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集要》~ 卷五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2)

1. 內傷虛損方法

此心腎兩補,水上濟心,心無亢炎,自有滋潤也。

風火兩濟湯

白芍(一兩),梔仁(炒,三錢),柴胡,花粉,車前(各二錢),甘草(一錢),丹皮(五分)

三劑愈。

此治肝經之內火、內風,然外之風火,亦可兼治。倘不用白芍為君,單用柴、梔,雖風火亦能兩平,而肝中氣血虛未能驟補,風火散後,肝木仍燥,怒氣終不能解,何如白芍能補肝,又能泄風火之兩得。

加味逍遙散

柴胡,半夏,甘草,白朮,梔仁(炒,各一錢),當歸,白芍(各三錢),陳皮(五分),茯苓(二分)

三劑愈。

此解鬱祛風也,郁解風自難留。加半夏消痰,梔仁退火,更能相助為理,故奏功如響。

又前方加荊芥三錢,治肝血有損,因大怒而致,此善疏肝氣解鬱也。

滋肝飲

元參(一兩),麥冬(五分),白朮(一兩),丹皮,沙參,當歸(各五分),甘菊,茯苓(各三錢)

五十劑愈。

此補腎滋肝,肝得水滋則火不發也。

順適湯

白芍(一兩),茯苓,白朮(各三錢),人參,甘草(五分),白芥,鬱金,香附(各一錢),當歸(二錢),陳皮(五分),川芎(八分)

三十劑愈。

此入肝,又入脾胃,舒木宜土,故奏功。

二白散

芡實,淮藥(四兩),萬年青(四片)

各炒,研細末。白糖一斤,滾水調服,遇飢即服,以愈為度。二味健脾尤補腎,萬年青殺蟲於無形,入二味中,蟲亦不知何以消藏,但不可責近效,加人參助胃尤妙。

清欲湯

當歸,白芍,葳參,元參,熟地(各一兩),柴胡(錢半),丹皮(三錢),骨皮(五錢),白芥子(一錢)

十餘劑愈。

此補肝兼補腎,水旺木榮,木平火息,尤妙補中仍有開鬱藥,若徒補血泄火,尚隔一層。

益脾湯

人參,扁豆(炒),神麯(各一錢),淮藥(五錢),芡實,巴戟,白朮(各三錢),砂仁(一粒),半夏(三分),茯苓(二錢),肉蔻(一枚)

服三月,胃開;六月,脾健。此補胃自益脾。

助火生土湯

人參,茯苓(各三錢),黃耆(炙),白朮,巴戟(各五錢),甘草,肉桂(各一錢),石菖蒲,神麯(各五錢),山楂(十粒),志肉(八分)

三十劑愈。

此上補心包,下補命門,中補脾胃,火生土而食消。倘補火不知命門、心包之異,故健脾脾不健,開胃胃不開,不至癆不止。

補中益氣湯加半夏、神麯,三劑愈。

此益脾聖藥,況睡臥既久,脾氣下陷,正宜提之,半夏、神麯最醒脾,故加之。

補中益氣湯加熟附三分,十劑愈。

參、耆、歸、術,得附子,其功益大。

加味四君子湯

白朮(五錢),茯苓,人參(各三錢),甘草,柴胡(各一錢),枳殼(五分)

二劑愈。

此因胃虛,寒熱相戰,故以健脾為主,佐之和解也。

白話文:

內傷虛損方法

心腎兩虛,可用補益心腎的方法,使心腎陰液充盈,心火不再亢盛,自然就能滋潤臟腑。

風火兩濟湯:

白芍(一兩)、梔子(炒,三錢)、柴胡、花粉、車前子(各二錢)、甘草(一錢)、丹皮(五分)。三劑見效。

此方主治肝經內火、內風,也可兼治外感風火。如果不用白芍為主藥,單用柴胡、梔子,雖然也能平息風火,但肝臟氣血不足的問題無法迅速得到改善,風火散去後,肝臟仍然乾燥,怒氣也難以消除。而白芍既能補益肝血,又能疏泄風火,兩者兼顧,效果更佳。

加味逍遙散:

柴胡、半夏、甘草、白朮、梔子(炒,各一錢)、當歸、白芍(各三錢)、陳皮(五分)、茯苓(二分)。三劑見效。

此方能解鬱祛風,鬱結消除,風邪自然難以久留。加入半夏能化痰,梔子能清熱,兩者互相配合,效果顯著。

如果再加入荊芥三錢,則可治療因大怒而導致的肝血虧損,此法善於疏通肝氣,解鬱散結。

滋肝飲:

玄參(一兩)、麥冬(五分)、白朮(一兩)、丹皮、沙參、當歸(各五分)、甘菊、茯苓(各三錢)。五十劑見效。

此方能補益腎陰,滋養肝血,肝臟得到陰液滋潤,肝火自然不會亢盛。

順適湯:

白芍(一兩)、茯苓、白朮(各三錢)、人參、甘草(五分)、白芥子、鬱金、香附(各一錢)、當歸(二錢)、陳皮(五分)、川芎(八分)。三十劑見效。

此方既能滋補肝血,又能調和脾胃,使肝木得土制,故而有效。

二白散:

芡實、淮山藥(各四兩)、萬年青(四片)。

將藥物炒制,研成細末。加入白糖一斤,用滾水調和服用,飢餓時服用,直至痊癒。此方中的芡實、淮山藥健脾補腎,萬年青能殺蟲,三者合用,能消滅蟲積,但效果不立竿見影,加入人參有助於健胃。

清欲湯:

當歸、白芍、北五味子、玄參、熟地黃(各一兩)、柴胡(一錢半)、丹皮(三錢)、龜板(五錢)、白芥子(一錢)。十餘劑見效。

此方能補益肝腎,使水液充盈,肝木旺盛,肝火自息。此方妙處在於既能補益,又能疏肝解鬱,比單純補血清熱更為有效。

益脾湯:

人參、扁豆(炒)、神麴(各一錢)、淮山藥(五錢)、芡實、巴戟天、白朮(各三錢)、砂仁(一粒)、半夏(三分)、茯苓(二錢)、肉豆蔻(一枚)。

服用三月,胃口就可打開;服用六月,脾胃就可健壯。此方能補益胃氣,從而達到益脾的目的。

助火生土湯:

人參、茯苓(各三錢)、黃耆(炙)、白朮、巴戟天(各五錢)、甘草、肉桂(各一錢)、石菖蒲、神麴(各五錢)、山楂(十粒)、豬肉(八分)。三十劑見效。

此方能上補心包,下補命門,中補脾胃,使腎火生土,促進消化吸收。如果只補火而不注意補益心包、命門,則脾胃仍舊虛弱,即使開胃也難以持久,病情也難以痊癒。

補中益氣湯加半夏、神麴,三劑見效。

此方是益脾的良方,尤其對於久臥不起、脾氣下陷的人,更宜使用。半夏、神麴最能醒脾,因此加入其中。

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三分,十劑見效。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加入附子後,藥效會更顯著。

加味四君子湯:

白朮(五錢)、茯苓、人參(各三錢)、甘草、柴胡(各一錢)、枳殼(五分)。二劑見效。

此方適用於胃虛,寒熱交戰的情況,以健脾為主,佐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