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六 (2)
下集卷之十六 (2)
1. 附:非食疑食論
凡人偶病,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肉或面,其日即病。醫者不論虛實,但聞此言,且見胃口不開,必先治食。夫未病之人,誰有不食者?豈必預為停食,而待病至者,斯信其無食乎?及其病也,則或勞倦,或因風寒,或因七情,病發不測,而且無脹無滯,與食何干?藥不對病,而妄行剝削,必反增病,此斯道中之莫須有也。由此推之,則凡無據無證,而妄指胡猜者,皆其類也,良可慨矣!
白話文:
大意如下:
凡是人偶爾生病,常會誤以為是因為吃錯東西,例如說:某天吃了某樣食物,不管是肉或是麵食,那天就開始不舒服。醫生聽到這樣的說法,又看到病人食慾不佳,往往就會先從消化不良去治療。然而,沒生病的人,誰會不吃東西呢?難道要為了可能的疾病,提前停止進食嗎?這顯然不可能。
等到真的生病了,可能是因為過度疲勞,或是受到風寒,或是因為情緒波動,病發時難以預料,而且沒有腹脹或是消化不良的症狀,這跟飲食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藥物和病情不相符合,卻還胡亂使用,必定會讓病情更加嚴重,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是毫無根據的。
由此可以推斷,所有沒有根據、沒有證據,卻隨便指控、胡亂猜測的行為,都屬於這一類型,真是令人感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