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八 (1)

1. 附骨疽治案

—男子腿根近環跳穴患痛徹骨,外皮如故,脈數而帶滑,此附骨疽也,膿將成,用托裡六劑。腫起作痛,脈滑數,其膿已成,針之出碗許,更加補劑,月餘而瘳。

—男子陳姓者,年近三旬,素不節欲,忽見環跳痠痛,月餘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生癰毒之患。彼不信,又謀之一庸醫,僅被其詬曰:此等胡說,真可笑也。筋骨之痛,亦常事耳,不過風熱使然,何言癰毒?遂用散風清火等劑,藥至半年後,果見微腫,復來求治。予曰:速用托裡補劑,以救根本,尚不遲也。

彼又不信,而謀之瘍醫,曰:豈有腫瘍未潰,而遽可溫補耶?復用清火清毒之劑,及其大潰,危而再延余視,則脈症俱敗,方信余言,而痛悔前失,已無及矣。

白話文:

[附骨疽治療案例]

  • 有一名男子在大腿根部靠近環跳穴的位置感到劇烈的疼痛,痛到骨頭裡,但外表皮膚看起來並無異狀,脈搏頻率快且略帶滑感,這是典型的附骨疽病徵,表示膿包即將形成。因此,使用了六劑的託裡內服藥物。隨後,患處開始腫脹並且更痛,脈搏依然快速滑動,這顯示膿包已經成熟。用針抽取膿液約一碗的量,之後再加上補益的藥劑,經過一個多月的療程,病情終於痊癒。

  • 另一名陳姓男子,年約三十歲,生活不節制,突然出現環跳部位的痠痛,一個多月都未能痊癒。我警告他: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可能導致嚴重的膿毒症。但他並不相信,轉而向一名庸醫求助,庸醫卻嘲笑說:這類的說法真是荒謬,筋骨疼痛是很常見的情況,只是由風熱引起的,怎麼可能會有膿毒的問題?於是,他用了半年的散風清火藥物,結果真的開始出現輕微的腫脹,才又回頭找我治療。我告訴他:必須馬上使用託裡補益的藥物,來強化身體底子,現在還不算太遲。

然而,他又再次不信,轉向外科醫生求助,外科醫生說:哪有腫瘤尚未破潰就急著溫補的道理?於是,他又繼續服用清火解毒的藥物,等到病情惡化,生命垂危時,才又找我診治,此時他的脈象和病徵都已經極為糟糕,他才終於相信我的話,對之前的錯誤決定深感懊悔,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2. 鶴膝風治案

張上舍患鶴膝風症,伏枕半載,流膿三月。彼云:初服大防風湯去附子,將潰服十宣散,今用十全大補湯而去肉桂,俱不應。視其脈症甚弱,余以十全大補湯,每貼加熟附子一錢,服三十餘劑少愈;乃去附子五分,又服三十餘劑將愈;卻全去附子,更三十餘劑而痊。

白話文:

張上舍得了鶴膝風這種病,已經臥牀半年,且膝部化膿持續了三個月。他說:起初服用大防風湯,但去除了附子成分,等到病情惡化時,服用十宣散,現在改用十全大補湯,但是也去除了肉桂成分,然而這些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觀察他的脈象和病狀,顯示身體非常虛弱。我讓他服用十全大補湯,每一帖裡加了一錢的熟附子,服用三十多劑後病情稍有好轉;然後我把方中的附子減量到五分,再服用三十多劑病情差不多要好了;最後完全去掉了附子,再服用三十多劑後,終於完全康復了。

3. 多骨疽治案

—男子自十四歲閃足腫痛,服流氣飲,外敷寒涼腐潰而至十六,瘡口開張,足背漫腫黯,骨黑露出,形體消瘦,盜汗不止,發熱口渴,天真已喪。用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各五十餘劑,元氣漸復,患處漸赤,脫落骨一塊,又各五十餘劑服愈。

白話文:

這是一個關於治療多骨疽的案例。一名男子從十四歲開始,因為腳部受傷導致腫脹疼痛,他服用了一種稱為流氣飲的藥物,並在外傷處敷了寒涼藥膏,但情況未見好轉,直到十六歲時,傷口擴大,腳背嚴重腫脹且顏色暗沉,甚至可以看見黑色的骨頭裸露在外。他的身體逐漸消瘦,並且經常出現盜汗、發燒和口渴的症狀,健康狀況急劇下降。

後來,他接受了十全大補湯及六味地黃丸的治療,各服用了五十多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體力逐漸恢復,傷處也開始呈現紅色,這是癒合的徵兆。在一次治療過程中,一塊壞死的骨頭自然脫落。之後,他又繼續服用了五十多劑藥物,最終病情得到了康復。

4. 廣瘡治案

—男子患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湯加茯神、棗仁炒服。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之,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陳螢窗患黴漏,用爐甘石煅(以黃連水淬七日),、水銀各三錢,大風子油三錢,(肉須用六錢),,蓖麻子油二錢,肉三錢,二物各研如泥,用白桕油四兩,入銅鍋熬化,先入爐甘石、水銀,煎數沸;再大風、蓖麻,煎數沸,以真韶粉六錢收之,油紙攤貼患處。先以蔥、椒水洗淨,貼藥再不可洗,任其臭穢,三日一換,以好為度。

江會川云:家僮患楊梅瘡,結毒屢年,塊腫遍體,得方土煮酒藥服之愈。當歸、牛膝各一錢,杜仲、川芎各二錢,真桑寄生、地蕨、金銀花各一兩,土茯苓四兩,取頭生酒十五斤,入藥懸胎煮三炷香,置泥上,三日後任服。

白話文:

[廣瘡治療案例]

  • 有一名男子得了梅毒,之後雙腿和一個手臂各自潰爛了約二寸的地方,每個傷口都滲出大量膿水,他食慾不振,睡眠品質差,病情久久未見好轉。後來使用八珍湯加上茯神和炒過的棗仁來服用。每天還會把大蒜搗碎,塗抹在受傷的部位,並進行長時間的艾灸,隨後再貼上膏藥。經過幾天後,病情稍有好轉,接著改用豆豉餅來艾灸,並配合服用十全大補湯,最終病癒。

  • 陳螢窗患有黴菌性感染,使用煅燒過的爐甘石(需以黃連水淬煉七日)、水銀、大風子油、蓖麻子油和肉桂等成分,將這些成分研磨成泥狀,再加入白桕油,在銅鍋中熬煮至融化,先加入爐甘石和水銀,煮沸幾次;再加入大風子和蓖麻子,再次煮沸幾次,最後以韶粉來收油,將製成的藥膏塗於油紙上,貼在患部。在貼藥前,需先用蔥和辣椒水清潔患部,貼上藥膏後便不能再清洗,即便會有臭味也無妨,每三天更換一次,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 江會川表示:家中的僕人得了梅毒,毒素在體內累積多年,全身都是腫塊,後來得到一方士提供的煮酒藥方,服用後痊癒。藥方中的成分包含當歸、牛膝各一錢,杜仲、川芎各二錢,真桑寄生、地蕨、金銀花各一兩,土茯苓四兩,將這些成分加入十五斤的頭生酒中,懸胎煮三炷香的時間,然後放在泥土上,三天後即可開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