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論陰證發熱

回本書目錄

論陰證發熱

1. 論陰證發熱

《活人》云:發熱惡寒者,太陰也;身熱汗出濈濈然者,陽明也;脈細頭痛嘔而發熱者,少陽也。

問:陰證有發熱者,何也?

答曰:太陰、厥陰皆不發熱,只少陰有發熱二條,仲景謂之反發熱也。少陰始得之,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斷云:大抵陰證發熱,終是不同,須脈沉細,或下利,手足厥。另有陰躁發熱,欲坐井中一條。此例當在少陰條下。

仲景云: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湯主之。又云:吐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病發熱頭痛,身體不痛疼,當救里,四逆湯主之。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活著的人》一書提到:出現發燒畏寒的情況,這屬於太陰病;如果身體發熱並且大量出汗,則是陽明病的症狀;若脈搏細弱,伴有頭痛、噁心及發燒,則可能是少陽病。

有人問:在陰證中也會出現發熱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回答是:太陰和厥陰病通常不會引起發熱,只有少陰病會有兩種導致發熱的情況,這是張仲景所說的反常發熱。當初次得到少陰病時,若出現發熱且脈象沉的情況,應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若少陰病引發了嚴重的下痢,且表現為內寒外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的症狀,則應該使用通脈四逆湯進行治療。總結來說,陰證的發熱情況終究與其他類型不同,其特徵通常是脈象沉細,可能伴有下痢和手腳冰冷。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陰虛燥熱導致的發熱,患者甚至希望坐在井水中降溫。這種情況應歸類在少陰病之下。

張仲景指出:若出現嘔吐、腹瀉、出汗、發燒、畏寒,以及四肢緊縮、手腳冰冷的症狀,應該使用四逆湯治療。他又提到:如果患者嘔吐、腹瀉,同時小便頻繁,大汗淋漓,下痢呈清水狀,顯示內寒外熱,脈搏微弱至幾乎無法觸及,也應該使用四逆湯治療。當患者出現發燒、頭痛,但身體無明顯疼痛,這時應先救治體內的問題,同樣使用四逆湯。若下痢如清水,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出汗且手腳冰冷,應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大量出汗後,熱度仍未消退,身體內部緊繃疼痛,四肢痠痛,再加上下痢、手腳冰冷且畏寒,應使用四逆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