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四 (2)

1. 頸項痛

頸項強疼,邪客三陽居多外,有腎氣上攻,背不能轉側。又有肝無血養,舟車之路不通,以致機關不利。宜六味加歸、芍。

白話文:

[頸部疼痛]

頸部感到僵硬且疼痛,大多是由於外邪侵入了身體的三條陽經。另外,也可能因為腎氣上升導致背部無法自由轉動。再者,若是肝臟血液供應不足,就像舟車行駛的道路受阻,會使身體機能運作不順。治療上,適合使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當歸和白芍。

這樣可以嗎?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說明,請隨時告訴我。

2. 脊背痛

脊背乃督脈所貫,項連風府,俱太陽經也。其虛損伴痛者,乃房欲過度,骨髓空虛所致,宜補髓丹、人參固本丸。

白話文:

脊背疼痛的部分是由督脈貫穿的,而頸部連接著風府穴,這些都是太陽經的範疇。如果因為身體虛弱而感到疼痛,通常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導致骨髓虛弱引起的,適合服用補髓丹和人參固本丸來調理。

3. 腿痛

腿居一身之下,眾陰之所歸,而其所以作痛者,足三陰經也。足太陰脾主肉,足厥陰肝主筋,足少陰腎主骨,三陰氣血不足者,骨髓空虛,愈虛愈痛,必投以大補氣血之劑,則氣血充而無所苦矣。若兼風寒濕痹痛者,不在虛損之例,又當按病另治。

腿痛多屬濕熱,然亦有足三陰虧損,經絡血脈空虛而痠痛者。藥宜峻補真陰,不可趕風逐濕,致虛虛實實之戒。宜六味地黃湯、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腿部疼痛]

腿部位於身體下方,是身體多數陰性能量的集中處,腿部之所以會疼痛,主要與足部的三條陰性經絡有關。具體來說,足太陰脾負責肌肉,足厥陰肝主管筋絡,足少陰腎則掌管骨骼。如果這三條經絡的氣血不足,就會導致骨髓虛弱,越虛弱就越容易感到疼痛。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能大量補充氣血的藥物,一旦氣血充足,疼痛自然就不會再困擾你了。然而,如果疼痛是由風寒濕邪引起的,就不在這種虛弱損傷的情況之內,應按照病情另行治療。

腿部疼痛大多由濕熱引起,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足部三條陰性經絡的損耗,導致經絡血脈虛弱,從而產生痠痛感。治療時應該選擇能強烈補充真陰的藥物,而不是去風除濕,以免造成虛實錯亂的情況。建議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和十全大補湯來治療。

4. 諸痛

吳澄曰:虛勞之人,精不化氣,氣不化精。先天之真元不足,則周身之道路不通,阻礙氣血,不能榮養經絡而為痛也。是故水不養木而脅痛,精血衰少而腰痛,真陰竭絕而骨痛,機關不利而頸痛,骨髓空虛而脊背痛,三陰虧損而腿膝痛。此皆非外邪有餘,實由肝腎不足所致也。

白話文:

吳澄說:虛弱勞累的人,精無法轉化成氣,氣亦無法轉化成精。由於先天的真元不足,導致全身的循環系統不暢通,造成氣血運行受阻,無法正常滋養身體的經絡,因而產生疼痛。所以當水份無法滋養肝木時會出現脅痛,精血衰退減少時會引起腰痛,真陰完全耗盡時會感到骨頭疼痛,關節活動不靈活時會引頸痛,骨髓空虛時會有脊背痛,三陰經脈損耗時會有腿膝痛。這些都不是因為外來病邪過多,而是確實由於肝腎功能不足所導致的。

5. 脅痛例方

補肝煎,治肝腎二經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暈,發寒發熱,或遍身作痛。

熟地,白朮(炒,各一兩),棗仁(炒),獨活(各四兩),當歸,川芎,黃耆(炒),山藥,五味子,山萸肉,木瓜(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棗湯煎服。

白話文:

【補肝煎】

這帖藥方適用於肝臟和腎臟兩條經絡的氣血不足情況,症狀可能包含脅部脹痛、脅脹並伴有頭暈、發冷發熱,或是全身疼痛。

藥材包括:熟地、炒白朮(各30公克)、炒酸棗仁、獨活(各12公克)、當歸、川芎、炒黃耆、山藥、五味子、山萸肉、木瓜(各約15公克)。

以上藥材切片,每次服用約15公克,用棗子熬煮的湯來煎煮藥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