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卷五 (1)
1. 卷八十三
2. 癘風
3. 論
虞氏,曰:經云: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癘者,有榮氣熱腐,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又曰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礙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又曰骨節重,鬚眉墜,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大風,即癘也,其淺者,偏腠理,故當刺肌肉為故,所以泄衛氣之怫熱,風從汗散),刺骨髓,汗出百日(刺深者,須取骨髓,所以泄榮氣之怫熱),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針。《靈樞》曰:癘風者,數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癘風,當常刺其腫上,已刺之後,又必數以銳針針其患處,仍用手按出其惡毒之氣,必待腫盡乃可止針,蓋毒深氣甚,非多刺不可)。常食方食,無食他食(食得其法謂之方食,無食他食,忌動風發毒等物也)。今觀經之論治,分榮衛者如此,若古方雖多,但混瀉其風熱於榮衛,又無先後之分,至東垣丹溪始分之。《活法機要》云: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後,服二聖散,泄熱,祛血之風邪,戒房室三年,病愈。此先治其衛,後治其榮也。《試效方》治段庫使,用補氣瀉榮湯,此治榮多於治衛也。
宋洞虛,云:疾風有五種,即是青、黃、赤、白、黑五風。其風合五臟,五風生五蟲,蟲亦分五色。蟲食肝,眉落;食肺,鼻崩;食脾,聲啞;食心,足底穿,膝虛腫;食腎,耳鳴啾啾,耳沿生瘡或痛如針刺。倘若食人皮,則皮膚頑痹;食人筋,肢節墮落。五風合五臟,蟲生致多,入於骨髓,往來無礙,壞於人身,名曰疾風。疾風者,是癘風之根本也。自頭面來為順風,自兩足起為逆風,多因感寒熱與穢濁雜氣而成。治法先以雷公散下之,以稀粥養半月,勿妄動作勞,以醉仙散,中間或吐或利,不必怕怯,但腮喉頭面腫,吞食不得入,旋出惡水或齒縫出臭水血絲,或言不得,或悶若死,難以飲食,只稀粥以管吹入,或一旬,或半月一月,面漸白而安,重者又與換肌散。
丹溪,云:大風病是受天地間殺物之風,古人謂之癘風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分在上在下。氣受之則在上,血受之則在下,氣血俱受則在上,覆在下,然皆不外乎陽明一經。陽明胃與大腸也,無物不受,治者須看其疙瘩與瘡,上體先見而多者,在上也,下體先見而多者,在下也。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陳蟲於穀道中出,後用通聖散調之,可用三稜針於委中出血。倘若氣血俱受,上下同得者,甚重,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能免此。夫從上或從下,以漸而來者,皆可治之證。人見其病勢之緩,多忽之,雖按此法施治,病已全愈,若不絕味斷色,皆不免再發而終於不救也。予曾治五人矣,其不死者惟一婦人,因貧甚且寡,無物可吃耳,余皆三兩年後再發。孫真人嘗云:吾嘗治四五百人,終無一人免於死,非孫真人不能治,蓋無一人能守禁忌耳。其婦於本病外,又是百餘帖加減四物湯,半年之上,月經行,十分安愈。醉仙散須量人大小虛實加減與之,證候重而急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候補養得還,復與此藥,須斷鹽醬醋諸般魚腥椒料水果煨燒炙煿及茄子等物,只可淡果煮熟時菜並烏梢蛇菜花蛇,用淡酒煮熟食之,以助藥力。
白話文:
論
虞氏說:經書上說,風邪傷人,有的表現為寒熱並見,有的為熱盛內傷,有的為寒邪內侵,有的為癘風。癘風,是指體內榮氣(津液)熱邪腐敗,氣機不暢,導致鼻樑塌陷、面色敗壞,皮膚潰瘍。風寒之邪侵入經脈不去,就稱為癘風。又說,風邪與太陽經之邪氣一同侵入人體,循行於經脈腧穴,散佈在肌肉之間,與衛氣相搏,氣血運行受阻,所以肌肉腫脹疼痛並生瘡瘍;衛氣受阻不能運行,所以肌肉麻木不仁。又說,關節沉重,鬚眉脫落,稱為大風,這是由於刺絡治療不當所致。 汗出百日(大風即癘風,輕症主要在於皮膚腠理,因此應該刺絡肌肉以瀉去衛氣的鬱熱,使風邪隨汗排出),刺骨髓,汗出百日(重症則需刺入骨髓,瀉去榮氣的鬱熱),總共二百日,鬚眉長出後才停止針刺。《靈樞》說:治療癘風,應多次刺腫脹部位的上方,每次刺完後,用銳利的針在刺過的地方再刺,並用手按壓排出邪氣,腫脹消退後才能停止針刺。 要經常食用規定的飲食,不要吃其他食物(規定的飲食指符合治療要求的食物,不要吃其他可能誘發病情加重的食物)。現在看來,經書上關於治療的論述,是區分榮衛二氣的。雖然古方很多,但是都混淆了榮衛之氣,沒有區分先後順序,直到東垣(李東垣)和丹溪(朱丹溪)才開始區分。 《活法機要》記載:先服用樺皮散,從少到多,服用五到七天,灸承漿穴七壯,瘡瘍癒合後,再灸,再癒合,三次後,服用二聖散,以瀉熱祛除血中風邪,戒房事三年,病癒。這是先治衛氣,後治榮氣。《試效方》中治療段庫使的方劑,使用補氣瀉榮湯,這是治榮氣多於治衛氣。
宋洞虛說:疾風有五種,分別是青、黃、赤、白、黑五種風邪。這五種風邪與五臟相應,會生出五種不同顏色的蟲子。蟲子侵蝕肝臟,眉毛脫落;侵蝕肺臟,鼻子塌陷;侵蝕脾臟,聲音嘶啞;侵蝕心臟,腳底穿孔,膝蓋腫脹;侵蝕腎臟,耳鳴如蟬鳴,耳廓生瘡或疼痛如針刺。如果蟲子吃人皮,則皮膚麻木;如果吃人筋,則關節脫落。五種風邪侵犯五臟,蟲子大量滋生,侵入骨髓,來去無阻,損傷人體,稱為疾風。疾風是癘風的根本。從頭面部開始的稱為順風,從雙腳開始的稱為逆風,大多是由於感受寒熱及污濁之邪氣所致。治療方法是先用雷公散攻下,稀粥調養半個月,避免劇烈活動和勞累,服用醉仙散,服藥過程中可能嘔吐或腹瀉,不必害怕,但是如果腮部、喉嚨、面部腫脹,無法吞咽,從口中吐出惡臭的清水或從牙縫中流出臭水和血絲,或者說話困難,或者昏迷欲死,難以進食,只能用稀粥用管子吹入,持續十天、半個月或一個月,面色逐漸恢復正常。病情嚴重的,再服用換肌散。
丹溪說:大風病是受到天地間致命的風邪所致,古人稱為癘風,是因為它非常凶險而令人害怕。人患此病,病位在上面或下面。風邪侵犯衛氣則在上面,風邪侵犯血分則在下面,風邪同時侵犯氣血則在上面而蔓延到下面,但都局限於陽明經。陽明經包括胃和大腸,無所不收納,治療時必須觀察疙瘩和瘡瘍的部位,上半身先出現而較多者,病位在上;下半身先出現而較多者,病位在下。病在上者,用醉仙散,從牙縫中排出臭涎惡血;病在下者,用通天再造散,從肛門排出惡物和蟲子,然後用通聖散調治,可以用三稜針在委中穴放血。如果氣血同時受邪,上下皆有,病情嚴重,除非醫生醫術高明,病人意志堅定,否則很難痊癒。從上或從下逐漸發展而來的,都是可以治療的。很多人見病情發展緩慢,就疏忽大意,即使按照此法治療,病情痊癒,如果不戒除口腹之欲,不停止房事,就會復發,最終無法挽救。我曾治療五個人,只有個貧窮寡婦活了下來,因為她太窮,沒有什麼東西可吃,其餘的都在三兩年後復發。孫真人曾經說:我曾治療四五百人,最終沒有一個人能活下來,不是孫真人醫術不行,而是沒有人能遵守禁忌。那個婦女除了治療本病外,還服用了一百多付加減四物湯,半年後月經恢復正常,完全痊癒。醉仙散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虛實加減用量,病情嚴重而急迫者,需先用再造散攻下,待病情好轉後再服用醉仙散,必須戒除食鹽、醬油、醋等,以及各種魚腥、辣椒、水果、烤炙熏的食物和茄子等,只能吃淡味的蔬菜、煮熟的時菜、烏梢蛇和菜花蛇,用淡酒煮熟食用,以增強藥效。