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數》~ 三焦
三焦
1. 三焦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自心至膈,在胃上口,主納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膀。下焦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納,以傳水穀,其治在臍下二寸。
蓋三焦者,通三氣而言之。其下焦者,原氣之府,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臍下右門穴,為三焦之幕,幕者諸氣之所以會聚,聚而復分於十二經,為手少陽合手厥陰,為表裡,其在六氣為之相火,其所王稟住居臍下,當臨膀胱上口,清濁由此而分,出而不納,粹然熏和之氣上入於中。
中焦之位居於中脘,位成土德,發越沖和,翕受五穀,腐熟於中,變化精微,內養於神,外為柔軟,以固於筋。中焦既治,具氣上烘,入於膻中而為上焦。其位居於胃之上口,司於入納,氣宇平寧,襟膺開豁,喜樂由此而生,其氣之上,上窮必返,循環無已,則水穀之所入者,自上而中,自中而下,至於糟粕轉輸,傳而下,一無底滯,故云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脈經》曰:「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是也。
白話文:
三焦是身體中水份與食物運行的通道,是氣的起始與終結之地。上焦從心臟到橫膈膜,位於胃的上口,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但不排出,其影響範圍在膻中穴(位於玉堂穴下方1.6公分,即兩乳之間凹陷處)。
中焦在胃的中部,既不在上也不在下,主要負責分解消化食物,其影響範圍在肚臍旁邊。下焦在肚臍下方,對應膀胱的上方入口,主要功能是分離清濁物質,只排出而不接受,以傳遞食物殘渣,其影響範圍在肚臍下方約5公分。
三焦指的是全身氣流的通道。其中,下焦是原始氣的儲藏地,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十二經脈的源頭。右側肚臍下的門穴是三焦的幕,幕是指各種氣在此匯聚,再分配到十二經脈,這就是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的表裡關係,屬於六氣中的相火,它住在肚臘下方,靠近膀胱的上口,清濁物質由此分開,只排出而不吸收,純淨溫暖的氣體上升進入中焦。
中焦位於胃的中部,具有土的特性,調和氣息,接收食物並在中焦腐熟,將其轉化為精微物質,內養精神,外壯筋骨。當中焦運作良好時,氣體向上溫暖,進入膻中成為上焦。上焦位於胃的上口,負責接受食物,氣氛平靜,心情開闊,喜悅由此產生。氣體上升到頂點必然下降,如此循環不已,食物從上到中,從中到下,最後變成糟粕排出體外,整個過程毫無阻滯,因此稱為水份與食物運行的通道,氣的起始與終結之地。《脈經》說:「三焦沒有實體只有名稱,寄存在胸腔與橫膈膜之間」,正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