肝氣,既能轉逆氣,又善止鬱疼,經後之症,
以此方調理最佳,不特治經後腹疼之症也。
白話文:
有女性在月經結束後會感到下腹部疼痛,一般人以為這是氣血虛弱所致,但實際上,這是由腎氣乾涸所引起的。
月經本質上是體內的一種純淨水分,過多就會自然排出,不足就會導致閉塞,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為什麼氣血不足會造成疼痛呢?
這是因為一旦腎臟中的水分不足,無法滋養肝臟,肝臟便會抑制脾胃的功能,進而引起肝脾兩臟的衝突,使得氣血運行受阻,從而導致疼痛。
治療這種情況,主要應舒緩肝臟的緊張,同時輔以補腎的藥物,使腎臟水分充足,肝氣得以平靜。
肝氣平和了,氣血運行自然也就順暢了,哪還會有疼痛呢?治療可用調肝湯。
調肝湯對於月經前後的腹痛有極佳療效,不宜增減藥量,如果還有其他症狀,也應以這方為主,再根據具體情況加入其他藥材。
山藥5錢(炒過)、阿膠3錢(與白麵一同炒)、當歸3錢(酒洗)、白芍3錢(酒炒)、山萸肉3錢(蒸熟)、巴戟1錢(鹽水浸泡)、甘草1錢。
用水煎煮服用,此方可以調節肝氣,既可疏導逆氣,又能止住鬱結引起的疼痛,對月經後的症狀,以此方調理最適合,不僅可以治療月經後的腹痛,還有多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